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化魚蝦更愛吃! 水試所研發水解魚蛋白粉 蛋白質含量高達八成

吳郭魚加工後的剩餘物。(照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吳郭魚加工後的剩餘物。(照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近年全球魚粉價格攀升,水試所針對如吳郭魚、金目鱸、鬼頭刀等臺灣大宗加工魚種,開發全新水解技術,從加工剩餘物萃取「水解魚蛋白粉」,蛋白質含量高達72%至88%,具備替代部分飼料魚粉的潛力。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淡水繁養殖研究中心主任楊順德說:「透過水解技術萃取的魚蛋白粉,不僅誘引魚蝦進食的效果更好,而且胜肽分子小,營養也更容易吸收。」

粗製水解魚蛋白粉適合作為飼料原料。(照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粗製水解魚蛋白粉適合作為飼料原料。(照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魚粉作為水產飼料最主要的蛋白質來源,通常以魚類加工剩餘物,如魚頭、魚尾、魚骨與內臟等製作而成。水試所引用關務署109年至111年出口統計表示,我國大宗加工魚種年平均加工剩餘物產量高達7,800餘公噸。但市面魚粉製作多為直接乾燥粉碎,營養價值與吸收都有限,不盡理想。

一般市售紅魚粉蛋白質含量約60%。(照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一般市售紅魚粉蛋白質含量約60%。(照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水試所開發的蛋白酶水解技術使用天然蛋白酶,針對不同魚種的原料特性,開發最佳化的水解技術。水解魚蛋白粉可進一步分為粗製與精製兩種。以吳郭魚為例,粗製水解魚蛋白粉蛋白質含量為76%,適合飼料原料使用;精製的蛋白粉成本較高,但具有免疫調節、抗氧化等相關健康助益,可作為機能性飼料添加物。

「目前主要選用吳郭魚、金目鱸、鬼頭刀等市面加工使用較多的魚種,淡、海水魚種混合製作,營養全面、料源充足也不受季節影響。」楊順德表示:「有漁民回饋是否能用烏魚製作,技術上沒問題,但各魚種育成有季節性,使用上需要考慮料源。」

精製水解魚蛋白粉具健康助益,適合作為機能性飼料添加物。(照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精製水解魚蛋白粉具健康助益,適合作為機能性飼料添加物。(照片提供/水產試驗所)

蛋白酶水解技術無需使用酸、鹼或有機溶劑,能快速將骨肉混雜的剩餘物分解成水解魚蛋白粉、魚油,作為飼料;骨渣粉碎後的魚骨粉,則可開發為有機農業資材或飼料用礦物質,友善環境同時創造全魚利用的循環經濟。

近年來由於海洋汙染、過度捕撈與氣候變遷等多重因素,海洋資源面臨枯竭,循環利用在地加工魚類剩餘物,有助降低對進口魚粉的依賴,維護海洋資源。進一步促進臺灣漁業永續發展,以期達到農業淨零排放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