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明好農情】登觀音山找觀音

日本西國33所寺院皆立有石碑,表示為巡禮中的一站。

日本西國33所寺院皆立有石碑,表示為巡禮中的一站。

文字.攝影/王曉鈴

最近周遭朋友紛紛出發到日本京都旅行,賞櫻名所清水寺無疑是大家的口袋名單。對我們來說,清水寺是搭飛機才能造訪的古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一百年前,臺灣就與清水寺有了連結,不必飄洋過海也能參拜清水寺觀音菩薩的分身。

日治時期,移居臺灣的日本人為了求保佑,將故鄉的信仰帶來臺灣。這些神佛,有的是單一神像,也有石佛組成的靈場,好讓他們就近巡禮。

所謂巡禮,簡單來說是古寺的巡訪參拜,有人強調苦行祈福,有人享受旅遊樂趣。例如四國88所,弘法大師的信仰者走在四國遍路上,參訪88座與弘法大師有淵源的寺院;西國33所則為閻魔大王親選供奉觀音的33座寺院,遍及京都、大阪、和歌山、奈良等,清水寺就是其中第16番。

假如無法走遠,有個變通方式,是用石頭雕刻每一座寺院的主尊,做成一組石佛集中安置於某區進行巡禮。日治時期臺灣幾處靈場就是這種模式,像是1925年設立的臺北新四國88所,自西門町第一番弘法寺(今臺北天后宮)走到88番北投鐵真院(今靈泉山普濟寺),途中參拜88尊石佛。翌年,日人又在觀音山設立臺北西國33所,古道上安置了33尊石佛,因為是觀音巡禮,因此石佛皆是觀音像。

日前我上觀音山拜訪石佛,先是在山腳的西雲禪寺欣喜見到第六、七、八、九番石佛,還有一、四、五番的基座。禪寺附近墓園有第十番石佛,第二、三番基座(石佛疑為新刻),還有一座石亭。

「你們在玩寶可夢嗎?」拾階往山上走,手握手機探頭張望石佛,引來後方的登山客問了這麼一句。我笑了笑,說得沒錯啊,確實是在尋寶無誤。

山上的凌雲禪寺外圍,一排石佛並列,祂們是24、26、27、28番,17番基座上的如來疑是他處移來。

續往山上走,古道終點立著一尊花山院法皇,是日本第65代天皇,退位出家成為法皇,傳說他依據祭神熊野權現的告諭,參拜了33所寺院,使得西國觀音巡禮重新興盛。數字33源於觀音菩薩化作33種法相拯救世人。 二戰後,日本政權與移民離開,觀音石佛留在觀音山。這樣的石佛,也許你到日本旅遊見過類似的,也許覺得很尋常,但歷史的種種曾經,讓這些石佛變得不同。

西雲禪寺附近墓園內的石亭,應為臺北西國33所的遺跡。
西雲禪寺附近墓園內的石亭,應為臺北西國33所的遺跡。

PROFILE

王曉鈴 艋舺人,路過寺廟拜拜是日常。資深旅遊記者,採訪途中拐彎看廟是經常。研究宗教文化,思考土地農事與神同行是正常。著有《日本珍奇廟》、《從弘法寺到天后宮:走訪日治時期臺北朝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