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種子,滿足需求」 世界蔬菜種原在臺灣 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與臺灣業者攜手互惠

文/吳秉容 攝影/林韋言

亞蔬– 世界蔬菜中心(簡稱亞蔬)坐落於臺南善化的廣袤農田中,其使命在培育優良的蔬菜品種,提升蔬菜的生產和採收後技術,以協助開發中國家,今年正式營運50週年。由於協助範圍並不局限亞洲,原名「亞洲蔬菜研究與發展中心」的亞蔬2008年正式改名「世界蔬菜中心」,自2017年始,亞蔬與亞太種子協會(The Asia and Pacific Seed Association, APSA)重啟合作,共組蔬菜育種聯盟,為國內外育種研發導入更多資源。巧的是,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國家作物種原中心今年也成立30週年,在臺灣的兩大種原庫以不同的角色為臺灣農業留下種子、播下種子。

走進亞蔬,就彷彿走進一座大型迷宮,四周樹木林立,而地面則被區分為一個個區塊,種植不同品種的蔬菜。場地中心放置著亞蔬營運50週年紀念立牌,標語簡練傳遞亞蔬未來展望:Sowing seeds, meeting needs. 播下種子,滿足需求。

「亞蔬對大家而言,是一個很神祕的地方。」甫與記者會面,亞蔬產業合作關係專員林麗珠便直敘亞蔬的國際角色:「我們成立的宗旨是改善開發中國家人民的生計、營養和健康,所以過去目光焦點都放在國外。」

營運50週年,亞蔬將於今(2023)年11月4日舉辦全面對外開放日及系列慶祝活動,內容包括優良蔬菜品種田間觀摩、中心園區參觀、DIY活動、趣味闖關遊戲、鄉土美食展售、農特產品展售、原創手作展售、有機蔬菜展售、優良種苗展示(展售)等。
營運50週年,亞蔬將於今(2023)年11月4日舉辦全面對外開放日及系列慶祝活動,內容包括優良蔬菜品種田間觀摩、中心園區參觀、DIY活動、趣味闖關遊戲、鄉土美食展售、農特產品展售、原創手作展售、有機蔬菜展售、優良種苗展示(展售)等。

國際性蔬菜研究機構在臺灣 近年才開放大眾參觀

林麗珠舉例,亞蔬曾在孟加拉實行一項計畫,推廣當地農民夏季番茄的栽培技術,讓他們成功靠賣番茄翻身,有錢改善食物營養、支付孩童學費,甚至離開簡陋的草屋、住進新建磚造房,稱之為Tomato Village。「對臺灣而言會覺得這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怎麼到這個世代還有這種事情發生?」

作為受世界各國捐助的國際組織,臺灣為主要資助者之一,亞蔬–世界蔬菜中心過去卻和臺灣本地業者、大眾鮮少交流。在外界眼中,亞蔬彷彿遺世獨立於南臺灣一隅,未知的揣想為亞蔬蒙上一層神祕的面紗,直到2014年,外界才得以一窺堂奧。「我們在2014年舉辦第一次全面對外開放日,這個活動讓一般民眾無須申請即可前來參觀,讓大家對我們這個地方有更多的了解。」林麗珠說道:「我們內部討論了很長時間,一直猶豫是否要辦,畢竟我們人手有限,還好最後非常成功,那一天大約有5、6千人前來參加。」

「2019年也辦了1次,緊接著今年還要再辦,總共也才開放3次而已。」林麗珠眨眨眼,笑道:「所以你覺得我們神祕不神祕?」

建立合作交流管道 參與育種聯盟取得最新研發品系

自2014年對外開放,大眾逐漸對亞蔬有所了解,2017年,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又重啟與亞太種子協會的合作。「亞太種子協會協助我們,招募其旗下的會員種子公司加入亞太種子協會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蔬菜育種聯盟(APSA-WorldVeg Vegetable Breeding Consortium,簡稱蔬菜育種聯盟),協會擔任中間人的角色,而相關服務與福利主要由亞蔬提供。」林麗珠回憶:「我們也開始思考是否可以效仿與亞太種子協會的合作,說服臺灣的種子公司參與育種聯盟,促進國內雙方交流。」她立即展開巡迴之旅,親自拜訪國內11家種子公司,與業界代表商談相關合作事宜。

