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九孔風華再現?】走入東北角,一窺九孔產業的繁華與沒落

早期東北角沿海的捕撈業者採集野生九孔銷售,後來發展成專業化九孔養殖,曾經全臺九孔產量達2,496公噸,佔世界養殖鮑魚產量8成。不過,2001年開始,九孔苗因不明原因死亡;2003年後,成貝大量死亡⋯⋯病變一波接著一波,讓年產量跌到只有78公噸,九孔產業從巔峰跌進谷底。作為臺灣九孔產業的發源地,貢寮的一顆顆九孔見證漁民從開名車戴名錶,到失意棄養,遠走他鄉。在產業崩盤的這10幾年間,貢寮人從未忘懷過往榮光,近幾年在新北市政府和漁會、業者共同努力下,2016年的九孔產量終於爬到248公噸,甚至賣進日本東京築地魚市場。產業復甦露出曙光,但病變、天氣問題仍未解決,這個曾讓臺灣站上世界舞臺的產業,如何像日本廣島牡蠣一樣,成為貢寮的地方特色,讓我們一起來追蹤九孔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placeholder-light

新鮮得合格,加工場所要規格:陳稼莊果園以「農業聚落」聰明協力

農民想投入加工,隔行如隔山,到底有多困難?交貨給食品加工業者,怎樣才能合作愉快?讓我們從農民觀點切入,了解自行加工,生產衛生安全的產品,有哪些應注意的細節?如何找代工業者合作?另外關鍵的是,加工業者對原料的要求是什麼?照單全收,還是有其他要求?正式合作之前,多了解產業需求,促使農產加工後續流程更為順暢,消費者也安心,共同朝向三贏。

全國農業金庫新任董事長上任,提出新農業金融發展方針

全國農業金庫於12月26日召開股東臨時會,依法選出吳明敏出任全國農業金庫董事長,並舉行卸、新任董事長交接典禮。

衛星追「嘿美」,不讓東方草鴞滅絕

東方草鴞(以下簡稱草鴞)生活環境隱密,世界各國對牠們的生態習性所知有限,在臺灣被列為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

不只是買賣,更可以是夥伴——「直接跟農夫買」農友與電商互動心法

物聯網時代來臨,商品買賣更加方便快速,農產品銷售也不再侷限於有燈光、招牌的水果攤、實體通路。消費者坐在電腦前按幾下滑鼠,或是用手機點選,便能在家坐等農產品宅配上門。

【青出於農】打造青年返鄉的農業起家厝

在這裡,有一群平均年齡不到 26歲的青農,茂和農園就他們踏入農業夢的「起家厝」。而羅秉諺、張婉儀和其他農園夥伴日日穿梭田間,耕耘有機小黃瓜及其他有機葉菜的農作工事,也耕耘返鄉從農的夢想。

國民美食也能貨真價實,首批產銷履歷蘿蔔糕、芋頭糕問世!

蘿蔔糕、芋頭糕是臺灣常見的國民美食,但許多餐廳供應的蘿蔔糕或芋頭糕吃不到蘿蔔絲或芋頭絲,連主原料也不是用在來米製作。

【青出於農】築夢踏實,留美碩士從農路:竹青亭有機農場

對許多忙碌的上班族而言,「田園夢」是他們嚮往的理想,但真要放下便利的生活機能,在田間與溫室裡汗如雨下地埋首耕耘,這當中需要的決心與勇氣可不如外界想得簡單。

超商到不了的地方,龍崎農會老老互助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臺南市龍崎區許多老人家則親身實踐「活到老,服務到老」的真義,一位高齡 93歲的阿嬤直到今年春天往生,才卸下志工任務,人口稀微的偏鄉,卻處處充滿動人的溫情。

離開江湖,番茄園裡的拚搏人生

正值小番茄產季,卻看不見結實纍纍的番茄株,從阿蓮區沿途所經過的番茄園散落一地乾枯的枝葉以及落果,甚至許多番茄園已經廢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