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94 頁
溪州搶頭香!第一個「純產地」標章,提升農產安全
彰化縣溪州鄉是臺灣重要糧倉之一,鄉內 57%都是農地。溪州鄉公所今年 9月向經濟部申請通過,以濁水溪平原黑泥為特色的「溪州產地認證」標章。
半農半煮,和美老人食堂溫暖公嬤的心
「老人食堂」應該「長」什麼樣子?是排排坐吃個飯、吃完鳥獸散?或是有更多想像與創意?彰化縣和美鎮農會開辦的「老人食堂」,不只飯菜由老人家自己煮,連食材也是長輩自家種的
透過水利會改制,農民期望政府改善缺水問題
未來農委會要將 17個農田水利會改制升格為公務機關,隸屬於農村及農田水利署,期望透過改制讓更多農地納入灌區中,並能完善水資源管理及硬體設施。
水利會盼改制公務機關,穩定經費改善圳路
全國共有 17個農田水利會,管理 37.1萬公頃農地灌溉水,對臺灣農業發展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屬公法人性質,農委會規劃改制為公務機關,歸屬於農委會農村及農田水利署
農保資格認定有解?農委會:人地脫鉤,蜂農先上路
許多青年農民沒有農地,地主又不願意簽書面契約,因此難以申請農保,農委會承諾,將研擬相關措施,「認人不認地」,希望讓實際耕作者可以保農保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蜂」連三月天,專屬養蜂人家的六角形產業在地網絡
民國77年,一群蜂農在宜蘭縣政府及農會輔導下,成立專業的養蜂產銷班,這一路走來有辛勤付出的汗水與淚水,也有享受豐收的喜悅。
【青出於農】湧泉灌溉、釀出超甜小番茄:綠舍有機農園
國道 3號駛下竹崎交流道,沿著嘉義 166縣道前行,進入「綠舍有機農園」前,1棟以全檜木打造的車站建築映入眼簾,古樸而典雅的外觀,宛如發光體般,吸引人們的注意。
林聰賢:農再2.0,要讓返鄉青農安身立命,兼顧經濟和社會價值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今早出席「2017年農村發展論壇」時表示,臺灣的農村再生已經走了 7、8年,過去做了很多硬體投資,像是農村的景觀工程等,但總有一種「好像活起來,又好像養不活的感覺」
【舞春的食農科普】田園城市不能只靠正念思考——獨居蜂才是都市好幫手
不少民眾想要在自家陽臺種一些『有機』的蔬果,接著很快就引來不少嫌惡的昆蟲把作物吃得亂七八糟。同時,我們也時常忘記這些植物大多需要昆蟲授粉,在都市環境不理想的狀態下,有可能根本連一顆瓜也收不到。
【優秀農業人員】馮海東:帶領臺灣接軌國際,農藥產業升級幕後推手
近幾年食安問題頻傳,許多民眾一聽到農藥就避之唯恐不及,但對農民來說,農藥是防治病蟲害、確保年年有收益的重要幫手,如何用得正確才是問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