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樺種苗:種下去,後面的產值是50倍 兢兢業業30年 「沒有種子就沒有農業」

欣樺種苗創辦人施辰東信步於自家溫室中,他說,留下種子、好的品種給下一代,就是最高興的事。

欣樺種苗創辦人施辰東信步於自家溫室中,他說,留下種子、好的品種給下一代,就是最高興的事。

文/吳秉容 攝影/林韋言

位於臺南安南,欣樺種苗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欣樺種苗)成立於1993年,為銷售十字花科、葫蘆科、茄科F1雜交種子為主的研發型育種公司。欣樺種苗前身為瑞農採種場,接受日本委託十字花科的花椰菜採種業務20餘年,創辦人施辰東多年來投入品種選育工作,一為傳承父業,二為價值理念,認為蔬果品種的優良與否,為農民生產與收益的重要關鍵。而今兒子們持續投入,大兒子施任青負責十字花科的品種選育,小兒子施宏誠則負責茄科與葫蘆科的育種,分頭行事不分家,也體認種子業對農業生產責任重大:「若臺灣沒有種苗業,就只能從國外進口種子,種子價格就掌握在別人手中。」

「我是學農出身的,所以畢業後就決定留在農村投入農業工作。」面對採訪,施辰東笑容靦腆:「那時候也有老婆小孩了,就想說就近可以溫飽就好。」1980年進入臺南市農會擔任指導員,歷經9年的農業推廣工作,那段時期對於施辰東是一個人生轉捩點。

「推廣的這幾年,我發現農民的教育很重要,那時候的農民對於農業比較缺乏概念。」施辰東提到,有農民將芥藍菜與花椰菜種在一起要留種,但由於兩者都是十字花科甘藍的變種,在蜜蜂訪花授粉造成雜交後,採收到的種子會不純。「他們認為是因為根纏繞在一起,後代才產生變異。」施辰東無奈說道:「我教他們摘花套袋,這樣收到的種子保證不會變。」而事實也證明不是根交根的緣故,而是蜜蜂授粉所致。「我當時就產生這個想法,農業一定要從技術面著手才會有競爭力。」

推廣經驗體認種子、技術重要性 採種經驗打底成功育種

「所以我為什麼要從事種子產業?因為除了能學到技術底,還能帶給農民最大的助益。」施辰東解釋:「一粒種子種下去,後面的產值是50倍,所以種子很關鍵,是上游的核心,作物的起源,如果沒有種子就沒有農業了。」

投入種苗產業30年,施辰東表示,在繼承家業外更有支持農民生產的理念。
投入種苗產業30年,施辰東表示,在繼承家業外更有支持農民生產的理念。

施辰東早年跟隨父親施耀宗的腳步進行採種工作,本身即具備採種知識;投入農會推廣的期間,又認知到農業技術層面的重要性,主動學習組織培養與遺傳育種等技術,在農會推廣工作之餘,進行F1品種的研發,「民國82(西元1993)年我研發出的『安南早生三號』得到F1早生花椰菜品種的全國冠軍,所以後來才有信心去做種子這個行業,並於同年成立欣樺種苗這間公司。」

育種關鍵在消費者反饋 農民好收成是一份責任

欣樺種苗主要針對臺灣在地特有的天候以及環境優勢,研發精緻健康的種子。而經過多年的選種、研發、培育,欣樺種苗目前掌握的核心技術主要為十字花科、葫蘆科與茄科的種子。施辰東指出產品受歡迎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滿足市場的需求,傾聽消費者的聲音:「育種的關鍵就是要從消費者的反饋著手,而不是自己胡思亂想、漫無目標的進行研發。」

「我賣一個『東夏』的品種到現在已經二十幾年。」施辰東的眼神難掩驕傲:「這是我在民國89(西元2000)年自己研發出來的雜交品種。」鬆花東夏F1早生花椰菜品種,相較過往花椰菜只能在秋冬季種植,可提前於夏季種植,其葉色濃綠,定植至採收約40~45天,同時具備耐熱、抗病、鬆花等特性,因此目前臺灣大部分的花椰菜產區仍以東夏為主流。

