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漁民產銷加值的媒人婆 水試所水產加值打樣中心

漁仕海鮮創辦人洪佳琪重視食魚教育,採用友善養殖,參加林邊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一班精進養殖技術,取得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漁仕海鮮創辦人洪佳琪重視食魚教育,採用友善養殖,參加林邊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一班精進養殖技術,取得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文/何宜嬨 攝影/吳尚鴻、楊為仁

龍膽石斑、白蝦及文蛤等琳瑯滿目的海鮮,為逢年過節、歡慶喜事的團聚時光增添了美好的點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因應飲食形態及外銷局勢的變化,於高雄市前鎮區的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成立全臺首座「水產加值打樣中心」(以下簡稱打樣中心),既輔導漁民建立水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制度,更協助發展多樣化的水產食品。

「小農產量少,很難找到願意合作的代工廠,即使找到了,加工處理的成本很高。透過公家單位的免費輔導資源,幫助農友將想法轉換為實體。」水試所水產加工組組長蔡慧君說明,小型加工廠從原料生產到加工成品產出,屬於農委會列管範圍,有別於一般工廠隸屬經濟部管轄,因而導致地下工廠合法化的誤解。「在輔導水產商品化的過程中,不會悖離工廠管理制度,不論是食品或安全衛生管理,都會按規定落實。」

蔡慧君
水試所水產加工組組長蔡慧君,肯定水產加工所帶來的加值效益,輔助打樣中心推廣新知,是打樣團隊堅實的後盾。

提供量少質精的打樣選擇

若農民暫無建立初級加工場的計畫,可利用打樣中心的機械設備與諮詢服務,製作不同打樣產品以評估水產商品化的效益。「相較於農作物,水產品屬於高風險食物,水分高、蛋白質高,當儲藏溫度不對,容易孳長微生物,萬一出現食安疑慮,就會影響水產加工產業的發展。」

水試所揀選出加工打樣的六大品項,各為「分級」、「二去三去」、「分切(帶骨、不帶骨)」、「汆燙」、「熟成」及「乾燥」。其中,熟成及乾燥所導入的技術成分較高,也是打樣中心主力協助的區塊。

蔡慧君提醒,打樣原料限定為「可溯源」的國產魚貝蝦類,包含取得產銷履歷或有機驗證的水產品。「當漁民帶著國產魚貨到打樣中心,專員會依他們希望的商品類型來教導製程,提點該注意哪些細節,比如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食品安全管制系統)所規範的危害點,再結合農科院所輔導的包裝設計。」

漁民或漁民團體欲設立初級加工場,除了具備可容許使用的農業用地,亦須接受漁業署提供的培訓課程,諸如加工技術及食品安全衛生教育訓練41小時、水產食品安全管制系統實務基礎訓練32小時,確立必備知識並取得合格證書後,才能著手初級加工場的建置。

「我們每次講課,都會鼓勵漁友去聽聽看課程,就算你沒有要蓋初級加工場,也能藉此了食品風險概念,運用在養殖上。」唯有愈來愈多生產者了解食品安全的風險管理,才能提升整體水產品質、降低消費者的食安疑慮,提高國人食魚量。

水產初級加工場——適用的特定品項產品、加工方式與指標微生物監測。(資料來源/水產加值打樣中心)

擴充加值服務的實務挑戰

為了讓更多漁友平等享用打樣資源,水試所設定打樣原料限制,魚類加工單一批次以20公斤為限,蝦貝類則是10公斤。然而,一條大型魚的重量往往超過限重,此外並未規範次數上限,導致有人重複運料以打樣不同產品的現象。「在我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當然樂意提供多樣服務,但長期下來對專員的負擔滿大的。」

水產加值打樣中心
水產加值打樣中心
水產加值打樣中心環境一覽。

蔡慧君十分讚許打樣中心專員杜中菁,「她很專業也很熱心,熟知全臺各家代工廠所擅長的加工品項。她不但幫小農開發新產品,還牽線代工廠,陪著農友跟廠商洽談。若發現有品管差異,她也代為處理,直到產線確立才放手。」

儘管樂見漁民積極申請打樣資源,但蔡慧君不免擔憂,當加值服務從電洽諮詢外擴成專人到府解惑,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該如何抓取平衡點,是打樣中心現階段所面臨的挑戰。

「我們碰到很多有想法的漁友,想帶動傳統水產轉型,開拓加工品項轉往電商銷售,而打樣中心確實能助他們一臂之力。當漁民不再需要我們的那天,代表產業已壯大到一定程度。從0到1的這段路程,我們陪你走;你成功做到水產商品化,我們也會在幕後為每一位漁民的努力鼓掌。」

