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攝影 何桂育
法國人都知道拿破崙不愛美食,他的軍旅生涯常常只求果腹,在馬背上草草解決。得到權力後,拿破崙也不定時用餐,導致他的官邸廚房必須要一整天都在烤雞,好隨時供應餐點。除了不定時用餐,他也不在餐桌上吃飯,而是在辦公桌或會議室,服務他用餐的團隊得隨時隨地嚴陣以待。
除此之外,在講究餐桌禮儀的法國,拿破崙的用餐習慣也不是很好,他會用手抓烤雞食用,吃完後油膩的手指直接擦在衣服上,弄髒後侍從再幫他準備衣服更換。而這樣一位不在意飲食的人,卻深知美食外交的重要性,他資助當時的外相塔列朗在巴黎郊區購買一座城堡,作為發展外交關係的場所。而塔列朗聘僱了後來人稱「廚師之王,王的廚師」的安托萬.卡雷姆(Antonin Carême)1,做出一道道令當時歐洲各國派遣到法國的使者們驚嘆連連又讚不絕口的餐點。
拿破崙倒臺後,波旁王朝復辟。一八一四年,歐洲各國在維也納舉行會議,與會的是當時深怕被法國大革命之火燃燒到的各國王室代表。會議目的說是要維持歐洲和平,實際上卻是各國間的領土爭議,強國併吞弱國。而法國當時在「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情況下,派出換了君主卻依然勝任外交大臣的塔列朗,他帶著卡雷姆和法國珍貴的食材,千里迢迢、風塵僕僕的趕到維也納,在談判陷入僵局時,用美食、美酒招待各國代表,讓他們在餐桌上憶起法國的各種美好,最後讓法國免於被歐洲各國瓜分的命運。
這大概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名的一次美食外交了,法國成功地用美食美酒挽救自己的國家。爾後法國的執政者都十分重視美食外交,共和國的幾位總統,從戴高樂將軍到現在的總統馬克龍都有經典的美食外交影像留下。戴高樂擔任法國總統時,曾在一九六一年於凡爾賽宮宴請美國總統甘迺迪夫婦,美好的用餐經驗,讓甘迺迪回到美國後幫凡爾賽宮找金援修復。歐朗德總統於巴黎三星餐廳L’Ambroisie宴請歐巴馬,馬克龍則邀請川普夫婦於艾菲爾鐵塔當時的頂樓餐廳Le Jules Verne用餐。
不只如此,法國更將其「餐桌藝術」推廣到法國位於世界各地的使館。前身是法國王家瓷器官窯的「塞夫爾國家瓷器製造廠」,除了保存傳統工藝和革新研究之外,也負責燒製法國總統府艾麗榭宮的餐具,以及法國駐各國使館的餐具。
- 卡雷姆出生於貧困家庭,小小年紀就開始學廚。他對建築美學很感興趣,於是將其運用在糕點上,做出許多令人讚歎的多層次甜點,並奠定了法國餐點全新又更精緻的風格。此外,卡雷姆受到古希臘建築立柱的影響,發明了現在廚師頭上戴的白色廚師帽。 ↩︎
作者 何桂育 Kuei Yu HO
旅法設計師,經營以巴黎各種藝術、時尚與設計展演第一手報導的臉書專頁「巴黎不打烊」。另外同時經營以法國歷史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巴黎不打烊」Podcast,和以法國飲食文化和展覽為主要內容的「巴黎不打烊」YouTube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