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從田間到灶邊的紅豆之旅:紅豆要拋光?紅豆餅是舶來品?

如果要挑選世上既營養又具備多重文化意涵的食材, 紅豆應該可以排進前幾名。詩人王維寫下著名的五言絕句〈相思〉,成全了紅豆的美名;「還沒為你把紅豆/熬成纏綿的傷口」,歌手王菲的細膩嗓音觸動著人心。日人習慣以紅豆飯慶祝喜事,無論是孩子入學、女兒初經、新年,或考試獲得好成績;來自22世紀的哆啦A夢認為銅鑼燒是20世紀最美味的點心。《深夜食堂》裡,老闆幫客人煮了紅豆年糕湯,那是消耗體力後,可以「增進精力的東西」;夏目漱石在《野分》中提及今川燒在平凡中的魅力。從相思到喜事,從熱量到療癒,在東亞人的生活裡,紅豆令人難以抗拒。

鄉間小路台味吃甜甜

《鄉間小路》2021年8月號 台味吃甜甜

臺灣是個「有點甜」的島嶼,不僅是茶飲甜品的糖量幾分甜,許多心思與情意也都透過甜來傳遞——阿嬤慢工炊蒸紅龜粿,為神明獻上虔敬的心意;課後點心車輪餅,一枚銅板就能換得飽滿的快樂,這些生活的甜蜜一點一滴滲入血液,煉成熱情親切的甘味個性。

【非關爬山】綠野獸蹤

走在剛從睡夢中甦醒的青綠山林,我抬頭看天空,清澈的藍中沒有一絲白,枝頭的鳥兒用力呼喚著陽光,預示了晴朗慵懶的一天。突然,前方一陣顫動,緊接著震波乘著大地的鼓面向我襲來,我立刻回到警覺狀態,定眼看清前頭到底發生什麼事。一頭棕色的龐然巨獸背對著我,昂然矗立。然後他回過頭,與我四目相接,是一頭頂著三叉美麗鹿角的公水鹿。

漢餅混搭西點,品嘗回甘五代的人情味

以鄉土詩人吳晟的詩、民謠歌手吳志寧重作的詞曲呈現臺灣人與土地相依的情感,來包裝傳統糕餅禮盒的老靈魂,並以傳統糕餅結合西式下午茶的概念打造「研香所」。百年糕餅店「林金生香」以文學、音樂、現代美感和飲食潮流為載體,讓傳承五代的飲食文化及豐潤人情得以綿延。

獻給神明的甜與留給自己的鹹香

小時候,每當紅豆與米的香氣在阿嬤廚房裡飄香,總期待又興奮地盼著灶上炊煮的紅龜粿,嬉鬧地想著準備要吃上幾個。但對阿嬤來說,炊煮的過程是神聖的,裡頭的紅龜粿是人與神連結的媒介,是過年過節和神明生日拜拜使用的。

【營養師X資深主婦】以全食物利用料理翻玩食材、破解挑食!

青椒、苦瓜、茄子、紅蘿蔔、香菜……你挑食嗎?挑食問題深深困擾許多家長,但不只孩子們挑食,大人也會,碰到不喜歡的食材,就算捏著鼻子依然難以吞入口。為了解決煮婦煮夫們的困擾,資深主婦季勳祭出四大料理攻略。營養師劉怡里更專業解析食材中的營養奧妙,還有不可不知的飲食風險。

手機連線貨架,用科技搶救即期品

走進超市,貨架上成排整齊的商品映入眼簾,數十年如一日的豐饒景觀背後,倚賴的是規律而效率的新陳代謝——生鮮熟食上架後兩、三天就得丟棄;食品每隔幾個月、數年就要汰換一輪。如果有一套顯示即期品動態的系統,不就能讓大眾追蹤以搶救食物?致理科技大學的一群師生開發App,邀請大家用手機連線通路貨架,一起將即期品轉變為及時下肚的美味。

家庭廚餘解方——廢棄物只是被放錯位置的資源,廚餘也是!

「垃圾好臭喔!今天一定要倒垃圾。」相信這是許多人無奈的心聲,尤其疫情期間,想要減少外出接觸人,但不管是外帶回家吃、自己煮或僅僅切個水果,多多少少都有廚餘。夏季天氣悶熱,將要回收的廚餘收集起來,放一天就產生臭酸味;有時只有一些菜屑果皮,不禁又煩惱到底是要多累積一點,還是今天就拿去丟。

【我挑食我驕傲】挑食不是病,走跳江湖超窘境

前陣子社群媒體上流傳著挑食賓果圖片,我當時心中冷笑:「哼,這有什麼難的。」若要細數我挑食的食物,真的不勝枚舉,蔥、薑、蒜苗、辣椒、香菜、芹菜……許多辛香料都不吃,若加入料理也絕對會挑掉,還有蚵仔、海膽、羊肉也在我的挑食名單中,不光如此,就連水果也能挑,鳳梨、香蕉、奇異果。更遑論一般大眾普遍挑食的前幾名,例如青椒、甜椒、苦瓜、秋葵……都是我避之唯恐不及的食材。

酪梨

【別怕,我們很可口】尋找酪梨的一百種可能

循著曾文溪來到上游,嘉南平原與丘陵的交界地帶,曾為平埔族棲地的臺南大內,與生俱來肥沃的砂質沖積土壤以及排水良好的地勢,在近代農業墾拓下逐漸發展熱帶果樹產業,細見山坡種植作物,有鳳梨、荔枝、龍眼、阿拉伯椰棗、文旦、白柚、柳橙等,其中產量稱霸全國的酪梨,更是為大內掙得「酪梨故鄉」美名的重要農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