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633 文章

【田野保存食】一定要用錢買的鹼粽

回到宜蘭第一次吃到的瓜仔脯真是驚豔加上尖叫。本來以為自己是個城裡嬌生慣養的小姐,不是個復古懷舊咖,沒想到一遇到瓜仔脯就完完全全被征服了啊!

【文明野味】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When pigs fly是老派的英文說詞,意指「我才不信某事會發生呢」,飛天豬的畫面比「太陽打西邊升起」的類似說法喜感多了。因此,如果有人說:「這位作者若能準時交稿,豬都會飛囉!」他真正的意思是:「這是無可能ㄟ代誌。」(以下開放照樣造句)

《鄉間小路》食米究好

《鄉間小路》2020年8月號 食米究好

每個人心中都有獨鍾的米食,可能是小時候那鍋健康與親情滿載的繽紛十穀飯,抑或拜拜的常備供品紅圓粿。近年米飯有了更多變化,由米磨成的米穀粉用法多元,為糕點、餅乾增添淡淡米香;風土與時間作用而成的酒釀、甘酒等發酵米食,定會顛覆米飯的既定印象。這一切,都是由米而生的禮讚。

發糕

你不知道的古早味米食身世:一「柱」比人還高的米糕、爆米香是美國人發明的?

台灣米食何其多,你吃過哪些?你知道它們的由來嗎?讓我們一起隨著古早味米食,探尋阿公阿嬤時代的美味記憶。

開米絞,賺粗糠!老碾米廠用米糠拚轉型

來到雲林斗南市區的玉山碾米廠,紅磚老屋改裝的辦公室後頭,木造碾米機至今運轉不懈,把稻穀去蕪存菁,留下濁水米的滋味。祖傳三代碾米事業由廖偉志與莊雅琴夫婦接棒,兩人齊心協力共創「醬好糠」新品牌,並且推出米糠抹醬、米糠酵素洗潔粉、米糠油護手霜等產品,把碾米副產品從垃圾變黃金,突破老碾米廠的生存困境!

熟悉又陌生?你不知道的稻米二三事

根據統計,2018年臺灣每人平均吃進45.6公斤的米,我們天天吃米,卻都難以說出吃下肚的米是什麼品種、來自哪個產地;甚至對米有些誤會,說它是糖尿病患者的敵人、肥胖的元凶……吃米更要懂米,從品種到吃法,解除對稻米的迷思!

【餐桌通信】各國的待客之道

敦子老師你好:老師去祕密基地偷採小草莓的故事,讓我想起偷吃草莓的回憶。去年的南美洲旅行,我與友人到了一座位於的的喀喀湖上由蘆葦做成的小島,身體不適錯過了午餐,醒來之後,小島主人已撐船外出捕魚張羅晚餐,只剩餓得兩眼發昏的我們,和熟練地吃著屁股下的新鮮蘆葦當下午茶的兩個小女孩。

【文明野味】養虎為患

也還沒有北極熊漂洋過海來傳福音:「愛是恆久忍耐在柵欄裡。」─湖南蟲,〈動物園沒有〉,收錄於詩集《一起移動》
也許是居家防疫的日子過得太過乾枯,Netflix的紀錄片《虎王》(Tiger King)收視率一飛衝天,首播頭十天美國境內觀賞人次突破3400萬——在坐困愁城的悲哀中,看美式鄉土劇灑狗血的各種困獸之鬥,大概具備某種以毒攻毒的療效。

【菜市人生場】海拔0公尺的山上市場

「今天我們要去山上的市場喔。」(車開了五分鐘)
「到了。」「蛤,我們不是要去山上嗎?」
「山上」區,在臺南市的中央偏南,舊名為臺語發音的「山仔頂」,不過幾乎全區都是平原,只在與山的交接地帶有些丘陵地。要注意,和老人說要去「山上」時,可不能說要去suann-tíng,而要說san-siong,否則那老人下一句就要問你:「啊你欲去哪座山?」

十個問題,挖掘你內心的職人魂

要做什麼工作好呢?人的一生中能做的事情有限,有許多看起來有趣、想嘗試的職業,卻總是沒機會好好認識。本期《鄉間小路》探訪六位身懷絕技的職人,在看他們的故事之前,先來做迷你版性向測驗,挖掘潛藏在你身上的職人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