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昇俯 攝影/吳尚鴻
在炎熱的夏季,廣受民眾喜愛的紅肉大西瓜,是「農友種苗」公司的品種「華寶」;秋冬吃7-ELEVEN關東煮所用的蘿蔔,也是農友種苗的品種「永祥」。還有著名的「玉女」小番茄,以及近年以「嘉義極光」商標行銷一炮而紅的脆質哈密瓜「卡蜜拉」,都是農友種苗研育的品種,國人的日常飲食幾乎離不開農友種苗,到了國外也可能吃到農友種苗育種的小番茄、西瓜等蔬果,它正是公認的國內種苗業界龍頭。
農友種苗公司創立於1968年,以培育西瓜種子起家,曾研發出全球第一顆無籽西瓜。至今培育各類蔬果品種逾3千多個,是國內規模最大的種苗業者,不只在臺灣農業栽培上有很高市占率,其種子銷售170餘國,約占全球8成國家,有「農業界的台積電」之美譽。
代工採種地臺灣 長出育種研發中心
「農友種苗在東南亞國家海外採種、生產雜交一代(F1)種子,但研發的核心競爭力根留臺灣。」農友種苗研發長、副總經理張佳惠說明,產業發展下雖已跨國分工,在臺灣的農友種苗總公司負責品種研發,但為保護研發品種成果,生產F1種子所需的親本,仍維持在臺灣繁殖、採種。
1960至1980年代,由於臺灣工資低廉、氣候條件適宜、擁有良好的採種技術等因素,曾是歐美日等國際種苗業者委託採種的熱門國家;198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國內產業結構改變、工資上漲、農業勞動力短缺,國際種苗商才將採種業務轉移,到工資相對低廉、勞動力充沛的中國及東南亞國家發展。
國內少數掌握採種種原及技術的種苗業者,則在1980年代前後逐漸轉型為能夠開發品種、繁殖生產種子的企業公司,農友種苗即是其一,屬於種苗產業上游龍頭業者;而和國外企業相同,臺灣這類具有育種、採種技術的種苗商,也陸續在1980年代後,轉向低成本國家委託採種業務。
位於高雄市大樹區竹寮路的農友種苗公司總部,商品倉庫控制在溫度20℃、溼度40%條件下,貨物架上一罐罐沙拉油鐵桶式的容器,盛裝的便是其在海外生產、準備再外銷全世界的種子;8月底的這個時間,架上沒有一半滿,要等秋作結束,新的種子才會陸續運送回國。
每一批在海外生產、採種送回臺灣的種子,會在此進行篩選、調製、包裝。實驗室裡有儀器測試種子含水率,確保乾燥到一定程度以利於儲藏;還有一座座分別設定恆溫20℃、25℃、30℃的「生長箱」,用於測試不同作物種子的發芽率。農友種苗對每批種子發芽率的要求依作物不同,平均在85%以上。
維持競爭力 育種投資占年營收20%
種苗市場向來有「贏者全拿」的現象,在個別作物中,優異的品種往往具有絕對領先的市占率,農友種苗許多品種不僅在國內市場表現強勢,在海外市場依然,甚至能改變當地的消費習慣,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張佳惠舉例,中國以前將番茄視為蔬菜,只吃牛番茄這類大果番茄,「農友種苗」將小果番茄「聖女」推廣過去,改變了他們的飲食習慣,開始拿「聖女」番茄當作水果吃,進而將小果番茄這類作物稱作「聖女果」,卻不叫「番茄」;西瓜品種「黑美人」(Dark Belle)推廣印度、越南等地,也一舉取代當地舊有的固定品種(OP),讓墨綠果皮、深紅果肉的西瓜成為市場主流,甚至之後其他品種的西瓜也開始被稱作「黑美人」。
品種是種苗業核心競爭力所在,農友種苗每年將20%以上營收投資在育種。張佳惠說,國際排名前十大種苗商幾乎盡是家族企業,因為種苗是需要高度研發投入的產業,「股東不會接受耗費10年去做一個可能無法賺錢的東西(育種)。」但育種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光是有錢,也無法造就一間種子公司。」
對品種選育的高度投入,自1975年至今,農友種苗已在「全美園藝新品種比賽」(All-America Selections, AAS)拿下19面優勝獎牌。AAS獎有「園藝育種界奧斯卡獎」之稱,推崇具創新、趣味性的品種選育,農友種苗去年育成的迷你西瓜品種「MINI BALL」亦深具這種特點。
短期育種搶市場 中長期著眼耐逆境、抗病害
