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沙拉佐薄荷小黃瓜優格醬
封面故事
煥然一新的真食饗宴

以蔬果、香草、花卉為食材,給予身心深層的照顧;專注於切菜、烹煮、擺盤每一個料理環節,把食物做成喜歡的樣子;捨棄一切化學添加物,享用「真食」純粹的美味。從為家人做飯,到在淡水開「真食.手作」餐廳,廖千慧(Vicky)的信念不曾改變:「我希望吃的人可以被療癒,每道料理都有我的祝福在裡面。」

封面故事
生活中的小確幸,營造美味關係儀式感

生活中總期待歲月靜好的日子,但偶爾出現波折才是真實人生,因此當壞情緒出現時,大部分人會追求所謂的「療癒感」,有些人會聽音樂舒緩心情;有些人則選擇運動揮灑汗水;還有些人會搜尋料理相關的影片或照片,看著療癒的製作過程紓解壓力,或是身體力行,規劃出一頓色香味俱全、屬於自己的療癒餐桌。

臺灣種植的可可
封面故事
來點濃濃的…遇見臺灣可可的農情蜜意

面對緊湊高壓的生活,吃一口帶有濃郁香氣及綿滑柔順口感的巧克力,是撫慰人心的最佳選擇。「如果巧克力有療癒的力量,那臺灣可可巧克力是身心靈的救贖。」喜愛苦甜巧克力的張天奕,吃臺灣可可製作的巧克力後驚豔不已,毅然與妻子陳佳慧攜手創業,搭配多種臺灣茶葉,做出台味十足的茶香風味巧克力。

封面故事
苦甜巧克力、肥滋滋炸雞……為何食物可以帶來療癒感?

想像和「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樣,點燃一根火柴,在火光裡你看到什麼?是甜蜜放縱的蛋糕巧克力,是罪惡卻能救贖靈魂的炸雞配啤酒,還是家常卻魂牽夢縈的媽媽牌滷肉?這些撫慰人心的美食被稱作「療癒食物」(comfort food)。影像工作者暨《餐桌上的電影物語》作者蕭菊貞,探討人們主觀直覺的食物慾望,也許滿足生理需求,也或許滿足心理情感,都反映內心深處的渴望。

劉曉栴用土窯做料理
封面故事
順著柴火之流,窯烤料理暖胃也暖心

踏進臺南的後壁國小,擅長以柴火、土窯烹飪料理的劉曉栴,正與野地森活創辦人Emma帶著幾個學員,圍繞在剛建好的土窯旁上課。「他們得上完共38小時的課,才能真的學會善用土窯,不然等我離開之後,土窯總有一天會變成擺放在這裡的裝置藝術而已。」已有上百人教學經驗的劉曉栴如此說著,這是她的堅持,也是她對柴火的尊重。

孫嘉豪從原料到製程,都有著自己的理念和堅持。
封面故事
來點甜甜的…臺灣手工糖果,與農共好的樸實

走進瀰漫著甜香氣息的「樸實工作室」,看著創辦人孫嘉豪一邊拿著木勺刮取鍋邊的棗泥,將其與麥芽糖混合均勻,一邊娓娓道來自己與棗泥糕的緣分從何開始,又為什麼會想投入這個產業,才知道這一顆顆「臺灣手工糖果」,不僅療癒食客的心,更包含一群人用心關懷土地及文化之情。

pilau的料理過程耗時耗工,但也凝聚了家人間的情感。
封面故事
在遠方找到熟悉的味道

我來自坦尚尼亞,是非洲東部很大的國家。我們的主食是米飯跟玉米粉做的ugali(讀音為烏咖哩),其中我最喜歡pilau(讀音為皮拉烏),那是用蔬菜、牛肉、馬薩拉綜合香料(masala)等食材煮成的抓飯,因為是大家一起做一起吃的料理,讓我想起很多快樂的回憶。pilau很香很好吃,但做起來很麻煩,要準備很多食材,煮一鍋至少要花三到四小時,所以只有新年、復活節、聖誕節等特別的日子才吃得到,如果有人結婚,鄰居或親友也會幫忙煮,很多小孩就會一起過去吃。

封面故事
無論如何都要記得回家

國中的時候我逃家過一段時間,課業壓力太大,我不是一個會讀書的孩子,而當時學校還有能力分班制度,成績不好的學生是會被降班的。國一暑假前的最後一天, 班導把我留下來,她告訴我,我被刷出了前段班,下學期開學去B段班報到。那天她的語氣特別溫和慈祥,和平常摔我考卷的咆哮語氣截然不同,她說「妳的程度留在這一班太辛苦了」、「去新班級會好過一點」,但我什麼也聽不進去,滿腦子想著完了完了,我被降班了,我再也不是好學生了,一切都完了……

各期雜誌
《鄉間小路》2023年3月號 來點療癒的…

壓力山大又情緒爆炸了一整天,終於下班了。喪屍般走在路上,腦中突然蹦出肥滋滋的炸雞洋芋片、甜膩膩的蛋糕手搖飲,像是在對主人吶喊:健康胖瘦先別管,只要可以修補碎滿地的玻璃心,全部都給我來一點!

1982法式冰淇淋。
封面故事
來點冰冰的…融化在舌尖的沁涼,療癒土地也治癒人心

連續劇裡,失戀的主角一邊哭一邊挖著冰淇淋送進嘴裡,想冰敷受傷的心、融化鬱結的情緒,因為冰淇淋總能讓人破涕為笑:小朋友手拿一球叭噗笑得開懷;青少年對著夜市裡高聳的霜淇淋歡樂尖叫;大人拿著湯匙挖著冰淇淋優雅談笑。雖說越療癒的食物越罪惡,高油高糖高熱量,但如果能好吃又健康,甚至把療癒散播出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