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陸食旅】值得讓人告別溫暖季節的菌菇

毛奇插畫

文字.插畫/毛奇

最近住在德國柏林,這是稍微偏北的城市,北緯52度,相當於黑龍江的緯度。初來此地,凡事都是新的,沒有前例,等待摸索。比如,當我看見一片黃葉,一樹黃葉,接著一地黃葉,卻沒有辦法馬上明白,這裡的秋天與冬日,會來得如何湍急。

但如果每週每週地去菜市場,倒是會稍微有感。所謂食慾之秋,大概在夏天季節尾端,可以發現肉的攤位開始有野味出現。鹿肉,野豬肉(boar),開始一小份一小份地出現在攤上。這些肉的顏色暗紅,飽滿野味的血液,感覺就有分外的美味。

而城市裡,每逢週六靠近東側的西柏林Schöneberg,在城市鐵路S-Bahn站旁的露天土耳其市場,則大鳴大放的訴說物產之聲。兩列白布棚攤商,販售低價的當季新鮮蔬果和土耳其食物。比如夏天季末的葡萄攤,就是滿滿的,豐沛的,蜜蜂飛舞的蜜糖般的如紫色和青綠透玉般的葡萄攤。櫛瓜也是最好的,如手掌長度般適當大小,換到德國菜市場,常常會遇到比義大利常見大小的兩倍大櫛瓜。以我習慣的義大利烹調法,煮起來並不美,烤也稱不上多汁,果然還是要地中海邊的居民比較清楚櫛瓜柔嫩的尺度。當然,毛茸茸的桃子,鵝黃的杏桃,各種尺寸形狀的番茄,堆成小山如散發帶勁香氣綠鱗般的香菜,入秋後的紅柿子,都是不能錯過的。

但要說到告別溫暖季節,最明顯的,莫過於菌菇的上市。某個週末,習慣去的菜市場攤位上,突然出現黃澄澄一片木盒裝的菌子,是大名鼎鼎的雞油菌。德國人看起來都有點難掩興奮的樣子,在攤位前排隊。平常有點酷的德國太太,以自抑的笑臉,分享她的烹調法。這批早出的黃色菌子,還不是德國產的,已經戴上毛帽的小販說是克羅埃西亞產的,「今年夏天德國太乾囉」,這些太太的笑容如此真誠。

PROFILE

毛奇 有瓜吃瓜,有豆吃豆。相信草木有靈,血肉有魂土。筆順,塗鴉,寫字,煮飯,長森林。臺灣人類學以及義大利專業吃貨訓練。中文作品散見港臺,英文食物書寫見於義大利及德國柏林,陸續增加。旅居北陸柏林中。

菌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