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89 頁
香蕉碼頭、新船下水、拆船王國……跟著老照片航向島嶼記憶的港灣
身為島國子民,我們的生活與港口脫離不了關係——新船入港的喜悅、碼頭勞工的成就,以及廢船爆炸的創傷……,隨著時光的流逝,曾經刻骨銘心的港邊故事沉入記憶的深海,於是編輯部精選七張老照片,將前人的回憶打撈上岸,訴說臺灣人的港口物語。
【歐陸食旅味】拉近距離的一碗湯
聊起馬賽,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如果閱讀旅遊指南,通常會介紹馬賽是擁有沙灘遊艇、海鮮美食、熱情包容的地方,也是南法普羅旺斯的最大城鎮。最著名的景點,莫過於建在石灰岩峭壁上的守護聖母聖殿(Basilique Notre-Dame de la Garde),它是羅馬天主教宗座聖殿,居高臨下俯瞰並保護在馬賽老港(Vieux-Port)生活的討海人,還有被評為世界三大湯頭之一的馬賽魚湯。
【臺灣究小食】一碗意麵各自表述
說到意麵,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畫面?我猜,大家現在腦中的畫面肯定不盡相同。於我來說,在幼年仍懵懂的時期,心中對於意麵的印象,就是在新竹一方小店裡,有碗透著油光的縷縷細長白麵,淋上肉圓或是蚵仔煎都通用的紅色醬汁,緊緊依附著麵條,還必得配上一碗貢丸湯,方成大局;於大部分臺南人,甚至絕大多數的南部朋友而言,鹽水意麵大概是意麵派系中最廣為人知的代表。
【鄉村好好生活】成為一個守護部落的人
返鄉,資源一定比在異鄉生活豐富嗎?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也不能用是與否的二分法回答,放在阿美排灣混血的林志豪身上亦是。
【菜市人生場】新化老街的大後方
朋友一日午後到新化走踏,發表了「新化好好逛」一說,因為老街上有巴洛克式街屋群、日治時期的古蹟、文學館、故事館,以及地瓜餅,朋友大概沒想到,老街的後方,在晨間是一大片台式食貨交易場,也「好好逛」啊。新化市場除了主體建物外,街販又沿著信義路及其兩側巷弄蔓生到一公里外的大街上,遙望不見底,忍不住在午後大雨前的熾熱發起牢騷:「也太長了吧!」
【神明好農情】穿越時空來臺的中村寺蓮
「日本國(Zipangu)有無數的黃金,島上有座宮殿,屋頂用黃金搭建,屋內鋪金磚,窗框也是用黃金打造……。」這是威尼斯旅行家馬可波羅在《東方見聞錄》中的記載。他未曾真正踏上日本國土,但所記載的黃金屋真有其事,原型是平安時代末期的中尊寺金色堂。縱使馬可波羅描述得神奇,也精彩不過黃金屋裡波瀾萬丈的真實故事。
【非關爬山】山的禮物
「塑膠類食品包裝共203份、橡皮筋89條、菸蒂81根、人造纖維製品共60份、硬度較高的塑膠雜物48份……」一長串的垃圾清單、一張山椒魚與垃圾同住的駭人照片占據了我的電腦視窗。
【和食直誠】傳遞四季變化的和菓子
日本點心很常使用紅豆,麻糬通常是紅豆餡,麵包裡也會包紅豆,「御萩」卻反過來,是用紅豆來包住搗碎米糰的甜點。
【文明野味】暗黑小海女之魚與黑道
許久前前往友人蘇的家中作客,她招待了一盤小丘般的涼拌海菜,那是她蹲在八斗子礁石上超過一小時、浪花撲面的環境下徒手拔下來的第一手新鮮海味,如此費解的行為據說是受到當地持鐵湯匙刮海菜的海女阿嬤的啟發。我一邊品嘗,一邊為朋友澎湃的宴客心意流下感動的眼淚(並沒有)。
【小島大海】臺灣夫妻魚「鱟」會有期
鱟,你會念這個字嗎?它的讀音同「後」,每到七夕情人節我都會想到牠,因為牠們有「夫妻魚」之稱,公鱟會緊緊抓在母鱟身上,一起從海中上沙灘產卵。別看牠灰黑不起眼的模樣,大家可能都被牠救過,因為許多疫苗或藥品的研發,都需要鱟血來做試劑檢測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