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魚上岸!水試所開發低溫黑喉、紅喉養殖:全球唯一黑喉明年挑戰「完全養殖」里程碑

高單價魚種黑喉(黑䱛)近年漁獲量下滑,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開發人工養殖技術,將黑喉種魚與紅目鰱(大棘大眼鯛)混養在養殖池中。(圖片提供╱水試所)

高單價魚種黑喉(黑䱛)近年漁獲量下滑,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開發人工養殖技術,將黑喉種魚與紅目鰱(大棘大眼鯛)混養在養殖池中。(圖片提供╱水試所)

撰文╱游昇俯 攝影╱梁偉樂

黑喉與紅喉是我國沿近海漁業捕撈的深海魚種,屏東東港稱黑喉為「月子魚」,紅喉在日本則有「白身のトロ(白身鮪腹肉)」的美譽,均是肉質細緻、營養佳的魚種,市場需求旺盛。農業部水產試驗所克服深海魚捕撈難取得活魚的障礙,成功建立人工繁養殖技術,其中又以黑喉最快明年有望達成「完全養殖」里程碑,將為養殖產業增添生力軍。

屏東東港漁港以捕撈黑鮪魚馳名全國,但除了黑鮪魚,每日漁船自上午11時到下午2時陸續返港,帶回來豐富的「現撈仔」沿近海漁獲,吸引遠近觀光客、饕客慕名來到漁港旁的觀光魚市場「華僑市場」(東港漁港魚產品直銷中心)嘗鮮。

10月中,中午前後人潮湧現市場,擁有拖網漁船的278號攤位上販售多種漁獲,包括其他攤位少見的魚身黑色、反映細密紗網般魚鱗光澤,俗稱黑喉、黑口、黑加網的黑䱛(Atrobucca nibe);一旁還有兩尾體型較小,眼睛凸出、通體鮮紅,俗稱紅喉、紅加網、紅臭魚的赤鯥(Doederleinia berycoides)。

魚販伏小姐說,黑喉肉質細、營養好,老人、小朋友都可以吃,每公斤800元,她賣的是「批發價」,小販過一手會賣得更貴;紅喉現在數量較少,漁船出去一趟「可能只抓到幾隻」,1公斤要1,700到1,800元。魚攤老主顧蕭太太熱心幫著介紹說,「紅喉要找農曆2、3月開始到8月的才是真正好吃,現在要吃黑的啦!」

東港午間漁船返港。
東港午間漁船返港。
黑喉在東港有「月子魚」之稱,魚販伏小姐說,黑喉肉質細、營養好,她賣每公斤800元。
黑喉在東港有「月子魚」之稱,魚販伏小姐說,黑喉肉質細、營養好,她賣每公斤800元。

漁業資源銳減、市場需求旺盛 開發人工養殖降捕撈壓力

黑喉棲息在水深40至200公尺海域,主要在臺灣西部及東北部海域捕撈,也是東港沿近海漁業重要魚種之一,因肉質鮮嫩滋補,在地人常用於產後或術後調理身體,有「月子魚」之稱,從1970年至1990年間,全臺年漁獲量可達3、4千公噸,但近年已低於500公噸,資源大幅減少。紅喉棲息在水深200至400公尺海域,主要在東部及東北部海域,以及東港近海有足夠水深的大陸斜坡區捕撈;因漁獲量不高,國內漁產品批發市場近3年才有正式統計,交易量約31至63公噸之間。黑喉與紅喉均為高單價魚種,極受市場歡迎,為了避免長期漁獲造成漁業資源枯竭,農業部水產試驗所「漁業資源復育物種繁殖計畫」著手人工繁殖復育,放流魚苗增裕海洋資源;相關人工繁養殖技術後續再技轉養殖產業利用,成為水產養殖新品項,以減少捕撈壓力。

資料來源╱漁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資料來源╱漁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資料來源╱漁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資料來源╱漁產品批發市場交易行情站

水試所2022年創全球之先,成功人工繁殖黑喉;紅喉全世界由日本搶先2013年以人工授精方式孵化種苗,我國水試所2015年完成國內首例人工授精試驗,今(2024)年初也首度育苗成功,讓黑喉、紅喉未來有望以養殖水產品角色端上餐桌。

東港中心培育10個多月的紅喉幼魚。
東港中心培育10個多月的紅喉幼魚。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報
資料來源╱漁業統計年報

