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保資格認定有解?農委會:人地脫鉤,蜂農先上路

文、攝影/ 洪嘉鎂 首圖提供/ 林良懋

許多青年農民沒有農地,地主又不願意簽書面契約,因此難以申請農保,農委會承諾,將研擬相關措施,「認人不認地」,希望讓實際耕作者可以保農保,今年已開放蜂農到鄉鎮市區公所登記,公所確認有養蜂事實後核發證明,讓蜂農取得農保,未來一般農民也可能比照此方向辦理。

為什麼農民無法取得租賃契約

今日民進黨立委蔡培慧、何欣純、莊瑞雄與青農吳佳玲在黨團記者室召開「實際務農有保障 農保資格要突破」記者會,要求農委會要落實「實際從農者」申請農保的投保機制,並在會中提中兩點要求:(1)農委會應於兩個月內提出解決方案,半年讓實際務農者申請農保;(2)有實際務農者,可選擇投保農保或是勞保。

過去政府曾推動「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當時影響許多地主及耕作者。幾十年過去,這些政策在地主心中仍存有陰影,地主租賃農地給耕作者後會擔心土地收不回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擔心將田地出租之後,地主會喪失保農保的權利。

這些理由導致地主在租賃給耕作者種植時,常以口頭契約作為租賃約定。但根據現行農保納保規定,必須要有自有用地0.1公頃以上,或是租賃農業用地0.2公頃以上才能申請農保,但是當地主不願意與承租人到法院公證或是到農地銀行完成租賃契約時,實際務農者就無法取得農保資格。除此之外,沒有農保身分可能會影響申請農機具、天然災害補助、低利貸款等權益。

現行實際從農者可衡量投保之選擇如下:

農民保險門檻 勞工保險(透過職業工會投保)
投保資格 年滿15歲、每年實際從農時間合計達90日以上、無農業以外專任職業、於農業用地依法從事農業工作(自有農地0.1公頃以上,或持有0.2公頃以上合法租賃契約)、全年實際出售農林漁牧產品銷售金額達一定比例以上、未領有其他社會保險者 得透過全臺76個農業職業工會投保
每月個人負擔保費 以月投保金額10,200x保險費率2.55%x被保險人負擔之30%保險費比例,目前費用約78.03元 以勞保費率9.5%、最低薪資21,009元、投保30日為例,勞保(含職災)費用約1,227元
保險範圍 保險涵蓋生育、傷害、疾病、身心障礙及死亡5種;並分別給與生育給付、醫療給付、身心障礙給付及喪葬津貼。 普通事故保險分生育、傷病、失能、老年及死亡5種給付。

職業災害保險分傷病、醫療、失能及死亡4種給付。

其他福利 含老農津貼福利,另得申請休耕轉作、天然災害、農機具與農業設施⋯⋯等補貼,並具備農會低利貸款資格。 含老年給付與職業災害保險,有較完善體系。
(表格來源/立法委員蔡培慧國會辦公室)

人地脫鉤,農委會先行解套蜂農及臺大實驗林問題

農委會輔導處長朱建偉表示,農委會今年針對農保相關政策轉向認人不認地,期望「人」與「地」能夠脫鉤。農委會目前已完成蜂農資格認定,由於蜂農是使用蜂箱養殖,並不符合農保相關條例。

今年農委會已透過登記制與管理制解套蜂農無土地所有權問題,目前蜂農只需到鄉鎮市區公所登記,公所會前往訪視是否有無實際養蜂事實,確認有養蜂事實後,公所會核發證明讓蜂農取得農保。

朱建偉也指出,過去臺大實驗林有部分土地是租賃給農民使用,但是這些農民無法取得農保資格。經農委會與臺大協調後,臺大允諾會列冊清查並將相關資料提供給農委會,讓有實際耕作事實的農民納入農保。

朱建偉表示,未來農委會將會朝向同步採用登記制及管理制,處理口頭租賃契約與河川地耕種的問題,期望透過這兩種制度雙管齊下,讓農民遭受天然災害時也能夠獲得保障。

立委、青農建議收據、銷售金額納入認定標準

莊瑞雄則在記者會中拋出幾個問題:政府能否在短時間內提出相關配套?面對農民沒有自用地或是無法取得承租契約時,政府能否透過農業收入證明?農會可否從中協助農保資格的認定?

