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模範漁民表揚首納外籍船員 海鱺取得「壽司郎」訂單劉柏君、資深海女李美金獲獎

農業部漁業署今日表揚12位模範漁民,這屆並首度增設「模範外籍船員獎」,表彰外籍移工對臺灣漁業的貢獻。模範漁民最年輕36歲的劉柏君,是水產養殖本科生,透過專長改善嘉鱲、海鱺養殖,成功取得日本「壽司郎」訂單;最年長70歲的澎湖資深海女李美金,從事海女工作近一甲子,守護海洋環境也傳承漁業文化。

新聞
嘗一口澎湖海風與陽光 冬日限定的菊島鮮味

多數人對澎湖的印象,從早期的天人菊與跨海大橋,到觀光漸盛而被頻頻造訪的離島桶盤、七美與望安,以及春夏兩季吸引眾多人潮的花火節。距離臺灣本島不過數十分鐘飛行時間的澎湖,儼然成為享受海景與品嘗鮮美海味的首選;受疫情衝擊而取消出國行程的今年,澎湖更成為無論年節假期或周休二日,納入必然造訪的旅遊清單。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文化鱻事】「無魚,蝦嘛好」蝦真的是次等貨嗎?

臺灣人吃蝦要求「蝦趁跳」,即購買前、甚至烹煮前要活跳跳,才算數。或許是因為這種高標準,早期的臺灣人要吃到高檔的活大蝦,不容易,只好吃些低檔乾蝦米;它們的原料蝦都是體長不及10公分,甚至只有3~5公分的小赤蝦、厚殼蝦、小胭脂蝦、鬚赤蝦或狗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