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取代3成魚粉飼料 水試所開發黑水虻蟲粉原料養殖日本鰻 飼料成本降、肉質不變

水試所開發黑水虻作為優質蛋白飼料配方。圖為黑水虻成蟲。(攝影/游昇俯)

水產養殖使用飼料魚粉,但魚粉原料來自海洋捕撈野生魚類,在海洋資源日益匱乏下,且我國飼料魚粉高度仰賴自國外進口,農業部水產試驗所開發「黑水虻」昆蟲蛋白粉,取代魚粉作為飼料配方,並嘗試養殖日本鰻,黑水虻粉替代魚粉比例可達3成,不影響鰻魚的成長及肉質表現;以黑水虻蟲粉替代魚粉,大約可降低飼料成本一公斤20元。

黑水虻是腐食性昆蟲,利用其分解有機廢棄物、食性廣泛的特性,現在已多用來去化廚餘、農業剩餘資材。全球水產養殖多使用以鯖魚、鯡魚、沙丁魚所製魚粉,但我國海域缺乏這三類魚種,魚粉仰賴進口,每年進口量高達12萬公噸,產值約50億元,水試所嘗試利用黑水虻昆蟲蛋白粉取代飼料魚粉,開發為永續、可在地化生產的飼料原料。

水試所打造黑水虻作為水產養殖飼料原料。(攝影/游昇俯)

黑水虻不同成長階段標本。(攝影/游昇俯)

黑水虻幼蟲成長至1.5到2公分即可收成製粉。(圖片提供/水試所)

以黑水虻作為飼料原料,黑水虻吃什麼就會直接影響其營養成分。水試所所長張錦宜表示,單純以植物廚餘餵養的黑水虻,缺乏人體必須脂肪酸EPA、DHA等營養成分,水試所開發以魚類加工剩下的魚頭、魚尾、內臟等副產物餵養黑水虻,將水產副產物轉化為優質蛋白及EPA、DHA營養來源,讓黑水虻更適合作為魚飼料。

因黑水虻剛孵化的幼蟲消化能力有限,直接餵養水產副產物會影響幼蟲成長和存活率,水試所技術核心在依黑水虻的卵孵化期、初齡幼蟲育成期及中後段快速成長期等不同成長階段設計餵養配方,改善幼蟲成長和存活率。相較「吃素」黑水虻檢測不到EPA、DHA含量,營養強化黑水虻EPA、DHA含量比例大約可達鱈魚魚肝油一半。

(左起)以植物餵養的黑水虻粉、營養強化黑水虻粉及製成粒料的黑水虻飼料。(攝影/游昇俯)

水試所副研究員郭裔培表示,黑水虻成蟲活不到7天,只有繁衍下一代的任務,不太活動,期間只喝水、不進食,沒有傳染疾病疑慮,因此有「完美昆蟲」美名;幼蟲生長快速,孵化成長約兩周、六齡期的幼蟲,即可經乾燥、脫脂與粉碎處理為脫脂蟲粉。

水試所以對魚粉需求高(約40%至50%)的日本鰻做養殖實驗,以黑水虻蟲粉設計不同配方飼料餵養鰻魚,黑水虻粉可取代飼料魚粉約30%,不影響日本鰻成長、免疫力、腸道健康及肉質表現,相關成果並已發表國際期刊《Aquaculture Nutrition》。郭裔培說,實驗中是以「吃素」的黑水虻粉製成粒料投餵日本鰻,營養強化黑水虻蟲粉餵飼鰻魚尚待試驗,希望取代魚粉比例能再提高。

水試所淡水養殖研究中心主任楊順德表示,水產養殖使用魚粉每公斤價格約60至80元,以黑水虻蟲粉替代魚粉,大約可降低飼料成本一公斤2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