宜蘭種植水稻的青農吳佳玲表示,自己在員山與先生從事農業已經4年,有實際務農事實但無法取得農民資格,據她所知在宜蘭當地有近200位青農都面臨類似狀況,無法加入農會或是投保農保。目前她懷孕即將臨盆,卻因沒有農保資格而無法領取生育補助2萬塊,這筆金額吳佳玲需要販售80包米才能賺取,吳佳玲呼籲政府可透過農民收據、託運單等資料輔助認定實際務農事實。

吳佳玲希望農委會可以保障實際務農者,不要讓這些人空有熱情務農,但卻因為沒有相關保障而負債累累,最後帶著一顆傷心的心離開農村,呼籲政府鼓勵青年務農前要做好相關的保障,讓青農願意留在農村。

朱建偉回應,研擬政策時會納入收據、託運單等相關證明,作為農民實際耕作的佐證之一,並配合現場訪視等相關措施。

右起莊瑞雄、蔡培慧、何欣純招開記者會,要求農委會解套農保資格問題。

政府鼓勵青農返鄉應有配套措施

近年來,許多青壯年投入農業,但青年返鄉過程中許多環節仍有瑕疵,蔡培慧表示,政府推動青農返鄉,但相關配套措施卻不到位,過去呼籲農委會應該要協助實際從農者取得農保資格,就是許多青農反應無法順利取得農保資格,不僅缺乏務農的保障,另外在申請農機具、農業設施或天然災害等補助、甚至農民低利貸款更是非常困難。

莊瑞雄指出,去年日本安倍首相敲定農業競爭力計畫,當中保障青年務農,政府必須建立相關資源與系統,尤其青農獨立前三年,政府是給予足夠的支持與保障,這值得我國政府省思。

臺灣務農平均年齡是62歲,農村如何吸引回農、務農,只有政策的引導並不足夠,當年輕人要使用機械協助耕作、或是貸款都需要農保資格。何欣純引述今年Young農通訊在5月份的調查報告,有6成以上的高職農校生有意願在畢業後務農。她呼籲政府更要健全農保與相關福利措施,不僅要保障務農的勞動條件,更要讓務農的年輕人可以在投入農業時有更具體、完善的生涯規劃。

青農吳佳玲希望農委會可以保障實際務農者,不要讓這些人空有熱情務農,但卻因為沒有相關保障而負債累累,最後帶著一顆傷心的心離開農村。(圖片提供/立法委員蔡培慧國會辦公室)

農保資格解套是維護農民權益第一步

何欣純呼籲,農委會在提出讓實際從農者申請農保的機制時,仍需盤點代耕業者,協助他們加入職業工會獲得保障,這些返鄉的代耕業者也算青農一部份,完整保障制度都需要建立。

實際上,部分青農與農業勞工是選擇透過農事類職業工會加入勞保,經勞保局統計:截至本年度10月底,全臺共有76個農業相關職業工會,累計有46,846人次納保。透過勞保獲得職業保障與相關福利,是為實際從農者的另一種選擇,且目前的職災保險系統,也建立在勞保機制內。

「政府農業部門制定支持青壯年歸農的政策方向,就應先面對農民無法加入農保的現況,要保障實際從農者勞動條件,無論選擇投保農保或勞保,讓實際從農者可以依照自身所需條件進行選擇,才是首要目標。」蔡培慧表示,讓實際從農者能夠投保農保僅是確保務農權益的第一步,後續針對農保、農業職災等應該要更加健全機制。未來將會先推動農保的資格認定,第二步則是推動職災納入農保,之後則會針對農民聘請員工耕作遇到保險問題進行解套。

何欣純呼籲,農委會需協助代耕業者加入職業工會獲得保障。(攝影/謝佩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