除了十字花科品種的研發,施辰東也提到目前葫蘆科最新育成的品種。「我們現在正在推廣『欣梨』這個哈密瓜品種,它的特色就是抗病性佳與網紋穩定,較不會裂果。」施辰東接著說:「明明是瓜,為何叫欣『梨』?因為它口感清脆、甜度可以達到18度,所以今年賣到沒有種子,很搶手!」

對於施辰東而言,一粒種子就是一份責任,要做到讓消費者滿意,使農民種植有好收成。「我們做種子的,就是希望能夠留下一粒可用的種子給下一代用,這樣我們就很高興了。」

種苗場數位精準管理 種子處理現代化亦不可少

作為產業上游的種子公司,為何命名為欣樺「種苗」?施辰東笑道:「因為我們有自己的育苗場,但苗供自己選育用,不對外銷售。」

乘車實地到達葫蘆科育苗場,2公頃場地有網室、全網溫室、玻璃溫室等,設備之完善俱全令人驚嘆。施辰東手指一處溝渠,介紹道:「我們的排水系統都建造得非常好,所以颱風來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另外,田間皆導入AI自動灌溉系統與影像辨識技術,節省人力並將資訊數據化處理。」更重要的是,透過QR Code掃碼,將作物的性狀特徵電腦化建檔,所有相關資料皆可詳細追蹤。

葫蘆科育苗場的溫室中種植小胡瓜,待其老化顏色轉黃可以進行採種。
葫蘆科育苗場的溫室中種植小胡瓜,待其老化顏色轉黃可以進行採種。

「這裡就是我們的種子處理廠。」走進處理廠,有種子乾燥室、春化處理(vernalization)室、種子冷藏庫與進行種子品管工作的分子實驗室,完整的SOP流程與各式不同功能的設備,在在證明對於種子處理每一個細節的堅持。

育苗場分作兩處,參觀完葫蘆科育苗場後,來到十字花科育苗場。1公頃多的場地,有一處放置裝滿種子的袋子。施辰東專注凝視著那一粒粒花椰菜種子,合掌捧起,細碎的顆粒像流沙,從指間的縫隙溜竄而過,每一顆粒都承載著農民期盼豐收的想望。「這是從國外採種回來的花椰菜種子。」施辰東篤定說道:「這一粒種子就能長出2公斤的花椰菜。」

花椰菜種子小如細沙,欣樺的商用花椰菜種子在國外採種生產,國內進行品質管理後再輸銷國外市場。
花椰菜種子小如細沙,欣樺的商用花椰菜種子在國外採種生產,國內進行品質管理後再輸銷國外市場。
育苗場也用於品種試驗。
育苗場也用於品種試驗。

「這些種子重量將近1千公斤。」施辰東表示,臺灣並沒有那麼多土地面積可讓上千公斤花椰菜種子進一步栽培,這些種子經過品質管理後會賣到國外市場。

「品質管理首先進行水分檢測,水分若大於7%需放置乾燥室進行乾燥處理,接著是(種子)淨度檢測,淨度未通過99%的標準就要進入機器分篩雜質,並區分種子大小,因為大小會影響發芽率。」施辰東接著說:「分完後就能區別出種子好壞,壞的種子拋棄,好的種子留下;假設是價值較高的種子,是一顆一顆在賣的,就會再做色選(以顏色篩選良品、次品)。」品管流程繁複而不容疏漏,因為每個步驟的精確執行都代表公司對於自家產品品質的堅持。

生產研發涉營業祕密 若遇偷盜心血白流

「我們上游主要負責品種的產出,而中游育苗場則負責將品種的種子變成種苗,再將種苗賣給農民。」欣樺種苗創辦人施辰東的大兒子,現任欣樺種苗總經理的施任青參加完種苗相關會議後,從臺北趕回臺南接受訪問,以簡潔易懂的說法闡釋種子種苗產業鏈。

