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美食也能貨真價實,首批產銷履歷蘿蔔糕、芋頭糕問世!

文/ 林宜潔 圖片提供/ 農糧署北區分署 首圖攝影/ 謝佩穎

蘿蔔糕、芋頭糕是臺灣常見的國民美食,但許多餐廳供應的蘿蔔糕或芋頭糕吃不到蘿蔔絲或芋頭絲,連主原料也不是用在來米製作。為了讓消費者有機會吃到貨真價實的農產加工品,農糧署積極跟食品廠商接洽,開發出國內第一個通過產銷履歷驗證的蘿蔔糕與芋頭糕,讓消費者有機會吃到正港地產地銷的國民美食。

這是民國96年元月「農產品生產及驗證管理法」正式公佈施行以來,第一批取得產銷履歷驗證的蘿蔔糕與芋頭糕,由板田實業與桃園新屋種植白蘿蔔、臺中大甲種植芋頭及彰化竹塘種植在來米的農友合作。

這些農友都依照臺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栽種取得產銷履歷驗證,蘿蔔糕與芋頭糕的製作工序也嚴格遵守CAS台灣優良農產品的品管要求,並遵守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管理辦法規定,不添加防腐劑及香料,食品安全更加值,讓消費者走進早餐店,就能享用高品質的早餐。

板田實業與大甲芋頭農民合作推出全國首批具產銷履歷的芋頭糕。

用消費帶動農友響應產銷履歷

「我們最主要就是希望透過消費端來拉生產端,不然你很難說服農友去種,因為農民會擔心(賣不出去)啊。」農糧署北區分署台北辦事處主任楊慶春說明,推動產銷履歷最重要的還是銷售,種出來的東西要賣得出去,農民才有繼續生產的意願,尤其仍有許多農民不熟悉加入產銷履歷的好處,透過農糧署幫忙媒合,生產跟銷售能順暢,對於推動產銷履歷才有幫助。

在臺中大甲種植芋頭的農友紀文雄表示,今年9月多才開始跟食品加工廠商接觸,希望芋頭糕賣得好,讓這個合作能繼續下去。他表示,「有多的通路當然好啊,尤其這麼好的東西,我也覺得蠻好吃的,賣得好對我們也是一種鼓勵。」

紀文雄接著說,全臺具有產銷履歷的芋頭種植面積約有25公頃,其中高達20公頃都在大甲,然而加入產銷履歷系統這4年來,價值的差別並沒有很明顯被認可。此次合作才開始幾個月,成效目前還不明顯,期望能有好的迴響。

楊慶春表示,推動農友跟企業契作,除了希望有保證的收購價,也要有相對應的出貨量,雙方的合作才能持久,但氣候始終是最難克服的變數。他舉例,今年桃園新屋的白蘿蔔因為氣候關係,收成不理想,他跟團隊找破頭,才調到雲林西螺一樣有產銷履歷的白蘿蔔來供應,讓產銷履歷蘿蔔糕的生產合作成功。

 

農糧署積極媒合業者與農民,推出國民早餐安心的新選擇。

農糧署:積極尋找企業契作,創造三贏

農糧署北區分署副分署長陳吉成表示,不只蘿蔔、芋頭,未來像是黃豆、黑豆、地瓜、落花生等,農糧署都積極媒合廠商跟產銷班農民加入產銷履歷驗證,讓生產、加工跟行銷三者能互相加乘,達成「5年內產銷履歷驗證面積達到8萬公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