手把手的製程指導與陪伴

杜中菁在水產加工業深耕多年,擔任過廠長,清楚原料進廠後的處理步驟與注意事項。「漁民在打樣中心所學的製程SOP,會因應代工廠的廠房作業流程而改變,例如龍虎斑平常都這樣殺,到代工廠後隨著數量跟重量的不同,可能變成單次處理3,000斤或3萬斤,我會教漁民要怎麼調整細節。」

清洗選別及清除鱗鰓內臟
鮮魚運抵打樣中心後,經清洗選別及清除鱗鰓內臟,依加工品項的不同進行冷凍或乾燥貯存。

她經常奔走各縣市推廣加值打樣服務,發現漁民的實際需求遠超過打樣中心所公告的6項產品,故額外撥出休假時間協助平臺媒合販售、包材設計溝通及進階產品打樣。喜歡研究料理的她,曾將打樣後剩餘的蛤肉,配上醬料拌炒成小點心分送洽公廠商,沒想到意外替文蛤漁友促成了第一筆加工生意。

「前陣子到嘉義辦說明,現場收到了大約50幾位漁民表明有興趣想了解,過沒幾天他們就組團包車南下參觀打樣中心,之後陸續個別找我諮詢打樣細節。」杜中菁表示,目前申請服務的漁民中,有打算成立初級加工場的,也有想找食品代工廠的,或想在販售平臺曝光、找包裝業者設計樣式的,她會依需求轉介對應窗口,替漁民節省奔波探詢的時間和精力。

杜中菁
水產加值打樣中心專員杜中菁,積極協助漁民找出最適商品化的水產品,深得漁友及廠商信賴。

她補充,在媒合代工廠這部分比較耗時費力,通常由她介紹代工廠和漁民相互認識,請他們自行商談合作費用,接著陪同漁民審視進廠試做的樣品,約莫試做2、3次確定產品無虞後,她才放心退場,全程陪伴漁民走過水產商品化的歷程。

養殖產銷合一的跨域經營

藉由打樣中心輔助漁產商品化,屏東縣林邊鄉漁民洪佳琪所創立的「漁仕海鮮」,即是從石斑魚養殖戶跨足品牌經營的轉型案例。「我是漁三代,爺爺以前是船長,從大海到養殖,我們都有涉獵。當初會從海洋捕撈轉到養殖,是因為爺爺覺得大海資源愈來愈少,所以爸爸開始養石斑魚。」洪佳琪原在海外從事烘焙業,後因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便留在故鄉接手家業。

她活用昔日任職大型企業的工作經驗,將製程紀錄引進養殖管理,把父親長年累積的紙本筆記轉為數位化歸檔,從數據檢視飼養成效,凡12座魚池的放養時間、飼料用量、魚隻買賣尾數及重量、每日天氣與水溫等等,均能隨時從手機調閱資料。

即使從小看爸爸養魚,但實際投入後,洪佳琪發現自己對產業的了解猶有成長空間,尋求專業指導的過程中得知打樣中心,立即申請諮詢。「中心有很多設備器材,加上杜姐(杜中菁)在食品加工這一塊很強,我可以盡情拋出點子,討論激盪、直接試做。這在大型加工廠根本不可能發生,誰願意花時間跟小農一來一往?當我們成功試出一個產品,就會去找合適的食品廠談,請他們依照我們訂好的配方來量產。」

漁仕海鮮的打樣產品
漁仕海鮮的打樣產品,其粉專經常分享簡易美味的鮮魚料理,鼓勵消費者買魚下廚。(上圖圖片提供/漁仕海鮮)

結合食漁教育的永續思維

除了自產自銷,洪佳琪亦販賣鮮魚給有配銷通路的大型代工廠。「那是滿穩定的一種銷售模式,但後來還是決定另創品牌,一來是常有親友詢問是否有零售產品,二來是可以降低通路成本,有助於食魚教育的實踐。」餐餐吃魚是洪佳琪的日常,長大後她才曉得,魚肉家常料理不像雞豬那般普及。

「現在家裡有了小朋友,我們希望下一代喜歡吃魚,也能常常吃魚,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讓家長和小孩對魚感到親近。容易烹煮就是降低門檻的方法,我妹常會在臉書粉專張貼魚肉食譜,讓大家知道魚可以怎麼煮、有哪些料理變化,也會從她讀養殖系的專業角度分享魚產小知識,破解大眾對魚的迷思或新聞誤解。」洪佳琪透露,接下來將推出魚肉料理醬包組合,消費者買了魚排或魚塊,在蒸、煮之外,不用親自熬煮醬汁就多了增添風味的新選擇。

農漁產加工增值日漸普及,現代農漁民除了生產者的角色,亦身兼保護環境、善用資源的教育者,而政府制定相關輔導政策促進產能活絡,落實農產六級產業化管理及行銷,同時逐步改善產銷失衡的情形。

水產商品化
水產商品化
打樣中心輔導漁民實踐水產商品化的成果。

更多文章請見《豐年雜誌》2022年1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