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75 文章

【有毒植物】高岡上的冰山美人——毛地黃

5月時去宜蘭太平山遊玩,往翠峰湖的道路上,可以看到盛開著鮮豔花朵的植株,在鐘型花瓣中襯托著些許斑點,然而若不慎被其漂亮的花朵矇騙而誤食,可是會要了你的命!這個有毒植物就是「冰山美人」——毛地黃。

【舞春的食農科普】古漁法的啟示——不用三腳虎的南方澳這樣捕魚

大伯和爺爺是世居宜蘭南方澳的討海人,是當地有名的鏢手。雖然作者並非常住於南方澳,卻因年夜飯、熟悉的魚市場和童年記憶,而對南方澳有一份熟悉情感。

賞蛙、賞瀑布、賞楓紅,四季都迷人的三峽祕境——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新竹林區管理處滿月圓國家森林遊樂區是北臺灣著名的避暑勝地,園區內有蓊鬱濃密的森林、氣勢磅礡的瀑布群,以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

【飽讀好書】獻米給教宗的男人

2015年日劇《搶救拿破崙之村》裡的主人翁是一名超級公務員,時常一邊講著拿破崙的名言,一邊完成許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農村工作。這個故事並非虛構,而是真有其人——高野誠鮮。

別讓魚翻肚,專家提醒這些防寒工作要做好做滿

本週末冷氣團來襲,臺灣各地預計下探12~13度,沿海空曠地區可能更低,為了預防寒害損失,各地農漁民紛紛動起來。

伐不伐?林務局:經營人工林,才能保護天然林

國際建材大展今日在南港展覽館盛大開展,開辦第 29屆以來,首度以國家館名義設展的「臺灣館」亮相。由林務局和臺大實驗林管理處、8家國產材業者聯手打造

【農技最前線】原來太空包這麼來——從人工栽培看臺灣香菇產業

臺灣省農業試驗所自1974年,發表香菇栽培新方法,並陸續於1983、1986、1993年編印推廣手冊後,乃漸次取代了大部分的「香菇段木栽培法」。此一「香菇栽培新方法」,是以木屑壓裝於塑膠包內,再經高溫殺菌後,接種培養而成

【農技最前線】臺灣香菇栽培史

昔日國人傳統上認為,食用菇類乃屬山珍,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之美食,據今 2017年已 80~95歲之長者所知,1950年代前,在臺灣一般民間之宴會,必須是『幼席』,亦即高檔餐宴,才會有一道香菇佳餚襯置;若有此香菇者,在評價上,就非僅靠豬鴨鵝之肉食可之比擬。

「要你知道美濃的好」農會夜襲北農辦趴

凌晨兩點多,萬頭攢動的台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裡,突然出現紅地毯,美濃農民個個化身型男靚女,戴著象徵「美濃產地」的橘色頭巾,踏上搬運車改裝成的花車,宛如大明星般巡迴走秀菜市場。

憨吉採收一機到底,80倍效率力抗缺工

農村勞動力不足是近年臺灣農業發展的熱門議題,尤其是正值採收季節,需投入大量人力的作物——地瓜,缺工問題更加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