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蜂」連三月天,專屬養蜂人家的六角形產業在地網絡

內容提供/ 豐年雜誌 文、圖片提供/ 陳珮潔 首圖提供/ 豐年社資料照

民國77年,一群蜂農在宜蘭縣政府及農會輔導下,成立專業的養蜂產銷班,這一路走來有辛勤付出的汗水與淚水,也有享受豐收的喜悅。他們依靠的並非僅是養蜂技術及計算利潤,而是對於養蜂產業的了解與自我責任,衍而發展其對土地、環境最真實的情感投射。

宜蘭市養蜂產銷班於民國77年成立,現任班長黃俊彥,繼承父親的養蜂事業,擔任班長職務後,日以繼夜不斷地研發改良蜂種,成績斐然可觀,不僅提高個人的經濟收益,同時與班員們為臺灣本土的養蜂事業,開闢出一條生路。目前班員平均年齡5、60歲,30多歲的黃俊彥在班上可說是幼齒少年郎。

逐花而居,道出養蜂人家的辛酸

「『小時候毋讀書,長大就去養蜂』,父親自小這樣一句話的威脅,督促著我一路念到了碩士。」頂著交通大學碩士學歷,黃俊彥笑稱,他並非討厭蜜蜂,而是逃避養蜂過程中「苦」的束縛。然而,卻也因為了解箇中之苦,明白父親身體無法負荷,也不忍看家中產業縮回原點,幾年前毅然決然褪下工程師光環,將生命繞回起始處,接下父親長年累積的養蜂棒子。

養蜂人不像一般農夫,雖然同樣要靠天吃飯,但是養蜂人就似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必須到處找適合採蜜的花田,甚至得載著蜂箱全臺跑透透。黃俊彥說,養蜂是體力活,剛回來時壓力很大,也很不習慣,被蜜蜂叮的次數之多更不在話下。但製作出好吃的蜂蜜並推廣讓更多人知道,讓他樂此不疲。

古早年代,養蜂人家都習慣在樹上挖洞養蜂,設計出養蜂箱,最早的養蜂箱屋頂是圓弧型。

自產自銷,在地蜂蜜風味更迷人

「重視品質、不在乎產量」是班員們的堅持。「我們堅持蜂巢自然熟成法,讓蜂蜜的含水量在蜂巢內自然醞釀成熟,不使用機器濃縮水分方式提早採收來增加產值,也因此,所生產的蜂蜜香氣濃郁、入喉不澀,消費者可以充分感受到蜂蜜最原始的味道與營養。」黃俊彥自豪地說。

他進一步解釋,蜂蜜是蜜蜂採集花中蜜腺分泌的花蜜,經釀造成熟的天然甜物質。花蜜中水分的含量很高,因而糖分少,甜度低。蜜蜂將花蜜採回蜂巢後,經5~6天充分釀造,除去多餘的水分,再經過一系列的生物化學、物理變化,當蜂蜜熟成時,蜜蜂會用蠟將貯有蜂蜜的巢房封蓋起來,此時取出來的蜂蜜即為「成熟蜜」。他強調,集貨場收購的「每一批」蜂蜜都會檢驗,而非「抽樣」送檢,符合標準才販售,要讓消費者吃得安心、買得安心。

此外,「在地蜂蜜」則是班員們主打的新商品,也是因應氣候無常,減緩養蜂產業損益的平衡之道。以今年為例,年前多旱少雨,年後閏月暴雨連連,國人最喜愛的龍眼蜜採收量僅為兩成,其他蜂蜜更不足道。有鑑於此,班員們與果農合作,讓蜜蜂協助果樹授粉,讓經濟型作物哈密瓜、金棗等栽培作物,因蜜蜂授粉提升結果率,蜂農收穫的金棗蜜、哈蜜瓜蜜等也深受消費者喜愛,創造農業雙贏。

黃俊彥接手蜜蜂養殖產業之後,將農場轉型成為休閒觀光農場,規劃蜜蜂生態導覽館,成為學生戶外教學的好去處。

創新經營,有限資源發揮最大值

學習電子工程的黃俊彥剛接棒養蜂產業時,對於技術的改進與經營理念也與父親進行了一番抗爭,例如購買「自動蜂巢甩蜜機」,父親認為利用人力即行,無需額外花費購買機器。又以產品包裝為例,黃俊彥認為:「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產品豈能例外。」於是,他花錢請設計團隊重新製作品牌識別LOGO,重整產品賣相,原以為會獲得支持,沒想到事與願違,父執輩強烈反對,認為與傳統養蜂產業相去甚遠。

