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採黃梅

在欉紅黃梅,信義梅農的醉人快樂

來到南投縣信義鄉農會梅子夢工廠,釀酒師林三隆將酒精濃度12%的「柔水」與50%的蒸餾梅酒「狂野」融合,風味奔放,他說這杯更適合狂野到無可救藥的性情中人。淺酌玉山山麓泉水的微醺,果然,來自林三隆有如玉山般強大的豪氣後勁。

棉花

【織物記憶】棉花自己種,棉被自己打

依稀記得小時候逢年過節,就會聽到媽媽與電話另一頭的外婆討論著今年種多少棉花、可以打出幾斤棉被、數量不夠要拿舊的棉被去補斤數……一番討論後,媽媽掛上電話轉頭對我們說「假日不能亂跑,要去田裡幫阿嬤採棉花」,便打給棉被工廠敲定時間,否則越靠近年節,打棉被的人變多,工廠幾乎天天滿班,萬一排不進去,只能將就蓋舊棉被,等過年後才能去打一床新的。隨著阿嬤年紀漸長,自己種棉花打棉被的生活場景也隨之消逝。

【水裡的回音】眼睛藏在貝殼裡

在我所受到的訓練裡,只有拍到的魚才算數,證據的形式必須是影像,唯有這樣才能使人採信。至於那些在能見度之外的、躲進石縫裡不見的,因為各種亂七八糟的原因沒拍到,結果在茶餘飯後被拿出來吹牛的,充其量只能算作傳說。

《白鯨記》、《白令海峽的輓歌》

【文明野味】漁人的搏鬥

Discovery頻道《漁人的搏鬥》(Deadliest Catch)記錄阿拉斯加捕蟹船的討海生活,無論在收視與評價都是真人實境秀領域的翹楚,數以千萬人都曾透過它隔空領略過白令海峽的殘酷,此秀自2005年開播至今洋洋灑灑過了18季,養一個孩子都可以上大學了。

瓷畫

【神明好農情】小金門廟裡看漫畫

記得2022年金門大橋剛開通沒多久,11月初我便跟著朋友到小金門夜遊。晚間9點多,整座小島就已進入休眠狀態,我們穿越了長長的黑暗,直到西方村眼前一亮,許多村民聚在廟旁聊天,戲臺上的包青天正演得熱烈。

手牽手出力釀祖傳的酒,讓人與風土緊緊相依

位於臺東都蘭的出力釀酒廠,由阿美族高家與兩位女婿共同經營,其中由許震銓(Liliw)、高悅心(Putal)與高瑞閔(Pukaw)負責釀酒。對這群返鄉人而言,生計是第一考量,正巧出力釀團隊在初創階段得知「自然酒」的概念——呈現酒的天然風味,是未來趨勢。祖傳的釀酒技術給了後代新方向,既能沿襲傳統、兼顧生計,又能與新風尚接軌。

聽Marty從風味聊到調酒歷史

【調酒研究室】六大基酒、酒譜故事,在微醺中聽那些調酒師沒說的事

翻開酒單,柯夢波丹、曼哈頓、咖啡馬丁尼等名字令人眼花撩亂,這些以烈酒為基調的調酒傳入臺灣後,經由調酒師的傳承與創新,為烈酒開創純飲以外的可能。微醺之際,你是否好奇過調酒的源起、調酒師工作幕後,或眼前這杯酒的故事?歡迎前來「施房調酒研究室」,聽主理人施閎文(Marty)分享調酒師沒說的二三事。

張佑任、鄭亦倫

【酒吧開講】合力酒廠Alex×Fourplay調酒師Allen在酒液中演繹臺灣風味

臺灣的海是什麼味道?月桃葉常拿來包粽子,但你知道月桃莖的風味嗎?臺灣多變的地形與氣候,孕育出豐沛天然資源,調酒師鄭亦倫(Allen)不斷探索融入調酒的可能性,從美返臺的蒸餾師張佑任(Alex)也嘗試將這些滋味封存進琴酒中,兩人相聚在Drizzle by Fourplay酒吧,交流臺灣地酒特色,讓我們得以透過一瓶琴酒或一杯調酒認識這片土地的不同面貌。

洪阿姨的Pork Bar

【菜市人生場】老老少少站起來

天花板拆了,整修過後的鹽埕第一公有市場露出原始木構屋頂,日光自天窗透進,不點燈也亮晃晃的。

《鄉間小路》2023年1月號 風土不打烊.臺灣地酒BAR

想要喚醒記憶中農產果物的芳香,或是透過品啜探索臺灣的味道,深夜裡亮盞燈的「臺灣地酒Bar」是你最好的歸屬。只要這個月前來酒吧,我們便把四支嚴選臺灣地酒一次奉上。好奇臺灣山河、林木、潮汐的味道嗎?調酒師都能在酒液中演繹。無論純飲或調酒,能讓每一位客人在風土中沉潛及微醺,便是臺灣地酒Bar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