風災致紅喉種魚夭折 黑喉耐高溫得倖存

今年10月初,「山陀兒」颱風中心自高雄小港登陸,東港位於10級風的暴風圈之內,災情慘重。離開華僑市場、走過豐漁橋,來到漁港對面的水試所東港養殖研究中心,10月中的研究中心雖然經過初步整理,但仍是處處災情,屋頂浪板掀翻掉落、玻璃窗破裂、設施門柱凹陷,還有破碎塑膠浪板直接插在路樹樹幹上,可見當時風勢強勁之一斑。

10月中的東港養殖研究中心仍隨處可見風災痕跡。
10月中的東港養殖研究中心仍隨處可見風災痕跡。

入秋暑氣未消,氣溫猶有29、30℃,在東港中心半戶外養殖場中,移開1公噸圓形養殖池上覆蓋的黑色遮光網,兩口池子中分別養著10個多月大的紅喉及6個多月大的黑喉;水源來自循環過濾系統,水溫以冷水機控制在20℃,伸手探測冰涼凜冽。東港中心助理研究員李彥宏說,池水仿照棲地營造低溫條件,「黑喉水溫最好在28℃以下,紅喉要20℃以下。」

這次颱風侵襲,因停電導致水溫過高,水管也被打斷,紅喉種魚陣亡,種魚經人工授精產出的第一代(F1)魚苗原本還有600多尾,目前也剩不到50尾;黑喉種魚則因適應較高的水溫得以倖存,目前仍與俗稱「紅目鰱」的大棘大眼鯛混養在旁邊50公噸圓形養殖池中。

東港中心生長6個多月的黑喉幼魚。(圖片提供╱水試所)
東港中心生長6個多月的黑喉幼魚。(圖片提供╱水試所)

水溫調控讓深海魚可陸上養殖 紅喉移往淺水產卵自主減壓

為一個魚種開發人工養殖技術,需先從野外棲地取得種魚,最好是正值繁殖季,生殖腺發達、滿腹魚卵的種魚,然後才能透過人工催熟,取卵與精,人工授精成受精卵,繁殖孵化出魚苗,進而養殖魚苗成小魚、以至大魚。

水試所各養殖中心雖有繁養殖專家,但想研究深海魚,首要面臨沒有活魚的窘境。因為海水深度每下潛10公尺約增加1大氣壓,水深200公尺處約比海平面增加20個大氣壓,亦即每平方公分高出海平面20公斤重的壓力,黑喉與紅喉均為深海魚種,當捕獲魚隻被拉到海面,大多會因壓力失衡而死亡。

深海魚得以陸上養殖,水溫是其中關鍵。水試所沿近海漁業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翁進興表示,水試所曾試驗,當季節水溫跟棲地水溫相差達10度左右,黑喉捕撈上來的活存率都非常低;因此捕撈深海魚,他們會在暫養水池中丟入冰塊降溫,模擬棲地溫度條件,如此即使壓力不如原棲地,仍有機會存活。

黑喉與紅喉均為深海魚,養殖池以遮光黑網覆蓋減少刺激。
黑喉與紅喉均為深海魚,養殖池以遮光黑網覆蓋減少刺激。
水源以冷水機控溫在20℃。
水源以冷水機控溫在20℃。

日本是全世界最早成功繁殖紅喉的國家,原因之一在於他們在水深5、60公尺海域就抓得到紅喉,紅喉會出現在淺水海域,「正是因為他們緯度高,水溫比較低」,翁進興說。

翁進興指出,深海魚離開高壓環境,常見因壓力失衡導致魚鰾膨脹,整隻魚浮在水面無法下潛,因此研究人員會以針頭在魚隻泄殖腔或魚膘位置的肌肉插一個洞,人工洩壓。紅喉棲息海域比黑喉更深,但它繁殖期會自水深400公尺處移往200公尺處產卵,利用此習性到繁殖海域捕撈,捕獲種魚不僅已自主減壓,也能獲得成熟的魚卵,有利後續授精繁殖。

摸索新魚苗水溫食性 黑喉第三年培育超過二萬尾

捕獲種魚只要能存活,透過人工催熟、授精,就有受精卵可培育魚苗。李彥宏表示,黑喉種魚因適應陸上養殖環境,現在繁殖期一到,池中雄魚就會出現「追尾」雌魚的行為,自然授精,在養殖池面就可直接撈取受精卵。

