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婦心底話】愛你的敵人

謝佳君插畫

文字/劉崇鳳 插畫/謝佳君

第一次認識環保筷,在大學周邊的快餐店。和山社學長姊一起吃飯,我不疑有他地取用桌上衛生筷,卻發現他們向我擺了個「不」的手勢,不約而同自包包掏出筷袋, 我一直記得那時自己的錯愕,心裡只覺得:酷。

後來全山社掀起一股環保筷風潮,我快速成為其中一份子。這習慣一直延續到畢業後,到現在也常隨身攜帶杯子或碗。我成了減塑愛好者,慣於自備袋子、餐盒去市場或逛夜市……樂此不疲,在母親和妹妹眼中,我是冥頑不靈的環保尖兵。老公若有不從,我會臉一沉,搞得他也壓力重重。

老實說,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信念會讓身邊的人感到吃力。大家一起愛地球不好嗎?直到有一天,和幾個朋友在外頭吃飯,我忘了帶環保筷,當下非常內疚,一個朋友火速拿出他備用的另一副給我,但備用的環保筷匙在現場分發完畢後,還是不夠用,只見那朋友臉一沉─我即刻看見家中的自己,是何等嚴厲。

我們冀求對環境友善的同時,失去了什麼?

我已在減塑行列中,但似乎永遠不夠,每當遇到更嚴謹、更認真的朋友,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身陷莫名的壓力之下。尤其面對追求「無塑」生活的朋友,總不知如何輕鬆以對,對這樣的生活無限敬佩、心嚮往之,卻始終覺得窒礙難行。

我根本不知道,為降低塑料對環境的衝擊,我耗費了多少精神在掙扎。

從對塑膠無意識地大用特用、到有節制且重複利用、到能拒用就拒用、到盡其所能降到最低限度使用、到無法全然不用而難以自處……我們是農家,又熱愛登山,無論食品的保鮮或裝備的維護,抗潮濕的塑料都是關鍵的重要角色。

我卻找不到塑料存在於環境的正當性,人們不是抗塑就是擁塑,我惶惶然不知何所終。

去年夏天,到日本一自給自足的生態村參訪,看見那裡的人們帶覺知地自主使用塑膠布蓋田、包裝食品,我才在他們泰然處之的神情中找到解答。

PROFILE

劉崇鳳 鍾愛書寫、鍾愛吟唱、鍾愛獨處、鍾愛即興舞蹈。沒了這些,她什麼也不是。然則生活被各式農務和人際關係所沖刷,卻因為這樣,生活才落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