飲食
【餐桌通信】不需言語的溝通

敦子老師也覺得臺灣叫作「餅」的點心都乾得要死嗎?自己覺得好吃的東西,也很想塞進別人嘴巴嗎?這麼說來,「我覺得好好吃喔,你也覺得好好吃喔」的這種時光,還真是不需言語的最佳溝通。

飲食
【菜市人生場】路邊的苦命藥草學

西螺果菜市場的北邊不遠處,是35年前的舊果菜市場,面積僅為現址的十分之一,人去樓空,舊辦公大樓也開放標租,但過去聚集在市場周圍的臨時攤位沒有隨著離開,繼續挨著光復路做買賣,自成一處市集。

placeholder-light
飲食
【田野保存食】浪子回頭的醬油

後來經專業友人得知,宜蘭的醬油因氣候條件只能在梅雨過後、颱風來臨前的期間(就是宜蘭天氣最穩定、陽光最充足的時候)抓準時間做醬油。

飲食
【魚婦養成筆記】人生苦短,甘味長存——秋刀魚

說到秋刀魚,電影迷幾乎都會想到小津安二郎的遺作《秋刀魚之味》吧!這部電影裡面沒有任何一個片段有秋刀魚,片名則取自小津安二郎母親所寫的日記。

飲食
【朝食部】香草奶油

最近就迷上用各種口味的奶油醬抹麵包、配湯吃,最常做的就是香草奶油,奶油室溫放軟,隨意採幾把香草在手,南方這麼熱的天,院子裡只有九層塔和巴西里活著,採集它們回來切碎,再磨一瓣蒜泥,一起攪拌進奶油裡,蒜味香草奶油完成。

飲食
【田野保存食】做一個豆腐乳的媒人婆

豆腐乳彷彿是我跟家鄉的連結,17年前我回到了宜蘭,循著一個個白色小方鋪成的回家路,一家人找到了安頓身心的所在。

飲食
【南洋庶物學】客家椰漿飯,文化交融的滋味

司機再三告誡注意扒手的地方,是吉隆坡知名的老市場——秋傑巴剎(Chow Kit Pasar)。巴剎是馬來語市場的意思,踏過入口地面濕漉漉的魚販、肉鋪,穿越菜販和水果攤的集散地,老吉隆坡人會轉進秋傑巴剎的後方巷子,尋找熟悉的在地味。

飲食
【魚婦養成筆記】姊烤的不是香魚,是一尾文學

對我來說,香魚是崇高的文學象徵。

小時候讀到林清玄的散文,寫著香魚是一種有潔癖的魚,因為香魚無法忍受骯髒的水質,水質一旦被汙染就會立刻暴斃,所以牠的內臟乾淨到可以食用,不像其他魚種必須清肚內。

飲食
【食事旅行家】神佛帝王外的凡塵餐桌

庶民的生命史就像煮飯的炊煙,風一吹就散了。

昔日的吳哥是一個由帝王建立的神權中樞,寺廟宏偉,宮殿壯闊,神佛滿天,權威赫赫,不可侵犯,讓凡人自覺渺小,只能五體投地。

飲食
【朝食部】醬油蛋吐司

為了整理一個老房子,整理成個人工作室,每天在工地揮汗勞動批土油漆的,人真是會變成一個工人樣子。準時起床,穿上已經不怕弄髒的衣褲,邊走向廚房邊將頭髮一把紮起,這樣的早晨,只想直覺簡單的,快速但滿足的吃,醬油蛋吐司就是我的工人早餐。

飲食
【菜市人生場】我們的後少女時代

濁水溪中末段以南,鄰著雲林二崙及崙背鄉,朋友家在二崙,每天開車上班時,總會順道把媽媽載到崙背市場,放她去飛。

崙背市場一帶,是媽媽的現在,也是媽媽的少女時代,30年後,輪到我們以後少女之姿,重訪當年的少女路線。

飲食
【農食部】從日常拾回花樣美學

從小看部落婚禮節慶,青年會被長輩穿上合宜的傳統服飾後,才能踏出門,每當他們移動,服飾上精緻的繡片與小鈴鐺便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越南攤販
飲食
【餐桌通信】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我也同意敦子老師說的,到了哪個土地,就要吃那個土地種出來的東西,越在地越好。結果那一個禮拜,連一間店面都沒進去過,三餐都在路邊解決,意外的肚子一點問題也沒有。

白粥與鹽
飲食
【朝食部】白粥與鹽

有些日子,你只會想穿上一件白色的上衣,和一條最常穿的淺色牛仔褲出門,就像是有些早晨,你只想吃一碗白粥,配一點老罐頭,或是一點點鹽。

飲食
【魚婦養成筆記】魚界的草間彌生——變身苦

在逛市場時,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往往會在專賣白蝦、蛤蜊的攤販檯面上,發現零星販售的吳郭魚、鯽魚,還有一種體型扁平、全身長著黑點、很普普藝術風的魚。

飲食
【田野保存食】來自部落的酸豆

Saya是原生於宜蘭大同鄉的原住民,在老公退休那一年,舉家搬回寒溪部落,開始過起現代原住民的自然農耕、採集生活,並分享給城市裡需要用大自然力量來療癒的都市人。

溪州市場火鍋料專賣店
飲食
【菜市人生場】屬於地方的湯頭

帶著刻意放大的感官逛市場,瞄到尋常鹽漬鯖魚紙箱的後頭,竟然附上一幅全彩薄鹽鯖魚出水圖,正讚嘆海報印得精細、選圖一流,老闆娘悠悠湊近。

絲瓜麵線
飲食
【餐桌通信】南洋消暑涼方

如果是夏天家常料理的話,我特別喜歡瓜啊果啊豆類這些食材,像是甜甜的絲瓜麵線、或是加點酒的薑絲冬瓜蛤蜊湯、當然還有鳳梨苦瓜雞,讓人忘記什麼是天氣好熱食慾不振,吃撐過頭、動彈不得再說是夏天的錯就好了。

黎剎拿手術刀也拿筆,他的文學創作啟發並引領革命。
飲食
【食事旅行家】開菲祖的豆花擔子

黎刹(Rizal)是19世紀末被西班牙殖民政府槍斃的烈士,年僅36歲,他死後菲律賓革命風起雲湧,今日全國各地都有以黎剎命名的公園、道路、廣場、學校、社區中心,幾乎像臺灣的中山或中正一樣普遍,甚至還有國定紀念日。

為炸好的苦瓜填進餡料。
飲食
【南洋庶物學】不是沒苦味,是懂吃苦了

印度媽媽格魯米在九坪的小房子裡,專心地為一顆顆山苦瓜削皮,屋內很快就沁滿瓜果的清香,我第一次發現原來苦瓜是有香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