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51 頁
【南洋庶物學】沒有醬料,就不是完整的海南雞飯
走在新加坡的街上,總覺得這裡好像真空的世界,路邊沒有垃圾、沒有噪音,也沒有氣味。只有熟食中心(Hawker Center)不一樣,雖然是開放的空間,但所有聲音和味道都被鎖在裡面,人群的汗臭、火炒的菜香、魚露蝦膏的腥味……,這些氣味層疊交纏,構成我在新加坡日常的嗅覺記憶。
【西大陸食旅】值得讓人告別溫暖季節的菌菇
最近住在德國柏林,這是稍微偏北的城市,北緯52度,相當於黑龍江的緯度。初來此地,凡事都是新的,沒有前例,等待摸索。比如,當我看見一片黃葉,一樹黃葉,接著一地黃葉,卻沒有辦法馬上明白,這裡的秋天與冬日,會來得如何湍急。
【餐桌通信】異鄉的靈魂食物
敦子老師你好:
傍晚氣溫會驟降到零度左右的早冬,我住在北海道十勝深山裡的湖畔邊,與日本、臺灣室友一起在可以望著湖水的宿舍生活,彼此輪流負責料理伙食。放假的人為了能讓上班的人,一下班就吃到熱呼呼的晚餐,算準時間,穿著休假的睡衣備料煮飯。
【時與光】時移草花入室
時輾轉光,光吞吐時,一季與一季,之間,接續的動能,是萬物生滅看似無形,卻隱隱有序的默契。
【自然自足】村野間共學的一日
「早安太陽、早安大地,謝謝一天的開始。早安太陽、早安大地,讓喜悅帶著我們工作和學習……」
【行舟地】靜夜無爭的初航地
我第一次划獨木舟出海,是深夜。從那一晚的鹽寮海岸出發,卻划出那麼多趟明亮航程,路上晒滿燙金陽光,琉璃般的海水。
【動物輕寓言】氣象預報師:台北樹蛙
「嗝—嗝—嗝—」當你走在山邊,聽到這低沉的叫聲,其實是大自然的氣象預報專家,正在告訴你再過幾天可能會下雨,記得隨身帶著雨具,也是換季的時節到了。牠是台北樹蛙,一身青春氣息的碧綠,總是靜靜地趴在樹葉上睡覺,懶洋洋地,一副什麼事都得等我睡飽了再說!
【採集人散冊】冬季限定的白色地景
隨著溫度下降,自然景觀也開始轉變顏色,翠綠的山巒嵌插一些銘黃、銅紅或是橙橘的斑斕,這些敏感的樹種悄悄轉色落葉。在北回歸線橫跨的臺灣,我們很不易見到溫帶絢麗的秋景,除非爬上海拔上千的山岳才有眼福
【農婦心底話】頒給小農的勳章
「黑豆的草除完了嗎?」晚餐後我問。「除完了。」你說。「除了多久?」我問。「很多很多天。」你答。
用菜子,度量時代
小小的種子,是狩獵採集邁入農業時代、食物供應穩定的根源。農人播下種子悉心照顧,盼能豐收讓全家溫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