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濃濃的…遇見臺灣可可的農情蜜意

臺灣種植的可可

臺灣種植的可可帶有獨特果酸香,製成巧克力後層次更豐富。

文字/王叡婷 攝影/黃毛

面對緊湊高壓的生活,吃一口帶有濃郁香氣及綿滑柔順口感的巧克力,是撫慰人心的最佳選擇。「如果巧克力有療癒的力量,那臺灣可可巧克力是身心靈的救贖。」喜愛苦甜巧克力的張天奕,吃臺灣可可製作的巧克力後驚豔不已,毅然與妻子陳佳慧攜手創業,搭配多種臺灣茶葉,做出台味十足的茶香風味巧克力。

「我們店裡的特濃熱可可風味濃醇,是用臺灣可可做成的巧克力再融化,跟一般用可可粉加水的喝起來差很多。而且因為臺灣四季分明,所以還會有獨特的果酸香。」張天奕一手端著杯子,一手拿著可可果莢介紹著。巧克力的作工繁複,但阻擋不了張天奕的熱情,他直搗產地找尋可可農,挑選飽滿、發酵風味優質的可可豆,再烘烤、脫殼、研磨、調溫……做階段,妻子陳佳慧在旁笑著說:「以前都以為只要隔水加熱,把融化的巧克力醬倒進模具就好了。」

發現臺灣可可新大陸

個性靦腆的張天奕,說起愛上巧克力的契機,霎時眼神發亮、滔滔不絕。國中時在賣場初次嘗到苦甜巧克力,彷彿啟動美味開關,自此墜入巧克力的世界中,「我會買不同產區可可製作的巧克力,品嘗各地風土帶來的獨特香氣。」愛巧克力成痴的張天奕,出國旅行時更特別前往巧克力專賣店,「那種療癒的心情,好像長了翅膀輕飄飄飛起來的感覺。」

大學就讀農企業管理學系的張天奕,對於在地農作物十分感興趣,因《U-start創新創業計畫》開始接觸臺灣可可,也實際走訪可可園,才知道以往吃的巧克力原料大多從國外進口,「其實可可農都想做巧克力,增加可可的經濟價值,但不知道怎麼做。」張天奕開始學習如何從新鮮的可可果實製作成巧克力,採購研磨機器、與可可農合作,甚至詢問學校裡的國際交換學生,「她說媽媽平常就會用磨缽研磨可可,磨成泥狀後加麵粉做成巧克力餅乾,很稀鬆平常的東西,不懂我們為何煞有其事,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張天奕笑著說,即便如此,第一次成功做出巧克力的興奮感是言語無法形容的。

巧克力與臺灣農作 迸發新火花

當喜好成為職業,也沒有消磨掉張天奕對巧克力的熱誠。「收購前我會到產地精選飽滿豆子,確認發酵風味。」張天奕解釋,可可樹從開花到結果需要180天採收後,將果實剖開,用裡面的種子跟果肉發酵,過程中風味從水果酸香轉為巧克力味,約七至十天後晒乾,經由精確的烘烤標準,研磨成醬狀,再等待七至14天穩定結晶,才能真正開始融化製作巧克力。「雖然工序繁瑣、任何細節都不能出錯,但看到巧克力醬的光澤感、滑順柔潤的樣子,所有疲憊都一掃而空。」

「既然使用臺灣可可,更應該強化在地特色。」穩定品質後,張天奕開始思索風味的更多可能性,他認為臺灣茶文化底蘊深厚,是指標性的農作物,因此從大眾熟悉的舞鶴蜜香紅茶及阿里山凍頂烏龍茶入門,「一開始把茶葉打碎磨成粉,融進巧克力中,但茶香很薄弱,加太多了又容易有澀味。」

可可膏
可可豆研磨後會逐漸轉變為濃稠狀的可可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