亞蔬產業合作關係專員林麗珠為和業者建立交流持續奔走,迄今已建立三個主要的合作管道。
亞蔬產業合作關係專員林麗珠為和業者建立交流持續奔走,迄今已建立三個主要的合作管道。

商談過程中,林麗珠也意識到,外界希望聯繫亞蔬時常常難以找到正確的渠道。因此,在拜訪業者後,她立即與亞蔬管理高層溝通,並於2017年11月成立「亞蔬–世界蔬菜中心–臺灣種苗業界交流平台」,以促進與國內種苗業者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透過交流平台,業者除了能與亞蔬保持順暢無阻的聯繫,更能獲得亞蔬舉辦田間觀摩會及其他活動的相關訊息。目前亞蔬每年5月都會舉辦田間觀摩會,在田間展示最新研發出的優良品系,而業者可在會後申請有興趣的育種材料。

蔬菜育種聯盟打造緊密夥伴關係,除提供管道促進溝通交流,並能參加聯盟會員內部的年度研討會,與亞蔬專家及其他業者在專業領域深度往來。此外,聯盟成員透過參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專案計畫,如苦瓜育種計畫、南瓜育種計畫、番椒與番茄耐熱計畫等,還能取得個別計畫提供的種原、育種材料。

而最重要的是,蔬菜育種聯盟的會員可以優先取得亞蔬最新育成的育種品系及其相關資訊,並享有2年的優先申請品系權益,而非聯盟會員公司在這2年之內無法取得這些品系的相關資料,更不能申請會員優先的種子、種原,「因為這是付費的育種聯盟,我們要保障會員的權益。」

「我都跟臺灣的業者說,參加育種聯盟所需繳交的費用不多,但你卻可以享有許多福利。」林麗珠強調:「國際種原取得不易,而我們可以幫你打頭陣。」各國都想保護自己的種原,流通須尋求正規管道,而透過國際性的種原庫間彼此交流,相較於個別公司單打獨鬥,遠為省時不費力。

取得種原後,亞蔬育種團隊會進行篩選觀察,選出抗病材料、並導入抗病基因,純化後的半成品材料可供業者申請後,運用在他們的育種研發上,育出的品種評估後就能上市。「對於小公司而言,它正在起步階段,希望有自己的研發,但同時又必須有收入,那值得一試的作法就是和我們合作,將成品上市變現後,再轉向自己的研發。」

亞蔬中心的產業合作關係專員林麗珠小姐獻聲「豐年報報」,分享她奔走各地商談合作的心路歷程,一起來聽她的分享吧!

業者每年助繁殖1,000個種原 「解救世界蔬菜」並取得育種資源

總結亞蔬目前與臺灣業者的合作管道平台與模式,除了「臺灣種苗業界交流平台」和國際性、付費會員制的「亞太種子協會-亞蔬育種聯盟」,還有亞蔬的「種原繁殖合作計畫」;林麗珠透露,與業者合作進行種原繁殖,也是在與臺灣各地業者交涉之間,因閒談意外得到的收穫。

「就有業者跟我們反映,亞蔬有那麼多的種原,但有時他要申請的時候,上面就會寫Not Available(無法提供),就是種子量不夠。」林麗珠說道:「業者當時就提到,他有幾十甲地,可以幫忙繁殖呀!」提及這件事,林麗珠眼中難掩興奮的光彩,表示在與種原庫經理協調一番後,研擬出了一套辦法,於2018年開始與臺灣業者進行種原繁殖的合作。

繁殖種原後,採收的一半種子業者可以自行留存,另一半則必須交還亞蔬保存。繁殖過程中,也許觀察到種原具有抗病或耐熱等優勢,這時業者就能根據自身需求喜好和自己的作物材料進行雜交,育成新品種。