走到混養黑喉與紅目鰱的50噸圓形池,研究人員以下雜魚七星魚投餵,眼見紅目鰱迅速游近水面搶食,但黑喉卻要等餌料沉落才吃。李彥宏說,東港中心主要依野生黑喉食性,投餵七星魚等生物餌料,但若是投餵人工飼料就要注意魚種習性,黑喉是底棲性魚類、習慣撿食,要選擇沉性飼料,紅喉則要餵食浮性飼料,「飼料一沉底(紅喉)就不吃了。」

東港中心以下雜魚七星魚投餵黑喉種魚與紅目鰱。
東港中心以下雜魚七星魚投餵黑喉種魚與紅目鰱。
以人工飼料餵食紅喉幼魚需選擇浮性飼料。
以人工飼料餵食紅喉幼魚需選擇浮性飼料。

培育養殖新魚種魚苗,適合水質、溫度、食性都要重新摸索。李彥宏說,黑喉受精卵只有0.8公釐,孵出來的魚苗才2.3至2.5公釐,口器極小,就必須以餌料生物輪蟲、橈腳類、豐年蝦等嘗試投餵,直到魚苗長成1.5公分大小,才能換餵人工飼料;摸索過程艱辛,黑喉魚苗第一年存活率不到1%、不到600尾,第二年改進後存活提升至近10%,到第三年相同卵量就可培育超過2萬尾。

李彥宏表示,養殖過程中,黑喉曾因地震嚇到跳出池子,且因深海光照程度低,這兩種魚對光線變化都很敏感,夜間想點燈觀察也會驚嚇牠們;魚不會說話,飼養者只能細心從牠們游動、攝食踴躍度等行為細節,判斷是否有過於緊迫的狀況。紅喉種魚目前馴化不易,至今仍需要人工授精,未來只能寄望其F1在人工養殖環境下能自然繁衍。

野生物種經人工繁殖產生F1世代,F1若能長成成魚,自行繁衍出下一代(F2),即達成所謂「完全養殖」,意謂養殖此魚種無須再仰賴自野外捕撈的種苗,可完全由人工培養。因此完全養殖是一個魚種能否發展出養殖產業的重要里程碑。

東港中心混養黑喉與紅目鰱,紅目鰱習慣在中上水層活動,黑喉明顯具有底棲習性。(圖片提供╱水試所)
東港中心混養黑喉與紅目鰱,紅目鰱習慣在中上水層活動,黑喉明顯具有底棲習性。(圖片提供╱水試所)

黑喉民間技轉需求強勁 水產養殖新魚種產業化須10年

李彥宏說,黑喉養殖1年約有400公克重,已達到可上市標準,水試所現養殖F1已1歲半,黑喉雌魚性成熟年齡約3歲,水試所現有的F1如果再能成功繁殖出F2,將有望達成完全養殖。至於紅喉F1至今僅飼養10個多月,仍在成長中,還須持續觀察。

李彥宏表示,紅喉成長緩慢,日本養殖至體長5公分大小約需90幾天,臺灣養殖的溫度較高,也需要80幾天,但諸如水溫、飼料配方如何影響魚隻換肉率,甚至進而影響肉質、口感,都需要經過實驗比對才能知道,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水產養殖,繁殖新的魚種至少需要5年,要建立一個產業至少要10年以上」。

但在黑喉達成完全養殖目標前,已有多家業者嗅聞到商機,洽詢技術轉移,黑喉可能成為資源復育計畫第一個技轉產業養殖的魚種。李彥宏謹慎表示,水試所將篩選具備合適養殖條件業者,且因為我國是全世界第一個成功開發黑喉繁養殖的國家,為了避免技術外流,農業部智慧財產權審議會也要求承接業者提出相關保密措施及作為。

深海魚類特別是紅喉適應水溫偏低,但臺灣養殖產業大多為戶外養殖,夏季水溫動輒超過30℃,未來發展人工養殖,李彥宏評估以設施養殖較為可行。他舉例,東部利用海洋深層水養殖水產,高雄永安也有液化天然氣(LNG)冷排水等低溫的水源,具有較適合養殖紅喉、黑喉的條件。

李彥宏說,黑喉養殖1年約有400公克重,已可達上市販售水準,但建立產業仍需時間。
李彥宏說,黑喉養殖1年約有400公克重,已可達上市販售水準,但建立產業仍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