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家午仔種苗登錄場「榮豐養殖場」:種魚是產業基礎 溯源管理更有保障

榮豐養殖場一早便開工,網工將魚苗捕撈上搬運車,送到室內暫養池準備出貨。

榮豐養殖場一早便開工,網工將魚苗捕撈上搬運車,送到室內暫養池準備出貨。

撰文╱李育琴 攝影╱梁偉樂

魚苗是養殖產業根基,臺灣水產養殖分工精細,專門的種苗業者為產業鏈下游及消費者提供保障,近十餘年發展興盛的四絲馬鮁(午仔魚)養殖產業在今年迎來第一家種苗登錄場,也就是屏東縣佳冬鄉的榮豐養殖場。雖然各魚種繁養殖皆有所不同,但已步入成熟階段的午仔魚產業及其種苗場,恰足以讓人窺見養殖流程中的細微撇步和鋩角,以及產業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

大清早的屏東佳冬,網工們在吳榮豐的魚塭裡拖網撈魚,很快地池底的魚苗被驅趕入網,再一桶一桶送上搬運車,準備移到室內暫養池等待出貨。吳榮豐是國內午仔魚苗主要的生產者之一,「榮豐養殖場」年產量達上千萬尾,供應國內近四成的午仔魚種苗。

魚網拉起時,不到2公分的「魚栽」密密麻麻在網裡游動,吳榮豐仔細查看魚苗收成狀況。「這差不多有50萬尾喔!」一旁的中華民國水產種苗協會祕書長涂澄棟說。吳榮豐表示同意,看著白杓盆裡游動的「栽仔」(臺語tsai-á,指魚苗),他說這批放養了22天,育成結果很不錯,存活率大約有七成。

2公分左右的魚苗是出苗搬運最好的時機,因為午仔魚愈大,運輸也愈困難。涂澄棟解釋,「午仔的鱗片有一層黏膜,愈小黏液愈多,在運輸的過程中會釋放黏液,如果長到1~2吋,潤滑液比較少,魚苗在運輸過程中就容易受傷死亡。」撈起的魚苗用搬運車送到室內暫養池,水泥池內以流動純海水和純氧打氣,暫養一、兩天,待穩定後再出貨給客戶。

經過22天育苗即可出貨,2公分的午仔魚苗是最適合搬運的狀態。
經過22天育苗即可出貨,2公分的午仔魚苗是最適合搬運的狀態。

取代石斑魚 屏東午仔魚養殖興起

種苗場是吳榮豐6年多前決定投入種苗繁殖時打造,早年他父親經營時,原是在地的虱目魚共同運銷場,後來漁場跟著大趨勢改養龍虎斑等石斑魚,但2009年莫拉克颱風侵襲,屏東沿海一帶養殖漁業損失慘重,吳榮豐說,當時魚塭全部流失,只能重新來過。

莫拉克風災後,佳冬、枋寮的養殖戶興起午仔魚養殖。午仔魚為高經濟價值水產,受到中國外銷市場的驅動,氣候適合午仔魚的屏東地區,養殖面積逐年攀升。根據漁業署統計,2023年全國午仔魚養殖戶數達到564戶,養殖面積411公頃,而屏東縣就占了全國的八成。

國內午仔養殖興起已十多年,吳榮豐投入僅6年便竄升為最大魚苗業者之一,並率先登錄為合格登錄場。

拜臺灣精湛的人工繁殖和養殖技術所賜,臺灣午仔魚養殖產量在全球名列前茅,臺灣午仔魚年產量約1.2萬噸,主要外銷至中國和香港。近年農業部積極推廣國產養殖魚內銷,午仔魚開始受國內注目,也更頻繁地出現在國人餐桌。

因為午仔魚的池邊價格好,每年魚苗的放養量不斷增加,種苗需求量大。6年前吳榮豐從成魚養殖轉型改做魚苗繁殖,他說,「成魚養殖的成本高、風險大,獲利不易,午仔的繁殖比較簡單,而且做得好每個月都能收現金。」

種魚、魚苗用心養 建立育成率口碑

午仔魚的種苗繁殖看似門檻不高,市場需求又大,實際上極為競爭。雖然吳榮豐投入僅僅6年,但他提供給客戶的種苗飼養後成魚育成率佳,在養殖戶間口耳相傳「鬥相報」,使他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午仔魚苗業者之一。

吳榮豐表示,種魚由自己培養,成長約1年多性成熟後自然交配繁殖,隨著月亮和潮汐的週期產卵,一次產卵期約4至7天。他在產卵期撈種魚取卵,取得的魚卵要篩出受精卵。通常1公斤魚卵約有150~200萬粒,其中七成左右為受精卵,後續再放入魚塭孵化育苗。

「挑選種魚的標準,就是挑健康的。」吳榮豐說,「養種魚沒有什麼技術,只要用心養。水質乾淨,每天去巡去觀察,餵飼料也要增加維生素營養劑等。」目前他的種魚量有3千多尾,並且持續培養新的種魚。