欣樺種苗總經理,現任台灣種苗改進協會理事長的施任青認為,臺灣種子產業對農業發展至關重要,應慎重看待。
欣樺種苗總經理,現任台灣種苗改進協會理事長的施任青認為,臺灣種子產業對農業發展至關重要,應慎重看待。

單就上游種子產業而言,首先要育種,種原純化後選出父母本,產生F1品種;其次繁種,擴大父母本的種子,再將父母本的種子送至國外進行採種工作,生產出更多的F1品種的種子,最後送回國內。

「我們委託國外進行採種,一是因為人工太貴,二是希望能夠專業分工。」施任青透露,採種最怕流失父母本。「像我們這種人員,走到田裡去看,一看就知道那是採種田。」施任青苦笑道:「有心人就能直接將父母本挖走後自行留種,而我們這幾年研發的苦心就全部白費了。」也因此,採種國家與採種公司的文化就顯得十分重要。

F1種子送回國內後,要先進行品質管理。F1種子在國外採種後,雖已在當地進行採後處理,但種子運送回國後,需進一步查驗確認。「一邊是他們的OQC(出貨品質管控,outgoing quality control),一邊是我們的IQC(進料品質管控,incoming quality control)。」施任青解釋道。而品質管理主要從水分、淨度、純度三方面進行檢測,最後進行DNA純度的確認,通過後才能進入種子冷藏庫儲存待出貨。

育種技術不斷演進 資金、人才投入是發展關鍵

施任青同時是現任台灣種苗改進協會理事長,針對種子產業現況有許多見解與感觸。首先,他認為種子產業增加核心競爭力的方法就是要縮短育種流程,「因為一個育種流程就至少需要3到8年的時間。」漫長的時間不僅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更有可能因此錯失搶占市場的先機。

其次,面對全球化的市場競爭,施任青表示,種子公司採種的工作大多委託國外,但選擇在國外生產實為情非得已,一為專業分工,二為加快速度,因此面臨進口種子檢疫問題,需要政府單位的進一步支持。「其實種子都是我們臺灣的,我們將父母本的種子送至國外進行採種,是為適時適地的生產。」

最後,一個產業的穩健發展,仰賴的是資金與人才的投入。新的育種工具迭代而出,面對育種工具的不斷進步,如分子標誌輔助選種技術,能增加育種效率,對於種子產業品種選育幫助極大,但新技術所需龐大的資金來源也是這個產業亟待克服的問題之一。

「人才是種苗產業成功的重要關鍵。」施任青指出,育種人才的培育是一條漫漫長路,需要投入許多時間、人力與金錢成本,優秀的人才能帶動新的思維與創見,有助於產業應對變化與挑戰,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脫穎而出,因此種子產業人才的「選、育、留、用」是非常值得關注與省思的議題。

欣樺種苗總經理,現任台灣種苗改進協會理事長的施任青認為,臺灣種子產業對農業發展至關重要,應慎重看待。
從育種、種子品管到包裝出貨都需現代化的設備與技術,因此施任青認為資金與人才投入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礎。

耗時費心但能創造價值 「有種苗業,臺灣才有便宜種子」

「從建立種原庫開始到能夠產出一個品種,需要3到8年的時間。」施任青強調:「這還只是一個F1品種而已,並非商品。」種原純化後選出父母本,就能產生一個F1品種,無數個父母本產生無數個雜交品種,但這些品種的優劣,還要進行初級試驗、高級試驗與區域試驗,層層遞進的品種測試,從中篩選能商品化的F1品種。「而這至少又要花費3年的時間。」施任青說:「這還沒算上後續推廣到農民端3到5年的時間。」

作物育種開發具有漫長且不確定性高的風險,一粒種子的產生要近十年的功夫,當中所需付出的心血不可勝數,但在競爭之下勝出的品種,仍可能為業者創造極大的收益。而對施任青而言,投入種子產業除了因為家族三代的經營,是心中難以割捨的一份情懷,更重要的是施任青深感種子產業的研發、生產銷售等責任重大。「因為臺灣有種苗業,所以臺灣才有便宜的種子,若臺灣沒有種苗業,就只能從國外進口種子,種子價格就掌握在別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