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排氚廢水後首個秋刀魚季 漁業署、水試所檢測目前漁獲檢驗無輻射異常

日本政府自今年8月24日起排放含氚核廢水,我國遠洋漁船每年均會到西北太平洋漁場捕撈秋刀魚,首艘遠洋漁船「北勝16號」已於10月21日返臺,漁獲已於23日完成採樣,送交核安會偵測中心、國家原子能科技研究院進行檢測。

對養殖業者,使用益生菌有提升育成率、飼料效率等優點,需人工或機器機拌等問題也有望突破。(圖片來源:123rf)
新聞
魚蝦投餵益生菌將會更便利!即開即食的「水產益健飼料」

益生菌的好處多多,利用它來預防與控制養殖生物疾病日愈受到重視,在臺灣也早有養殖業者將益生菌加入飼料中投餵,然而多以人工或使用攪拌機拌和方式,不僅費工費時亦不利於保存,最重要的是根本無法確認益生菌在添加後的活性。水產試驗所有鑑於此,自2021年開始研發拆封後就可立即投餵的水產益健飼料,希望能夠解決益生菌添加上的現行缺失。

新聞
強化漁業資源調查水試所新建3艘試驗船 首艘100公噸新船完成下水、預計年底交船

為了強化漁業資源、漁場環境等調查量能,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新建3艘漁業試驗船,首艘委託新加坡商建造100公噸試驗船7日下午4時於印尼巴淡島完成下水典禮,後續將進行舾裝及海上公試,預計年底建造完成後交船,可望接棒澎湖漁業生物研究中心船齡達33年、42公噸重的「海安號」,增強離島海域的漁業調查量能。

吳郭魚加工後的剩餘物。(照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新聞
好消化魚蝦更愛吃! 水試所研發水解魚蛋白粉 蛋白質含量高達八成

水試所針對臺灣大宗加工魚種,開發全新水解技術,從加工剩餘物萃取「水解魚蛋白粉」,蛋白質含量高達72%至88%,不僅誘引魚蝦進食的效果更好,而且胜肽分子小,營養也更容易吸收。

漁仕海鮮創辦人洪佳琪重視食魚教育,採用友善養殖,參加林邊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一班精進養殖技術,取得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封面故事
替漁民產銷加值的媒人婆 水試所水產加值打樣中心

龍膽石斑、白蝦及文蛤等琳瑯滿目的海鮮,為逢年過節、歡慶喜事的團聚時光增添了美好的點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因應飲食形態及外銷局勢的變化,於高雄市前鎮區的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成立全臺首座「水產加值打樣中心」(以下簡稱打樣中心),既輔導漁民建立水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制度,更協助發展多樣化的水產食品。

新聞
哆啦A夢記憶土司不是夢 牛奶魚IQ凍讓你變聰明

臺南市漁民顏榮宏從小愛看《機器貓小叮噹》(即哆啦A夢》漫畫,幻想能實現哆啦A夢的法寶,把土司蓋在課本然後吃下去,便能記住所有內容,如今為人父的他仍然愛看哆拉A夢卡通,還不放棄作夢,由農委會水試所技轉,研發出經國際保健食品期刊登載的「牛奶魚IQ凍」,可靈活腦袋,增進思考力。

新聞
專家也難釐清 牡蠣苗爆量豐收主因成謎

雲林縣沿海今年蚵苗大豐收,附著量爆增,根據蚵農觀察估計,往年一個蚵殼約1、20個苗,今年少則1、200個,多達300個,比過去多上1、20倍以上,蚵農喜滋滋,研判可能是沒有颱風作亂所致。不過,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臺西分所專家表示,蚵苗附著率高低原本就起起伏伏,沒有跡象及證據可證明和無颱風有關。

新聞
環文蛤資源現枯竭跡象 水試所人工繁殖成功將放流200萬粒種苗

環文蛤俗稱「赤嘴」,是名符其實的「野味」,農委會水產試驗所表示,環文蛤沒有人工養殖,都是抓野生的,但資源量近年來也出現枯竭現象,水試所投入環文蛤的人工繁殖研究,現已成功,今年將放流200萬粒種苗,增裕西部沿海的環文蛤資源量。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AI也懂魚】AI辨識系統超厲害 這40種魚它都懂

吃魚也要知道魚,不認識的魚,讓AI告訴你!水產試驗所與中央大學團隊開發全臺第一套辨識魚類的影像辨識系統,從形狀、色彩及紋理等45個特徵建立40種魚類的「身份」,掃描圖片或是拍照即可辨識,辨識率達8成以上。目前還在內部測試階段,未來會朝開發APP的方向前進。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離岸風電】彰化海域生物多樣性高 水試所:持續監測、並進行海藻船研究促轉型

2020年臺灣將完成彰化2處、苗栗1處離岸示範風場建置,過去曾因風場選址與西部沿海捕撈漁業作業場域重疊,引發漁民疑慮。農委會在107年委託水產試驗所,進行彰化示範風場預定區進行「臺灣西部海域環境觀測及彰化風場海域底拖網試驗調查」,12日發布底拖網船試驗成果,採集到超過36科的海洋生物,顯示彰化風場海域海洋生物多樣性高,無法直接套用國外既有生態影響成果,需要持續監測,才能因地制宜制定適合的漁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