吳榮豐以露天魚塭養殖魚苗,他強調強調水質和餌料餵食的重要性,養殖過程需要密集勞力。
吳榮豐以露天魚塭養殖魚苗,他強調強調水質和餌料餵食的重要性,養殖過程需要密集勞力。

吳榮豐指出,在育苗階段,要格外費工和費心。篩選後的魚卵必須一次放入池中,避免分批次、陸續放,以免魚苗互相攻擊大吃小。此外,要仔細觀察,頻繁地投餌餵食,否則魚餓了就會互咬殘食。魚苗的餌料主要是微生物,使用活體動物型浮游生物,如輪蟲、橈足類等。在出貨前的階段,更要密集照顧,大約每兩個小時就要餵一次。

同批次的魚苗成長狀態接近,可減少大魚苗吃小魚苗的殘食造成養殖過程損失。
同批次的魚苗成長狀態接近,可減少大魚苗吃小魚苗的殘食造成養殖過程損失。

魚苗繁殖最大的成本在人工,吳榮豐說,在出貨的旺季,一個人實在顧不來,訂單量大要請其他漁場幫忙養。此外,廠商的餌料會因大雨等氣候因素,造成產量不足或中斷供貨,因此也需準備冷凍餌料;準備餌料、密集餵食甚至委外代養等等,都是育苗過程中可能有風險的環節。

午仔魚苗繁殖有季節性,大概為每年3月到10月底。這是吳榮豐今(2024)年最後一批魚苗,冬天到了就曬池休息。收起這批魚苗移入暫養池後,不久他就接到養殖戶詢問的電話。這名養殖戶訂購了24萬尾,準備越冬放養,放苗前先來取一些魚苗回去試水。吳榮豐表示,一般午仔魚苗放養是在3、4月,今年因為行情好,不少養殖戶打算清池後接續再養。不過冬季放養的魚苗養殖需時更長,需10個月才能收成。

吳榮豐(左)和涂澄棟(右)在暫養池邊撈起魚苗觀察,對這次收成情形感到滿意。

用藥殘留顯風險?溯源檢驗證清白

午仔魚高價值、市場穩定,吸引養殖業者不斷增加放養量,卻也引發高密度養殖易造成的疾病感染,以及藥物殘留問題。

今年初衛福部食藥署例行抽檢水產品藥物殘留,驗出一件國產午仔魚含有不得檢出的「還原型孔雀綠」,是孔雀綠(malachite green)的代謝物。孔雀綠對人體具致癌風險,在我國僅能用於觀賞魚疾病治療,對其他水產養殖均屬禁用藥物。該批午仔魚經過產品溯源調查,出貨的養殖業者表示種苗來自榮豐養殖場。

實際上,榮豐養殖場自去年開始接受漁業署的輔導,申請成為水產種苗合格登錄場。在種苗協會協助下,榮豐養殖場依據登錄場作業要點,進行生產管理記錄,包括藥物殘留和底泥檢驗、魚苗進出貨、水質監測、飼(餌)料投餵和疾病防治用藥管制等,並經漁業署審核合格。今年吳榮豐取得證書,成為全國第一家午仔魚種苗登錄場。

涂澄棟說明,漁業署為釐清用藥事件進行溯源,正好吳榮豐有去年該批魚苗的檢驗報告,得以澄清藥物殘留並非來自魚苗。涂澄棟指出,吳榮豐願意提供採樣,表示沒有問題,檢驗結果也是如此。吳榮豐則強調他不可能用藥,一方面育苗沒有太多技術層面的疑難,且在這個階段大量生病的情況很少。

榮豐養殖場定期進行生產管理,今年5月的報告中並未驗出孔雀綠等藥物殘留。(圖片提供╱吳榮豐)
榮豐養殖場定期進行生產管理,今年5月的報告中並未驗出孔雀綠等藥物殘留。(圖片提供╱吳榮豐)

午仔種原需更新 本土魚種有潛力

然而,午仔魚近年陸續爆發用藥事件,顯示產業未來發展潛藏危機。涂澄棟表示,臺灣繁殖的午仔魚物種是1990年代從東南亞引進的四絲馬鮁(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雖然適合臺灣南部環境養殖,但逐漸出現遺傳基因弱化、抗病差、育成率不佳等問題,也因此衍生出違規用藥的情形。

涂澄棟說,午仔魚養殖是臺灣重要的水產產業,相關產值高達2、30億元。臺灣周遭的馬鮁科魚種有7種之多,和四絲馬鮁相近的部分魚種都會混稱為午魚、午仔,國際上稱為午魚家族(Threadfins)。

涂澄棟建議,政府應積極投入研究,找到更新、抗病性好的魚種,比如利用沿海野生的多鱗四絲馬鮁(Eleutheronema rhadinum),可配合沿海定置漁網捕撈野生種魚,透過凍卵技術進行配種或雜交,開發更具優勢的魚種。涂澄棟說,「種苗是養殖產業的根本,有好的種苗產業才有最強的競爭力,進而能掌握後端的市場發展。」

午仔魚價值高、市場穩定,屏東佳冬、枋寮為主要養殖區。(攝影╱陳建豪)
午仔魚價值高、市場穩定,屏東佳冬、枋寮為主要養殖區。(攝影╱陳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