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游昇俯
受到全球氣候變遷、資源過度開發及棲地生態遭汙染、破壞等影響,海洋漁業資源持續減少,我國沿近海漁業漁獲量在1980年達到歷史高峰40.8萬公噸,此後便逐年減少,2013年降到30多年來最低點15.3萬公噸,去年才稍微恢復到19.2萬公噸。
海洋漁業資源銳減,水產蛋白質需求日益倚重養殖漁業勢所難免。臺灣素有「養殖王國」美譽,無論是吳郭魚、虱目魚、草蝦、石斑魚或午仔魚,均曾在世界養殖史中占有一頁篇章,最近龍虎斑又成功銷日,成為第三種外銷日本的養殖石斑魚。臺灣水產養殖產業鏈分工精細,為世界罕例,新養殖物種及技術的研發,更可為產業持續注入活水。
本期邀請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所長張錦宜,回溯國內水產養殖技術發展源流,剖析產業優勢與罩門。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榮譽理事長于乃衡,分享種苗作為水產養殖產業鏈發展基礎的重要角色。
水試所自2021年起執行「漁業資源復育物種繁殖計畫」,希望復育當時尚無法人工繁養殖的沿近海漁業物種,以人工繁殖種苗放流增裕漁業資源,並推動為有望水產養殖的新品項;包括領先全球、成功繁養殖高單價魚種黑䱛(黑喉)以及康氏馬加鰆(土魠),並繼日本之後唯二成功培育赤鯥(紅喉),為水產養殖產業續寫新篇章。
水產養殖的成敗,以種苗培育階段最為關鍵,近年新興午仔魚養殖,首家種苗登錄場場主吳榮豐現身說法育苗程序;《怪奇海產店》作者、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黃之暘漫談臺灣人水產飲食的鮮活印記,從食材的來源亦可窺見養殖產業的重要性。
購買連結:博客來、誠品、PChome豐年農市、udn琅琅悅讀、讀冊生活、HyRead凌網、華藝數位、Zinio、KONO、PUBU、台灣雲端書庫、Readmoo讀墨
養殖新活水 高經濟海魚上陸
【農產新豐味】
落花生臺南19號 豐產生長期短利機器採收:口感軟綿適蒸煮 滿足農民、業者多元生產需求
【農策綜論】
農家所得提高的政策意義與展望:產業升級增強競爭力 專業農扮演火車頭
【運銷焦點】
面對農業錯假訊息的因應之道:建立民眾識讀能力 降低不實資訊傷害
【育種說分明】
綠色革命 育種與農業現代化改變全球:雜交育種簡介(三):糧食作物的育種
水稻育種 目標多元實現適地適種:雜交育種簡介(四):自交糧食作物育種代表
玉米及高粱育種 多樣種原發揮雜種優勢 雜交育種簡介(五):生產F1種子的糧食作物
【農業技術】
土壤如何生養萬物?正視「自然」就是導師:陳興宗:三次觀賞《種土》的反思
【植人植語】
秋涼賞菊花!從用菊、栽菊到賞菊:花形花色繁複 切花、盆菊應用多元
【農村文化】
回家路上突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