儘管困難重重,黃俊彥不氣餒,透過農糧署推動地區性農機補助計畫,購買自動化機具取代部分人力,省時又省工,更有效率;一旁陪同受訪的「養蜂人家」經理李曉雯笑說,以前大夥最害怕分配到「搾蜜」工作,手必須搖一整天,痠到極點,還得去推拿,辛苦難喻。

品牌通路方面,黃俊彥深知網路是目前最主要的通路,除了與超級商城有合作外,也建立「養蜂人家」品牌官網,並成立企劃部,依照時令節日,定期推展活動。身為經營者,黃俊彥與班員達成共識,以高於當年度行情收購,保障班員收益。

黃俊彥說,品牌與消費者面對面,專心傾聽消費者的聲音與挖掘消費者喜好,再將市場需求轉達給班員,讓班員們評估下一年度的採收,年復一年的合作與彼此調整,讓生產與行銷有個雙向的循環照應,即便蜂蜜減量,也能達最大的雙贏成效。

黃俊彥表示,經過品種改良,家中的蜂更加溫馴且產蜜量提高。

破除迷思,純真蜂蜜的華麗變身

消費者對於新聞爆出的蜂蜜事件很關心,尤其懷疑到底在蜂蜜中驗出蔗糖成分,是否真如業者所說,是因為餵蜜蜂糖水,屬於正常現象?因此,黃俊彥舉例、且不避諱地說:「5月以後龍眼花的花期就結束了,所以蜜蜂需仰賴其他蜜源,如咸豐草或其他花類的蜜,才能生存,但有的時候天候狀況不好或是蜜源不足的情況下,就會餵蜜蜂糖水,讓蜜蜂得以存活。」

當全世界都在探索蜜蜂大量消失的原因,臺灣大學研究團隊研究發現,農藥殘留會使幼蜂能力喪失的研究,黃俊彥說,蜜蜂消失原因眾多,其成果或許可供政府訂定農藥政策時參考,除考量害蟲致死率,也要思考生態影響,才能維持永續環境。

至於要如何分辨真假蜂蜜,黃俊彥說兩招就可驗明正身,第1招,用搖的,真正的蜂蜜因為含有胺基酸,當搖晃之後再觀察表面,會有厚厚一層的綿密泡沫,而且歷久不破;第2招,看透光度,純蜜因為含有花粉粒,透明度會比較差,若手指放上去能看得一清二楚,很可能就是調和蜜。

市場導向,擴大蜂業價值與版圖

「自己沒學過行銷,但會認真觀摩其他產業別的行銷策略。」黃俊彥坦言,要選擇自己產品適合的通路,他定義「養蜂人家」的出產品主攻高品質的消費市場,即便是從傳統產業走來,也能走上精品的殿堂。

黃俊彥說,自己心中擘劃的「蜂蜜精品」藍圖,並不是在於外表上的包裝與鮮豔醒目的插畫設計,而是蜂農一路走來,汗水、苦力、靠天吃飯的機緣相雜下所提煉出的純度與珍貴性。他說:「回來養蜂以後,為了推廣蜂蜜而推動品牌深耕計畫,打造自家農產品的識別更新,讓農產品也能光鮮亮麗進入百貨公司販賣,將宜蘭蜂蜜推上百貨舞臺,是很大的成就感。」

「養蜂人家」品牌成立至今獲獎無數,105年榮獲「全國蜂蜜評鑑頭等獎」及入選「臺灣百大伴手禮」,106年獲得國產龍眼蜜比賽特等獎,黃俊彥提起這些殊榮時,臉上的笑容仿佛早已忘卻養蜂之苦,他說:「身負養蜂協會常務監事與產銷班班長的重任,就對這個產業與地域有責任。」

黃俊彥認為,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產品豈能例外,花錢請設計團隊重新製作品牌識別LOGO,重整產品賣相。


相關資訊

宜蘭市養蜂產銷班

班長:黃俊彥

電話:03-9233668

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403號(養蜂人家—蜂采館)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7年67卷09期,打造勇健溫室 抗颱.環控.精打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