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89 頁
【鄉村好好生活】堅持夢想從來不簡單
近幾年掀起一股「返鄉」潮,動機有很多種,有人因父母事業需要接棒而回家,有些人更喜歡故鄉的自在生活,還有一種人,踏入社會之初即在故鄉工作,受主管賞識調職到都市,接著峰迴路轉又回到故鄉創業,丘引文化工作室負責人廖祐笙即是。
【歐陸食旅味】燉出一言難盡的滋味
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全境多山脈阻隔,首都塞拉耶佛座落在一條細長的河谷低地中。黃昏啟程,穿越連綿山峰,彎曲單線道的路況催眠我入睡,半夢半醒時看見窗外霧氣在山間瀰漫,甚是夢幻。
【臺灣究小食】不開模,不成魔
回想年幼時常泡在圖書館,其實不怎麼專心讀書,一心等待下午2點就會出現在圖書館旁的雞蛋糕攤車。許多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在那喊著「媽媽給我十塊錢」的年紀,一包雞蛋糕就是最奢侈的甜點時光。雞蛋糕對我、甚至對大多數臺灣 人而言,絕對是臺灣小吃的經典之一。
【小島大海】守護棲地,種樹救國寶魚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看過兩千元鈔票上的圖案,那是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珍貴而美麗。這次到武陵農場裡的臺灣櫻花鉤吻鮭生態中心,除了可以一探國寶魚的廬山真面目,也深入了解保育及復育櫻花鉤吻鮭的用心。
【非關爬山】在南澳攜手逐山徑
對南澳的初印象要從學生時代的一趟徒步環島說起,那時因公路車多難行,偏愛走濱海小道,附帶好處是可以睡海灘,每天起床從海望向映著天光的島嶼。來到蘇花段,山海相逼,對出生於南臺灣的我來說好像踏入樹洞裡的奇幻時空。在南澳海灘的夜,不時感到背後的青山化為黑色巨獸,當時不知道,自己後來會多次出入其中。
【文明野味】等待一頭缺席的雪豹
今年臺灣書市出現了兩本關於雪豹的作品,一本是臺灣作家徐振輔的《馴羊記》,一本是法國作家席爾凡.戴松(Sylvain Tesson)的《在雪豹峽谷中等待》(La panthère des neiges),風格南轅北轍,為這半個世紀以來以追尋雪豹為主題的創作增添了有趣的兩筆記錄。
《鄉間小路》2021年11月號 鮮喝吧!台酪醇乳
從三強鼎立的大廠品牌,喝到小農鮮奶的各有千秋,濃純香不是絕對,一間牧場就有一種風味。純白在舌尖漾出風土樂句,更譜出意想不到的變奏曲……有了牛奶,生活便是甜蜜。
奶與蜜的百年召喚,冰果室的青春不敗
臺灣是物產豐饒之島,然而直視風土環境的先天條件,對某些食材來說仍存在了發展上的侷限,好比動物奶。以牛乳來說,臺灣第一間較具規模的牧場在日治時期即出現,產量極其有限,多只有特定身分的日本人能喝到,加上滅菌消毒的方法與冷藏設備尚未普及,存放也是問題,因此相較之下,比奶粉更早出現在臺灣的煉乳,於焉成了最好的替代選項。
【乳香生活】國小值日生的早課
1970到1980年代出生的臺灣小孩,可說是見證國產鮮乳起飛的黃金世代。政府正極力發展酪農產業,社會經濟穩定,父母甘心上繳月費,讓孩子在學校能領到一盒幫助長高、健骨的牛奶,盼子成龍望女成鳳,幸福如我,當然也是其中一隻鳳!
【從牧場到餐桌】純白中的不簡單
早上喝牛奶時,你可曾想過手中這杯白色乳汁在抵達餐桌前的旅程?鮮奶廣告以「就像家裡養了一頭牛」的臺詞,強調牛奶的天然新鮮,雖然牛奶的確是乳牛生產後自然分泌的汁液,但後續還得經過搾乳、集乳運送、均質殺菌等繁瑣流程,才能從牧場到餐桌,每一杯鮮奶的誕生都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