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55 文章
【植物系.食旅日誌】蔬菜本味首圖。

【植物系.食旅日誌】蔬菜本味

每次覺得蔬菜量攝取不夠時,解決良方就是吃鍋。嬌嫩的葉菜一入滾滾湯汁便姿態放軟,鮮甜可口地在鍋裡閃閃發亮,等待有情人領回。可以大口享用新鮮蔬菜,是我認為一頓大餐該有的重要元素。大約從懷孕後期開始,隨著購買菜量和在家自煮的次數增加,便決定直接訂購每週固定配送到府的時令蔬菜箱。

蝦蝦食用說明書。

聊點蝦事,蝦蝦食用說明書,教你分辨真假櫻花蝦

上山下海、遊走溪流及湖泊都能見到蝦的蹤影,好想知道一整天不斷舞動蝦腳的牠們,究竟還有哪些蝦事可以細細探究。原來有些蝦也像螃蟹一樣演化出大螯,閉合時的威力甚至可以比擬空氣砲?而我們時常害怕蝦蟹膽固醇超標,但其實蝦的膽固醇含量沒有想像中那麼恐怖?從觀賞到食用,一起以不同面向來聊點關於蝦,你我可能不知道的事。

在乾淨的環境下養出的藍色草蝦。(圖片提供/一夫水產)

藍色水精靈,還你草蝦本色

你看過藍色的草蝦嗎?牠們喜歡棲息在水底,也愛迎著水流沖浪;牠們要經過無數次的脫殼才能慢慢長大;牠們很敏感,一緊張就會四處亂跳,跳上水面像俯衝而下的戰鬥機;牠們還愛大欺小,食物不夠的時候,同伴也是營養來源……沒想到餐桌以外的草蝦這麼有個性,集纖細與霸氣於一身。

蝦美饌。

大廚不藏私,手把手教你如何料理蝦

春天是吃蝦的好季節,無論是大家熟知的草蝦、白蝦,還有容易傻傻分不清的櫻花蝦,在經驗老道的板橋凱撒大飯店家宴中餐廳主廚蘇祐荃手中,都能變化出令人食指大動的佳餚,展現豐美馥郁海味。他更不藏私分享處理蝦的小撇步,詳細步驟圖手把手教學,讓來自海洋的曼妙滋味躍然於家中。

兩名漁民一前一後地扛著豐收的蝦皮,正準備前往魚寮。(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阮義忠攝影)

馬祖蝦皮風雲錄,消失的蝦滋味

走入年貨大街的南北貨攤、傳統漁港或市場,在玲瑯滿目的滿滿乾貨中,總能見到表皮薄透、呈淡黃色、綴有兩個黑亮小眼的小毛蝦。沒有飽滿的蝦肉,存在感有些稀薄,這種毛蝦被稱為「蝦皮」。現在市面上看得到的臺灣蝦皮大多來自澎湖或屏東東港,不過你可知道,就在幾十年前,位於臺灣西北方的馬祖列嶼,才是輸出這群小蝦的大本營。鼎盛時期的馬祖曾有年產百萬公斤的亮眼成績,成功打入日本、香港市場,是1950、60年代臺灣的蝦皮重要產地。

荷包蛋醬油是美味的白飯殺手。

【異鄉人的療癒餐桌】最簡單的白飯最難得

小時候明明每天吃飯,但對碗裡的米飯一點都不上心。直到某次節食減肥多日,吃了一盒排骨便當,或許是太久沒吃,才終於認識到米飯的好味道。米飯立體又軟Q的口感,可以用筷子夾起來的剛好黏度,再搭配排骨完美平衡的鹹度,那一瞬間我從不識食物滋味、吃飯時如坐針氈只想快點下桌去玩的屁孩,變成愛上食物、每天只期待吃飯的大人。

《菇的呼風喚雨史》(圖片提供/積木文化,顧曉哲著)、《異獸魔都》(圖片提供/長鴻出版社)

【文明野味】蘑菇與魔法

「洗舊」與「抓破」是牛仔褲產業很重要的技術,我不時在網上看到牛仔褲廣告,某些潮牌時尚講究產品破爛的程度,有些牛仔褲看起來彷彿曾慘遭怪獸攻擊,或在坎坷路面上拖行萬里(無誇飾)。有時候你不禁思考,為什麼日子過得比遠古時期舒適的現代人,如此講究歷經風霜的氣質。

一邊觀察浮標一邊放空,正是釣蝦的樂趣。

資深釣客上場,帶你一窺釣蝦場的歷史與祕辛

暮色四合,華燈初上,城市角落裡一盞七彩霓虹燈招牌「啪」地一聲點亮,白晃晃的日光燈管閃爍,鐵皮屋內逐漸傳出笑語、人音,以及不間斷的流水聲……。今晚,我們邀請你一同走進這間坐落在臺北城東邊的汐止「歡囍釣蝦場」,在這兒,釣齡十餘載的資深釣客吳亮衡已在等待,準備和我們分享釣蝦場的這些年、那些事。

櫻花鉤吻鮭生境照。

【水裡的回音】朝蒙大拿前進

2022年,我受邀去參加一個以環境書寫為主題的文學營,其中能力遠強於我的講者大有人在,但文本分析的重擔卻落到我頭上。一番考量後,我選擇了大衛.奎曼的〈鱒魚〉和另一篇小說,那是少數我覺得有能力講的作品。

番石佛藥師如來,日前回歸北投普濟寺。

【神明好農情】如願歸來

在春暖花開的4月1日,北投普濟寺辦喜事,分離數十年的88番石佛藥師如來歸來了。1925年在臺灣的日本人模仿四國遍路[註],於臺北市內複製了一條以石佛串連的朝聖路線,稱「臺北新四國八十八所靈場」。在日本四國遍路原型參拜的是88所寺院,而在臺北遍路參拜的則是一尊尊石佛,共有88尊,石佛各有編號,從1番到88番,以及代表的四國88所寺院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