透過種原繁殖,亞蔬與業者更進一步拓展出新的合作模式。像有些業者希望亞蔬能純粹提供篩選抗病的服務,但林麗珠直言:「我們沒辦法純做服務,因為我們人力與溫室空間都有限。」但過往有參與種原繁殖的業者,想了解自己繁殖的瓜類種原是否有抗萎凋病時,林麗珠與同仁們就提出一個折衷辦法,「篩選的作物材料有業者本身的材料,也有亞蔬的種原,最後種原篩選的結果,可以回饋到種原庫的大數據資料庫,這樣對雙方都有利。」

「亞蔬種原庫有許多種原已保存十餘年,卻從未被進行再生繁殖,因此與業界的合作在全球蔬菜多樣性的保存上顯得重要且迫切。」近年來數個國內農研機構也加入種原繁殖團隊。林麗珠說道:「目前每年業者與農研機構可以幫我們繁殖約1,000個種原左右,採自願與邀請模式參加,因為我們希望參與的業者與機構是真的認同我們拯救種原、維護與豐富可供利用的物種數的使命。」

亞蔬準備交付「農友種苗公司」進行繁殖的十字花科種苗。

種原庫揭祕!種原都有「身分證」 上萬個綠豆品系很亞洲

提到亞蔬,最關鍵莫過於種原庫,目前共保存65,152個來自世界各國的種原。種原組研究助理陳彥匡透露,種原庫中擁有最多品系的是綠豆,超過10,000個品系。「亞蔬最初的目標是東南亞與南亞國家,種原庫成立的初衷是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綠豆種原庫。」陳彥匡說道:「因為綠豆的營養成分非常高,對他們(南亞和東南亞國家)來說,綠豆是主食而非甜點。」

亞蔬從世界各地收集而來的種原,保存在臺灣及非洲坦尚尼亞分部兩個種原庫,從圖中來源地可見亞蔬的種原多樣性。
外交部、農業部、種苗場、國內業者都參與亞蔬種原繁殖合作;自1972至2019年,亞蔬共送出6萬9千餘種原至全球204國及地區。
外交部、農業部、種苗場、國內業者都參與亞蔬種原繁殖合作;自1972至2019年,亞蔬共送出6萬9千餘種原至全球204國及地區。

亞蔬保存的種原來自155個來源國,採集回來的第一步要先建檔,擁有可追蹤的獨立條碼,接著進行第一次繁殖,做發芽力測試與性狀調查,並將結果詳實紀錄並匯入大數據。完成調查後進行低溫乾燥,乾燥室的溫度保持15~20℃、溼度維持10%左右,透過乾燥冷風讓種子含水率降到4~7%。「這就像晚上在沙漠中開著敞篷車!」陳彥匡幽默地比喻。

蔬保存各式各樣的種原。
亞蔬保存各式各樣的種原。
種原繁殖合作夥伴高雄改良場完成繁殖後送回種原庫的種子,種原庫會拆封後重新乾燥及包裝。
種原繁殖合作夥伴高雄改良場完成繁殖後送回種原庫的種子,種原庫會拆封後重新乾燥及包裝。

種原庫有三種不同的儲藏方式,短期冷藏庫僅提供暫時儲存的功能,最重要的是中期冷藏庫與長期冷藏庫。種子初始發芽率達80%、含水率下降至4~7%,通過這兩項標準的種子才能送至中期與長期冷藏庫中。

