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12名模範漁民出爐 傳承古法蹦火仔、科技創新小丑魚 展現臺灣漁業新樣貌

112年度12位模範漁民選拔今(13)日出爐,其中最年輕獲獎人簡士凱,大學畢業返鄉承接父業,以漁二代創新思維,傳承60年古老漁法,在全臺碩果僅存的蹦火仔漁船「富吉268號」上擔任「火長」職務;另一位漁二代楊次豪,參與推動新港鬼頭刀漁業改進計畫(FIP),凝聚地方向心力,以可溯源及妥善管理所捕撈之漁獲物,拓展外銷市場。

新聞
近期虱目魚價偏高 漁業署:漁民改養文蛤減產 外銷拉抬所致

虱目魚是臺灣許多平價特色料理重要食材,但近來價格不斷上漲,魚市場平均每公斤破100元,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今(5)日表示,虱目魚減產面積是被文蛤養殖替代,光電板影響虱目魚養殖面積不到4%;虱目魚價格是波動的,今年價格高,漁民放養魚苗數量已在大幅增加,供需會逐步回穩。

鬼頭刀(鯕鰍)遍布於全球各大洋熱帶和亞熱帶水域;因獵捕飛魚的習性臺灣俗稱「飛魚虎」,而鬼頭刀追逐飛魚的場面也可在世界知名小說《老人與海》中看到。 (圖片來源/Bernard DUPONT@flickr CC BY-SA 2.0)
新聞
海魚資源要永續 養殖研究先探路:鬼頭刀人工繁殖試驗研究

伴隨全球海洋資源捕撈壓力與日俱增,鬼頭刀需求也大增,造成資源量及體型皆有略減及小型化之趨勢,鬼頭刀永續利用議題受各國重視。本研究主要目的在開發鬼頭刀增裕技術,建立鬼頭刀人工繁殖、育苗技術及基礎資料等,以提供未來進行鬼頭刀培育增殖及其他洄游性魚類育苗之參考。

漁仕海鮮創辦人洪佳琪重視食魚教育,採用友善養殖,參加林邊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一班精進養殖技術,取得水產品產銷履歷驗證。
封面故事
替漁民產銷加值的媒人婆 水試所水產加值打樣中心

龍膽石斑、白蝦及文蛤等琳瑯滿目的海鮮,為逢年過節、歡慶喜事的團聚時光增添了美好的點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簡稱水試所)因應飲食形態及外銷局勢的變化,於高雄市前鎮區的沿近海資源研究中心成立全臺首座「水產加值打樣中心」(以下簡稱打樣中心),既輔導漁民建立水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制度,更協助發展多樣化的水產食品。

新聞
美濃特定農業區農地被看中做漁電共生 陳吉仲:特農只准「既有」魚塭做光電

政府推動淨零碳排發展綠能光電,但近來有光電業者有意在高雄美濃特定農業區優良農地,申請設置室內養殖的漁電共生,引起地方人士擔心優良農地變室內養殖場。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特定農業區只准「既有」魚塭做漁電共生,不管室內或室外新設水產養殖生產設施,統統不准漁電共生,農委會近期將修改法規給予明文限制。

農藝
【產地與飯】冬養海帶,夏殖淡菜:在馬祖遇見前線養殖業者的餐桌/毛奇

在馬祖,有「一村一澳」的說法,澳口是船可以停泊上岸的地方。船若可以歇息,人就能生長,南竿島四維村的澳口喚作芙蓉澳,馬祖的水產養殖試驗所就位在芙蓉澳,以養殖俗稱馬祖淡菜的紫貽貝 (Mytilus edulis) 最為出名。

新聞
中國禁臺石斑魚輸銷 養殖漁民:早料到!陳吉仲宣布啟動三措施因應

去年石斑魚銷中數量6,121公噸,今年1至5月已外銷3,059公噸,因此,中國暫停臺灣石斑魚進口後,農委會要處理3,600公噸石斑魚的產銷,已規劃1千公噸加工凍儲或獎勵外銷、1,600公噸加強內銷、1千公噸繼續養殖延後上市。石斑魚養殖漁民說,中國禁止臺灣石斑魚輸銷的決定並不意外,相信因應措施可穩定石斑魚產銷。

新聞
15家石斑魚案場查無違規用藥 地方政府即日起解除移動管制

遭中國點名的王志義養殖場及戴兆鍾養殖場2家養殖場,上周確認未檢出,為了徹底追溯釐清遭檢出使用禁藥魚貨來源,漁業署與地方政府持續追查運搬船業者契約合作15家養殖場,確認抽驗結果均合格,即日起解除移動管制。

新聞
水產養殖危機重重!外來貝類入侵文蛤池 死亡率節節飆升

雲林縣臺西、口湖一帶是我國文蛤主要生產地區,產量占全國6成,近來當地漁民紛紛反映文蛤越來越難養,死亡率節節飆升,除了氣候異常、放養密度過高、養殖環境異變、種源弱化等,大量貝類入侵亦為原因之一,其中更以似殼菜蛤(M. sallei)、褐皮粗米螺(Didontoglossa koyasensis)和孔雀蛤(Perna viridis )為主。

新聞
以海為田要付錢了!嘉義今年起首收牡蠣養殖海域使用費

嘉義縣的養殖量居全臺之冠,年產量超過9千公噸。14年前嘉義縣推動平掛式蚵棚養殖區劃漁業權管理政策,今年開始,浮筏式蚵棚也要納管;此外,只要取得區劃漁業權執照的養殖戶,不管是平掛式或浮筏式的業者都要繳交海域使用費,以落實使用者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