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玉米
玉米、馬鈴薯、豆類和腰果之間有什麼共通點?答案是,它們在特定的情況下都有毒。世上最重要的一些糧食作物含有有毒物質,因此需要烹煮或和其他食物一起食用才安全。其中有些作物(如家山黧豆〔grass pea〕)因為曾將飢荒變成更悲慘的大災難,而舉世聞名。
看似蔬菜但其實屬於雜糧類的玉米,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占有一席之地,常可在三餐或消夜看到它的身影,而且除了食用外,還有專作飼料的硬質玉米及觀賞用玉米,角色變化多端,讓人意外的是,玉米連顏色也相當多變。位於臺中清水區,有一處隱身在田間小路裡的農場,他們種植了色澤紫黑透亮的玉米,在一片黃、白玉米市場中獨樹一幟。
中午吃麵或吃飯?剉冰想加紅豆或花生?要買麵包還是吐司當明天的早餐?每日上演的飲食大哉問,顯見我們「一餐無雜糧,便覺腹肚不滿足」。若問雜糧從哪來,會發現無論是糧行的米穀豆麥,抑或甜品店的薏仁綠豆,幾乎都從國外進口,根據農糧署統計,目前臺灣雜糧自給率約為6%。
謝光照自民國73年到農試所服務,服務至今38年,6月30日退休,他職業生涯參與育成玉米品種有「臺農351號」以及臺農1至8號,其中包括硬質玉米3個、青割玉米3個、糯性玉米2個及白玉米1個,總共9個品種。硬質玉米及青割玉米主要供畜牧業飼料使用,糯性玉米及白玉米則是食用玉米。
福壽、茂生、卜蜂、國興等飼料廠公告調漲飼料售價,每公斤調漲0.4元,農民叫苦,飼料公會總幹事鄒信南表示,此次飼料價格並非全面調漲,只有部分會員調高飼料售價,這是因為預先採購的原料價格及航運費用偏高,部分飼料廠因此調漲售價反映成本,預期8月中旬以後,飼料廠的原料及運費成本下降,飼料價格可望調整回來。
俄烏戰爭持續,烏克蘭的玉米恐怕趕不上春耕,國際玉米期貨價格居高不下,運費也再漲一波,飼料廠承擔成本壓力已達邊緣,紛紛貼出公告預告調漲飼料價格,每公斤漲調0.5元,飼料公會總幹事鄒信南表示,雖然多家飼料廠公告3月22日或23日漲價,但這是預告性質,固定客戶的飼料價格4月才會漲價。
近日白天氣溫明顯上升,蛋雞產蛋效率逐漸恢復,雞蛋供需缺口縮小中,農委會最新評估缺蛋問題3月中可獲得解決,蛋商今(10)日表示,天氣再穩定一點,雞蛋吃緊情形會更明顯改善。農委會獎勵蛋農出貨1臺斤雞蛋補助3元措施3月15日到期,最慢下周前要檢討,是否全面恢復市場機制,各方看法不一。
國際玉米價格高漲,近期現貨價格已達每公斤15元,高於農委會農糧署輔導契作收購每公斤9元,但現行規定高於契作收購價價差20%至40%會由契作主體收繳作為基金,農民不滿收入所剩無幾,農糧署允諾今年硬質玉米高於契作價格收益全數給農民。
預計3月初到港的散裝黃豆船延至3月中才到港,但不致於重演2月豆粉斷糧危機,農委會畜牧處表示,近半個月以來,貨櫃黃豆進口秩序逐漸恢復,散裝黃豆船雖延遲到港,但影響不大。國際玉米及黃豆期貨仍趨漲,影響畜禽飼料原料價格,但國內飼料價格漲幅未並完全反應原料漲幅,預期未來飼料價格將呈現「緊平穩」。
鮮綠公司產深耕玉米產業逾三十年,2008年創立「鮮綠公司食品農產行」,2014年成立「鮮綠公司農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更名為「鮮綠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取得產銷履歷並開始與農民契作,持續推動農民申請及取得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