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54 頁
會動的珠寶,水族中的神奇寶貝
來到屏東縣竹田鄉一個幽靜的小村莊內,「拉瑪國際」創辦人王業豪帶著我們走進他的「蝦基地」,這裡由一座座宛如露天風呂的水泥池排列而成,路的盡頭還有專為水晶蝦打造的溫室,是為養殖觀賞蝦而生的專業場域。在臺灣,水族玩家或多或少都有聽過「拉瑪國際」,他們以特殊色系的彩色米蝦聞名,每隻蝦都帶有美麗的斑紋,王業豪表示,之所以能提供這麼多繽紛的米蝦出口,全仰賴父親王國中的功勞。
現流仔上鮮,大溪漁港滿蝦而歸
臺灣是一處四面環海的島國,豐富的海洋資源與臨海大大小小的漁村、漁港,為這座美麗的福爾摩沙之島帶來鮮美的海味。近幾年因過度捕撈,全球海洋枯竭警訊頻起,年輕一代的漁夫們開始重視這個問題,其中包括龜山島移民遷村第一代的黃建圖、黃士洋兩兄弟。他們的成長經歷與大溪漁港及龜山島漁蝦產業息息相關,為了保存這份珍貴獨有的文化記憶,他們一個選擇從地方創生出發,一個回鄉接手船長職務,用不同切角連結自身與海的牽絆。
【織物記憶】阿公阿嬤年代的高級衛生紙
自從復育黃麻後,經常聽長輩聊起在早年農耕時代,因生活困苦、物資匱乏,人們發展出很多難以想像的生活方式。特別是當提起關於黃麻的過往,他們各個像是話劇演員般越說越精彩,往事彷彿昨日之事般清晰。成長過程中艱辛刻苦的生活經歷,都成了現今回味再三的美好時光。
【島民觀察】菊島喫風土:深夜的狗母魚丸湯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澎湖的春天偶爾還是會吹起微涼的北風。還記得週末搭晚班飛機回家,頂著寒風鑽進屋裡,正要喊母親一聲時,她早已端著一碗熱騰騰的狗母魚丸海菜湯迎來。母親總是惦記著孩子的喜好,每當知道我要回家後,她便大張旗鼓至市場採買食材,下廚做我愛吃的料理。
【菜市人生場】水上有什麼
連假時候,拜訪嘉義朋友,市區已走過一遭,她問:「嘉義妳還想去哪裡?」我反問她:「嘉義妳哪裡還沒去過?」於是我們來到水上鄉──一個平靜的幾乎不會感受到連假氛圍的地方。「水上有什麼?」我問,朋友打開Google Map,「嗯……白人牙膏觀光工廠?」──沒關係,絕望時刻,就到菜市場。
《鄉間小路》2023年5月號 尋蝦啟事
常言道:「無魚,蝦嘛好(Bô hî, hê mā hó)。」比起魚的鮮嫩、蟹之肥美,存在感沒那麼高的蝦,似乎一不小心便退居許多人心目中的第二順位。這麼說來,我們真的了解蝦嗎? 蝦其實無所不在:漁港子弟撈捕海蝦,把大海帶到人們的餐桌上;研究者觀察溪蝦,引領大家認識淡水蝦的各種姿態。不只自然界中看得見蝦的身影,還有很多人辛勤培育不同種類的蝦。比如臺灣的草蝦養殖曾攀向高峰又滑落低谷,現在學者、業者齊心努力想把牠養回來;而米蝦原是山澗溝渠裡不起眼的存在,但經職人多年研究,竟純化培育出無數美麗的模樣。
找「溪望」,守護淡水蝦樂園
提到淡水蝦,多數人對牠最近的距離,恐怕是山產店那盤鹹香酥脆的炸溪蝦,或老一輩總掛在嘴上、幼時在鄉間溪圳摸魚抓蝦的回憶。不像許多生物學家對淡水魚蟹鑽研甚深,淡水蝦是神祕又冷門的研究領域,不過,正因如此,原本就喜愛記錄種種淡水生物的張瑞宗,樂於傾注更多心血跑遍全臺夜半摸蝦,更彙整出蝦圖鑑大全,好讓更多人愛上牠們與臺灣豐富的溪流生態……
蝦特輯!一篇文教你認識蝦仔家族
蝦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說是再常見不過的存在了。牠是餐桌上的美饌、是水族箱裡的焦點、也是出沒於溪河山澗中的常客。不過,你知道白蝦和草蝦的差別嗎?胭脂蝦與葡萄蝦傻傻分不清?為什麼美國螯蝦會讓臺灣人聞風喪膽?編輯部精選出九種蝦介紹給你,包括食用、觀賞,還挑出臺灣特有種,將蝦蝦一網打盡!
【隱味食肆】離散者的家宴
近幾年臺灣很流行私廚,有些熱門的店家要隔上好幾個月才訂得到;然而,比起私廚,我認為更難能可貴的是家宴。除了要端出美味的菜色,還得自我揭露,跟大家分享家族中的私密故事。我日前就在新北市華新街一家名為「三季」的預約制餐館,嘗到了以食物為引子的家族遷移故事。
【植物系.食旅日誌】餐車美食學
西裝筆挺的年輕小伙子,提著公事包與街口銀色早餐車老闆問早,從老闆手中接過牛皮紙袋,迫不及待地拿出貝果大口一咬。白色奶油乳酪從麵包邊緣溢出,他隨性坐在路旁座椅,享用著熱咖啡,紙杯上頭金色印刷字體寫著──We are happy to serv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