上層兩排一管又一管的綠豆,顏色差異極大,有墨綠、深綠、暗綠、粉綠與紅棕色等。陳彥匡指出,顏色的差別肉眼可見,而不同種原具備的抗病、耐熱、耐淹水等基因,雖眼睛不可見,卻更為重要且需要妥善保存。
上層兩排一管又一管的綠豆,顏色差異極大,有墨綠、深綠、暗綠、粉綠與紅棕色等。陳彥匡指出,顏色的差別肉眼可見,而不同種原具備的抗病、耐熱、耐淹水等基因,雖眼睛不可見,卻更為重要且需要妥善保存。
低溫乾燥室的相對溼度維持10%,如果相對溼度太低,種子的脫水速度會太快;太高,則達不到乾燥的效果。
低溫乾燥室的相對溼度維持10%,如果相對溼度太低,種子的脫水速度會太快;太高,則達不到乾燥的效果。
正在包裝的飯豆種子(左圖)與番茄種子(右圖)。種子乾燥後裝進不透氣的鋁袋,若放入塑膠袋,因塑膠袋有毛細孔,溼氣進出會導致種子發霉。
正在包裝的飯豆種子(左圖)與番茄種子(右圖)。種子乾燥後裝進不透氣的鋁袋,若放入塑膠袋,因塑膠袋有毛細孔,溼氣進出會導致種子發霉。

「歡迎來到合歡山。」陳彥匡打開5℃中期冷藏庫的同時,一陣沁涼冷風迎面襲來,令人神清氣爽。一箱箱的籃子裝著一包又一包珍貴的種原,「不同種原會有不同的編號,這個編號就像身分證字號,我們可以透過它了解種原的來源國、採集地、採集年代等,方便我們掌握種原的基本訊息。」陳彥匡從角落中抽出一包種子,接著說道:「這就是我們的天字第一號,VI000001A-G,來自泰國的綠豆,進冷藏庫的年代是1973年,亞蔬也是同年正式營運。」

天字第一號,編號VI000001A-G的種原。
天字第一號,編號VI000001A-G的種原。

來到-20℃長期冷藏庫,門乍開,冷冽的寒氣便如一把鐮刀刮進人心底。陳彥匡嚴肅說道:「這裡規定工作15分鐘,必須休息5分鐘,要嚴格遵守。」長期冷藏庫可謂整個種原庫的核心,理當容納所有採集而來的種原,但卻有一個例外。「苦瓜不能放進長期冷藏庫,因為苦瓜凍了就叫不醒了。」陳彥匡用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明:「睡美人總是要找到王子才會醒,但苦瓜的王子就不知道是誰。」由於苦瓜種子含有油脂,冷凍後會凝固,因此即使放中期冷藏庫,發芽率也會明顯下降。

陳彥匡表示,進入長期冷藏庫需全副武裝、注意保暖,甚至有工作時間限制。
陳彥匡表示,進入長期冷藏庫需全副武裝、注意保暖,甚至有工作時間限制。

持續繁殖、應用種原 不變宗旨在改善世界生活

對於種原庫的重要性,陳彥匡深有所感,「保種的工作非常重要,可以說沒有種原庫就沒有亞蔬。亞蔬剛開始創立的時候,種原庫也還在起步,重要性可能還沒有那麼高,但現在我們已是全世界公部門最大的蔬菜種原庫。」

「亞蔬在2017年將組織任務重新定調,分別為四個R&D Flagship(研究發展旗艦),其中之一為Enabling Impact,亦即強化績效。」林麗珠進一步解釋:「所謂績效就是指我們努力的成果有被他人實際運用,並真正改善與影響他人生活,而不是一直埋頭苦幹,關起門來在實驗室進行研發,卻無法產生實際效益。」故亞蔬近年逐步拓展與臺灣國內外種苗業者的交流,透過不同的合作模式互助互惠,共同邁向下一個嶄新的里程碑。

展示圃中的植床,亞蔬新聞傳播助理嵇威壬表示設計來自非洲,叫Keyhole garden,特色為有一個缺口,方便人走到中心照顧蔬菜。
展示圃中的植床,亞蔬新聞傳播助理嵇威壬表示設計來自非洲,叫Keyhole garden,特色為有一個缺口,方便人走到中心照顧蔬菜。
展示圃中各式各樣的蔬菜,呈現出蔬菜的多樣性,供來訪的人參觀與認識。
展示圃中各式各樣的蔬菜,呈現出蔬菜的多樣性,供來訪的人參觀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