單果重約1臺斤,只有壘球般大小的MINI BALL,讓不少人初次見到都直呼「可愛」。MINI BALL糖度約9~10度,走清甜路線,且果皮極薄,連皮食用都沒問題;宛如縮小版西瓜的外型極具特色,讓它可主攻高價禮品及小家庭、個人食用的市場。
農友種苗客戶遍布全球,育種目標也依不同市場需求而異。張佳惠指出,各國文化不同,對西瓜果皮顏色、縞紋(深色條紋)粗細偏好不同;有時得考慮運輸條件,如印度部分地區路況極差,不適合皮薄的水果,MINI BALL、玉女番茄顛簸幾百公里會變成「西瓜汁、番茄汁」;又如緬甸栽培粗放,花椰菜採收時會直接整株切下,以外葉包覆花球替代包裝,育種就需要重視葉片的堅韌性。
張佳惠表示,農友種苗會針對市場現況需求,以手頭上現有材料做短中期育種、「搶市場」,但「現在市場變化很快,產品周期愈來愈短」,育種不能只是跟著市場走,因此公司固定將50%研發資源投注在創新性上,包括耐熱、抗病等非短時間可育成的特性,作為中長程育種目標。
育種事業時間長、因素多 耐熱、耐溼是未來趨勢
她舉例,MINI BALL的育成,並非自始就以迷你尺寸作為育種目標,當初為了節省採種成本,曾致力培育「全雌花」品系,讓西瓜不會被自身的雄花授粉;但因全雌花難以自交留種,再改良為「多雌花」,最後農友種苗以「多雌花」與「短蔓」特性的品系結合,才育成結果數多、但果實尺寸縮小的MINI BALL。「『全雌花』這種稀有特性就是中長程育種目標。」張佳惠說。
育種時間漫長,近年農友種苗引進「分子標誌系統」輔助選種,透過在DNA分子上檢測遺傳變異,加速品種研發效率及精準度;但臺灣位於亞熱帶、熱帶之間,氣候環境溼熱,育成的品種是否適合海外種植,還要經過海外試種篩選。培育新品種會在臺灣本土觀察3季,從中挑選表現優良的5~10個品種至海外試種,再從中挑選出1個綜合表現最好、又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種推廣。
雖以臺灣為研發中心,但農友種苗也免不了需要境外育種。例如,印度因氣候乾燥,會傳播多種病害的媒介昆蟲「粉蝨」難以遏制,黃秋葵病蟲害問題危害嚴重,且因當地的黃秋葵栽培全年無休、病毒演化快速,兩三年就能打敗一個抗病品種。張佳惠表示,為了不將國內所無的病害帶回臺灣,要選育具抗病性的秋葵品種,就必須在印度當地選拔。
又如臺灣除了在高海拔地區有下雪機會,多數國土缺乏足夠低溫,因此針對耐寒性的需求,農友種苗也會藉由中國分公司位於華北的研究農場在當地篩選。臺灣溼熱的氣候條件似乎成了育種上的限制,但張佳惠卻說,公司統計,近十年來農友種苗的銷售區域已拓展到日本、韓國、俄羅斯等溫帶地區,在全球暖化下,這些地區愈來愈需要適合暖和氣候的作物,購買農友種苗種子的品項不斷增加,「培育耐熱、耐溼的品種是未來趨勢,臺灣溼熱的環境反而是優勢。」
種子回臺品管、維持商譽 若遇極端情境願作「護國神山」
種苗業是「全球化」產業,農友種苗種子在東南亞採種,但以銷售至印度、中國等人口龐大的國家為大宗。張佳惠說,有些跨國種苗公司可能在海外採種便就地銷售,但農友種苗為了維持商譽,都會運回臺灣自己做品質管理(Quality Control),再銷售全球市場。
近幾年極端氣候影響全球各地農業生產,加上Covid-19疫情期間,國際航運大亂,均影響國際農產貿易及糧食安全。氣候變化造成種子充實不良(子實充實期生長不佳),發芽率就會降低,已無法遵循以往認為適合的播種期栽培,採種的挑戰更大;疫情期間,許多國家禁止人員移動,無法定期到田間檢測、觀察作物生長狀況,也影響到農友種苗生產種子的品質。
種子體積小,小果番茄種子千粒重不過約1.5公克,但種子是農業栽培的基礎,是攸關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張佳惠表示,有的作物一年只能栽培一季,因此農友種苗針對熱銷產品,都會保守預設可能遭遇2年歉收,訂定年銷量3倍的安全庫存;正常貿易下,種子銷售按各國訂單公平分配,但在極端情境下,「當然是以(供應)國內為主。」農友種苗會做臺灣農業的護國神山。
「1公克的番茄種子比等重的黃金還貴。」張佳惠表示,小小一粒種子售價可能不過2、3元,但栽培出作物可創造上百倍的產值。種子在農業生產成本中的占比不大,但並非「低賤」的產品;一粒種子的價值也不僅止於售價,更在於它能為農民創造財富,確保國人的糧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