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培訓最萌「見習農神」,田裡拔蘿蔔學食農

陽光灑進農田裡,伴隨著蝴蝶飛舞,一個個孩童蹲在地上。「小朋友,聽蘿蔔阿姨這邊——」高雄美濃同心園有機農場主人胡惠玲放大嗓門,對著專注看著眼前白玉蘿蔔的孩童,細細說明田間作物,指引他們握緊拳頭尋找比自己手還大的白玉蘿蔔。

【青出於農】原來農業沒有那麼浪漫——那羅有機青農經驗談

打卡上班,是公司派任務;從事農業,出考題的卻是大自然。這可不像仁慈、寬厚的老闆,大自然提出的難題一籮筐,農業新鮮人若缺少心理建設,下定決心接受挑戰,很容易就跟這產業說再見。

縱谷養生新三寶:當歸、丹參、紅糯米

無論飲食風潮如何改變,養生飲食永遠不退燒。過往臺灣使用的中藥材如當歸、丹參多以進口為主,有農藥殘留和重金屬超量疑慮,近年在花改場與農民的努力下,宜蘭、花蓮也加入了生產行列

解密氣候變遷,從森林氣象做起

極端氣候影響農作物,住在山上的植物和動物感受更深,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發現,過去 10年,宜蘭平地降雨天數減少 3.3天,年降雨量增加 19.83釐米,山上的降雨天數卻增加了 6.2天,年降雨量大幅增加了 139.44釐米,山地多雨及降雨日數的增加,可能是造成宜蘭地區近年容易澇害的主因。

高麗菜醃漬技術技轉,農產加工更加值

三星地區農會日前與農試所鳳山熱帶園藝試驗分所技轉「低鹽乳酸發酵技術」,利用臺灣本地菌種發酵,減少高麗菜醃漬過程的用鹽量,醃漬過程鹽巴濃度僅 0.2%

改制後預算受各界監督,讓水利會運作透明化

農委會規劃將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引發不同評價,掌握南臺灣灌溉水重責大任的嘉南農田水利會則大表贊成

溪州搶頭香!第一個「純產地」標章,提升農產安全

彰化縣溪州鄉是臺灣重要糧倉之一,鄉內 57%都是農地。溪州鄉公所今年 9月向經濟部申請通過,以濁水溪平原黑泥為特色的「溪州產地認證」標章。

半農半煮,和美老人食堂溫暖公嬤的心

「老人食堂」應該「長」什麼樣子?是排排坐吃個飯、吃完鳥獸散?或是有更多想像與創意?彰化縣和美鎮農會開辦的「老人食堂」,不只飯菜由老人家自己煮,連食材也是長輩自家種的

透過水利會改制,農民期望政府改善缺水問題

未來農委會要將 17個農田水利會改制升格為公務機關,隸屬於農村及農田水利署,期望透過改制讓更多農地納入灌區中,並能完善水資源管理及硬體設施。

水利會盼改制公務機關,穩定經費改善圳路

全國共有 17個農田水利會,管理 37.1萬公頃農地灌溉水,對臺灣農業發展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屬公法人性質,農委會規劃改制為公務機關,歸屬於農委會農村及農田水利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