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點冰冰的…融化在舌尖的沁涼,療癒土地也治癒人心

1982法式冰淇淋。

除了到店裡嘗鮮,1982法式冰淇淋亦提供宅配,希望把理念與議題傳得更廣。

文字/謝欣珈 攝影/林韋言

連續劇裡,失戀的主角一邊哭一邊挖著冰淇淋送進嘴裡,想冰敷受傷的心、融化鬱結的情緒,因為冰淇淋總能讓人破涕為笑:小朋友手拿一球叭噗笑得開懷;青少年對著夜市裡高聳的霜淇淋歡樂尖叫;大人拿著湯匙挖著冰淇淋優雅談笑。雖說越療癒的食物越罪惡,高油高糖高熱量,但如果能好吃又健康,甚至把療癒散播出去呢?

還沒進入夏天,南臺灣已經陽光普照,熱到看見巷弄裡有間冰淇淋店,門上有戴著斗笠的雪人在微笑,便毫不遲疑地進去涼快一下。「今天有很久不見的『東方萊姆葡萄』口味喔!」1982 de glacée法式冰淇淋(後簡稱1982)的創辦人Miky(吳書瑀)正在準備食材:紅棗、米酒、酒粕、米穀粉──這是要用來做冰淇淋的?看我們一臉疑惑,她拿出一顆國產紅棗乾遞過來,居然是葡萄乾的味道!加上酒粕飄來溫潤的甜香,冰淇淋的滋味開始在腦海中醞釀。

冰淇淋裡有獼猴領角鴞?入口即化的土地故事

做冰淇淋的第一個步驟是加熱牛奶與糖,「我們都選用有動物福利標章的牛奶。」Miky邊攪拌邊娓娓道出各種食材來歷,挑選的原則是友善、有機、自然農法,前往產地一窺究竟更是必須;如果非得進口也要符合公平貿易原則,「每個食材都能講一個議題。」如一款「泰緬邊境奶茶」就是與NGO組織合作,用泰緬邊境生產的紅茶帶出當地的婦女問題。

「合作」讓冰淇淋有源源不絕的新口味,「獼猴愛吃」是Miky與朋友發想、在動物行為暨生態研討會販賣的冰品,「大家都以為猴子最愛的是香蕉,其實牠們最愛水蜜桃、奇異果還有柑橘類。」1982與受猴害的柳丁園合作推出綜合水果口味,冰品融化在舌尖的同時,心裡也升起對柳丁園與獼猴議題的關懷。「小領角鴞」則是Miky帶著臺南的小朋友化身領角鴞,觀察棲地周遭環境研發出來的口味,「他們選了在淺山種植的芭樂、檸檬和種在都市周邊的洛神和鳳梨,自己調出想要的味道,我幫他們做成冰在市集賣。他們吃到都非常開心,一直強調『這是我設計的』,再跟客人解說領角鴞的故事。」

此時牛奶溫度升到60°C,要趕快倒入蛋液,「不然溫度再高一點就會變成蛋花湯囉。」雞蛋在法式冰淇淋裡擔任乳化作用的要角,讓油水結合、口感滑順,Miky說與發展成熟、多用基底粉的義式冰淇淋相比「多了蛋香,讓風味更有乳酪蛋糕的厚重感」,接著倒入米穀粉、酒粕拌勻,再拿到冰淇淋機急速冷凍。

被養刁的嘴 追求天然的原料與風味

Miky對環境議題的關注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雖然念的是會計,但做報告的時候不是以綠色資本主義為主題,就是研究友善環境的登山品牌,「同學跟老師都說我到底是在做環境報告還是會計報告。」後來母親罹癌,讓她更加關注環境對健康的影響,想傳達環境議題的使命感也更加強烈,剛好臺南老家有個閒置空間,但要做什麼才能吸引大家關注呢?

「臺南人對吃最講究!」Miky想起小時候會去爺爺經營的「藍鷹冰果室」幫忙。「我記得我家永遠有一鍋用100%可可粉調的巧克力,蘸剛做好的冰淇淋變成脆皮巧克力,口感超讚,好好吃!」當時食品工業尚未發達,原料都是真材實料,好吃的程度是即使當時一碗陽春麵15塊,冰果室一碗冰要40塊,依然門庭若市。

Miky決定做冰延續家族的記憶,但要用從小被養刁的嘴做冰簡直為難自己,有添加物的原料都不合格,她只好自行研究;而且不像美式冰淇淋使用大量鮮奶油的濃郁,歐式(義、法)冰淇淋著重食材風味的平衡,這又是另一個困難之處──使用全天然的原料,就意味製程得跟著食材變化,「氣候會影響果實的酸甜與風味,拿到作物原料才發現今年跟去年的味道不一樣,比例都要重新調整。」如何保存食材讓風味不變也是一門學問。

選擇友善土地、友善動物的原料,讓環境永續生生不息,才能繼續製作好吃的冰淇淋。
選擇友善土地、友善動物的原料,讓環境永續生生不息,才能繼續製作好吃的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