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範漁民表揚首納外籍船員 海鱺取得「壽司郎」訂單劉柏君、資深海女李美金獲獎

農業部漁業署今日表揚模範漁民,最年輕得主是現年36歲的鮪豐水產公司高雄永安場區場長劉柏君。(攝影/游昇俯)

114年全國漁民節慶祝大會預計9月12、13日在新北淡水漁人碼頭舉行,農業部漁業署今(3)日舉行記者會,率先表揚12位模範漁民,這屆並首度增設「模範外籍船員獎」,表彰外籍移工對臺灣漁業的貢獻。模範漁民最年輕36歲的劉柏君,是水產養殖本科生,透過專長改善嘉鱲、海鱺養殖,成功取得日本「壽司郎」訂單;最年長70歲的澎湖資深海女李美金,從事海女工作近一甲子,守護海洋環境也傳承漁業文化。

漁業署今日表揚來自遠洋、沿近海、養殖、漁家婦女及漁業資源保育五大領域的12位模範漁民,包括陳皇誠、李明樺、陳正文、黃嘉正、林宏達、鄭瑞隆、劉柏君、蔡聖倫、鄭志強、李美金、陳惠貞、余孟怡等人。並且因外籍船員在臺灣漁業中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今年首度表揚優秀外籍船員,由來自印尼,現年36歲的CAKIDA(阿龍)與47歲的SOLI HUN(阿利)獲獎,兩人皆參與「留用外國中階技術工作人力計畫」,長期協助臺灣漁業發展。

漁業署長王茂城與12位模範漁民合影。(攝影/游昇俯)

獲得模範漁民殊榮的養殖漁青劉柏君是臺灣海洋大學養殖碩士,現任鮪豐水產公司高雄永安場區場長,管理約13公頃三、四十池的魚塭。劉柏君說,他的祖父從事鰻魚養殖,自己對生物有興趣,因此學生時代志願就讀水產養殖,退伍後即到永安服務,負責石斑魚、午仔魚、黃鱲鰺、嘉鱲、海鱺與白蝦等物種養殖。

劉柏君善用場內兩座政府設置的LNG冷排水箱涵,有效降低抽水耗電與水質波動風險,更憑藉冷水優勢,成功養殖出對環境極為敏感的嘉鱲,與重達10臺斤以上的高品質海鱺。劉柏君指出,海鱺算高價魚種、池邊價要每公斤300多元,因為海鱺不耐高溫、需要大量流水,過去多為海上箱網養殖,他利用較低溫的LNG水,成功將海鱺移到陸上魚塭養殖。

透過調整放養密度,使海鱺育成率突破7成,品質更通過日商壽司郎等國際通路認可,成功外銷。劉柏君表示,壽司郎對漁場環境乾淨與否等要求很高,為了確認海鱺適合做他們的食材,也過來試菜試過兩、三次,才點頭答應。

漁業署長王茂城(左)頒發模範漁民給養殖漁青劉柏君(右)。(攝影/游昇俯)

漁家婦女代表、來自澎湖的李美金自12歲起就從事「海女」,春天撿螺貝、敲石蚵,夏天曬小管乾,秋天撿七星螺與貝類,冬天採紫菜與海菜,踏入海田將近一甲子,她笑稱,「一天不下海就全身發癢」。眼見海洋環境日趨惡化、漁撈減少,怕「下一代子孫沒東西」,李美金不僅參與清海淨灘,更常應邀到社區、大學擔任講師,傳承傳統漁撈、漁產加工技術,保存在地漁業文化知識。

李美金喜歡做海女甚於一般工作,她稱「不用看人臉色」,但現今從事此行的人愈來愈少,李美金卻不感到可惜,她說,做海女艱苦、危險,每年溺死的人也是不少,她就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這一行。

澎湖資深海女李美金。(攝影/游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