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花卉之鄉綻放園藝新星 田尾「香久園」素人育種家謝丞傑

謝丞傑自學花卉育種有成,18、9歲時就在自家門口和二樓鐵窗、陽臺上育出他生平第一個長壽花品種、耐熱性良好的「金皇」,是備受國內園藝界期待的年輕育種家;他和育種同好匡易共同經營的私人育種園地「香久園」,近期也受到熱烈討論。

新聞
加速作物育種最後版塊到位 首座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2年完工

農業面對極端氣候挑戰愈來愈大,亟需耐旱、耐高溫及抗病蟲害的新品種,但育成新品種動輒8到10年,耗費人工且進展緩慢。農委會農業試驗所建置「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中心」,可透過影像掃描蒐集作物生理特徵數據,經運算掌握植物性狀、及時生理表徵,加速品種育種,今(22)日舉行開工動土典禮,預定113年完工。

新聞
抗3種病毒!南瓜「種苗亞蔬3號─主樂」產量高 低醣時尚加工更容易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合作,育成抗病南瓜新品種「種苗亞蔬3號─主樂」,可抗3種常見的南瓜病毒,栽培管理更容易;種苗亞蔬3號果型大小與一般中國南瓜差不多,但單株著果數多出市售品種2至4顆,產量更高。

新聞
新品種蕙蘭「台農1號—大吉大利」、文心蘭「花木蘭」 未來年節花卉新選擇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育成蕙蘭「台農1號─大吉大利」,以及文心蘭盆花新品種「台農8號─花木蘭」,這兩個新品種蘭花花期在11、12月及農曆年節間,因國曆年及農曆春節前是重要的花卉銷售時段,新品種有助國內市場銷售,還有外銷東南亞、歐洲及日本的潛力。

新聞
加速種苗產業研發 分子檢測開放實驗室現正出租中

分子檢測工具已是國際種苗企業研發的標準配備,但國內種苗業者以中小規模為多,較難投資成本高昂的實驗室,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去年起設置共享經濟概念的種苗分子檢測開放式實驗室(Bio-Open Lab),即日起試營運,開放業者租賃,將可提升種苗產業研發量能。

小豬
封面故事
百億養豬基金助攻 八大方向調整體質 助產業脫胎換骨

2018年8月中國爆發非洲豬瘟疫情,臺灣嚴陣以待,成功將此無藥可醫、無疫苗可預防的疫病阻絕於境外。2020年6月,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大會正式認可臺灣為「不施打疫苗口蹄疫非疫區」。接著隔年1月1日起,臺灣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美豬進口。在臺灣養豬產業因脫離口蹄疫疫區而振奮時,對於含萊克多巴胺豬肉開放進口可能造成的衝擊,莫不感到憂心。為此,行政院農委會備妥128.3億元經費,推動為期四年的「因應貿易開放養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計畫」,以保障豬農收益等八大方向,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香蕉 banana
農觀點
蕉瘟兇猛無蕉可吃?大麥克香蕉的啟示和香蕉DNA鑑定的應用/吳宗賢、趙淑妙

香蕉產業曾經面臨過全面性的崩潰,香蕉的瘟疫從20世紀中葉至今仍在蔓延,且有越來越嚴重的趨勢,所以過去十多年來曾有過未來將無香蕉可食用的預言。為了讓後代子孫可享用甜美的香蕉,策略性的選擇各地品種雜交育種是擴大香蕉遺傳多樣性的可行方法,DNA研究可作為追溯香蕉雜交育種史的重要依據。

農業經營
溫帶之花紫錐菊「台中1號」 適應臺灣氣候的8年育種之路

臺灣於2000年自加拿大引進紫錐菊(Echinacea purpurea)栽種,然而這項來自溫帶國家的作物,來臺後由於低溫日數不足,且春夏日照較溫帶地區短,常有簇生或不開花的情形,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中區農業改良場(簡稱臺中場)於是投入研究,歷經8年時光,終於培育出適地栽種且產量豐厚的「台中1號」!

新聞
氣候變遷下的育種新策略 運用分子標誌 大幅縮短選育時程

植物育種(plant breeding)是一門藝術的科學,在早期品種選育過程中,以馴化(domestication)選拔合意性狀,使植物適應環境以符合人類栽培所需。一品種的育成需透過遺傳變異,由不同遺傳變異的族群進行選拔,選育出育種家所冀望的品種特性。

新聞
新品種季新鴨 大省50%人工授精成本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宜蘭分所取北京鴨生長快,以及白色菜鴨產蛋量高的優點,經過14代的選拔,選育出只要6天人工授精1次的新品種「季新鴨」,若以30萬隻改鴨市場的規模計算,每年約可減少3,000萬元人工授精成本,比現行大幅減少50%,對人工短缺的畜牧業很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