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小時候,美濃阿媽的菜園旁有棵木瓜樹,阿媽會把廚餘帶到木瓜樹旁倒,堆著堆著,堆成一座小山。小時候不懂,為什麼要堆在那裡?很醜,常有蠅蟲飛來飛去。現在才知道,阿媽在木瓜樹下做堆肥,把營養給了木瓜樹。
探針般的,支支刺葉是光無度的指向,矗頂樹頭,風顫以來,使亂花期地,開著豔色明紅。深冬,是一個再稍稍指一掀,一撥,就有盛花即將若盡,從頂端偕冷光簌地往下沉入地土的季節。
第一次認識環保筷,在大學周邊的快餐店。和山社學長姊一起吃飯,我不疑有他地取用桌上衛生筷,卻發現他們向我擺了個「不」的手勢,不約而同自包包掏出筷袋, 我一直記得那時自己的錯愕,心裡只覺得:酷。
今天晚餐是番茄義大利麵。從小我就喜歡吃番茄麵,去夜市會單點鐵板麵來吃,一定要擠很多番茄醬在上面,和麵攪拌以後,我就可以吃得很開心。那時根本沒想過,多年後我會回到美濃老家,在田裡採收番茄,小火熬煮成番茄醬,然後炒一盤番茄義大利麵。
多半從鄉間長出來的小孩,祖母阿公口中都曾念過這種植物,且聽過之後一輩子都不會忘,以至於,一走到漫著草的野地、田邊、或都市間硬搭出來的菜圃邊邊,不自覺便會去尋找,那腦中少得可憐的植物資料庫中尚存的花草小名。
我在荒野保護協會親子團認識的旅行作家—吳成夫(小花),為了兩個孩子創造出「島內遊學」的新型態微旅行方式,他帶著在城市長大就學的孩子走訪偏鄉小學,短期就讀並體驗不同的成長環境。
每到年尾,總只能透過廣告、電影營造出的靄靄白雪,想像溫帶地區的冬日。堆雪人、打雪仗、或是窩在升起暖暖火爐的家中,期待午夜窗外飄起雪花的時刻,這對住在臺灣的我們都是超現實景象。
「嗝—嗝—嗝—」當你走在山邊,聽到這低沉的叫聲,其實是大自然的氣象預報專家,正在告訴你再過幾天可能會下雨,記得隨身帶著雨具,也是換季的時節到了。牠是台北樹蛙,一身青春氣息的碧綠,總是靜靜地趴在樹葉上睡覺,懶洋洋地,一副什麼事都得等我睡飽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