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吳尚鴻)
新聞
農業部次長、農險基金董事長黃昭欽:氣候變遷衝擊農業 透過農業保險提升農業經營保障

近年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重,使極端氣候發生的頻率上升,參考全球第2大再保險公司Swiss Re在2023年1月研究報告顯示,自2017年起損失多高於趨勢線,且在2021年趨勢線突破1,000億美元,各種自然災害中以天氣災害為主,氣候型災害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已逐漸成為常態,預期年均增長保持5%至7%水準。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聞
損失率偏高等因素影響未來農險 釋迦收入保險之挑戰與精進

臺灣東部濱臨太平洋,屬亞熱帶及熱帶氣候條件,易因季節更迭形成季風、豪雨、颱風等氣候影響,加上山脈地勢引發焚風現象,而造成農業經營損失,農民收入不穩定之現象,要如何運用農業保險政策工具,填補農民因天災或疫病蟲害、產銷失衡等損失。本文將以臺東縣主要經濟作物釋迦收入保險為主題,探討釋迦收入保險面臨之挑戰與精進。

(攝影/吳尚鴻)
新聞
專訪農經學者楊明憲:汲取國外農業保險經驗 因地制宜貼近農民需求

「相較其他國家,臺灣辦理農業保險雖然起步較晚,但也因此可以掌握到各國農業保險發展的趨勢。」長年投入農業保險推廣與規劃的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專任教授楊明憲指出,目前美國、中國大陸等農業大國都是以收入保險為主,而和臺灣條件相近的日本、韓國,也都積極推展收入保險,這些國家的發展經驗都值得臺灣參考。

養豬產業在臺灣農業中屬相對高產值,且豬隻死亡保險為強制投保,運作機制的完善有其重要性。(攝影/馬雨辰)
新聞
政策型農業保險與保險代位──以豬隻死亡保險為例

保險代位為利得禁止原則的下位制度之一,主要作用係於保險事故發生後,避免被保險人自保險及其他賠償制度重複獲得補償。美國學界曾將保險代位制度帶來的種種問題與麻煩,比喻為揭開潘朵拉的盒子,本文將探討保險代位是否應適用於政策型農業保險及其實務執行面臨之問題,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盼逐步完善保險代位於政策型農業保險之運作機制。

結實纍纍的白柚樹。(攝影/黃徹源)
新聞
柚保險之回顧與展望

臺灣位處太平洋亞熱帶與熱帶氣候環境,農業經營常面臨颱風、寒害、豪雨等極端氣候影響,造成農業經營損失,農民收入不穩定之現象,要如何運用農業保險工具達到損害填補,是我們正視的課題,本文以柚保險為主題,探討柚保險回顧與展望。

(圖片來源/豐年社資料照;攝影/黃毛)
新聞
蛋中雞禽流感保險規劃及措施

近年來國際爆發大規模高病原性禽流感疫情,使家禽產業受到重大經濟損失,造成雞蛋供不應求。為降低蛋中雞受禽流感疫病所造成產蛋雞損失,及鼓勵農民投入蛋禽飼養,農業部自112年6月15日起推動蛋中雞禽流感保險,並補助保費60%,只要是符合非開放式禽舍之蛋中雞場均可投保。

(圖片來源/豐年社資料照;攝影/陳偉民)
新聞
豬隻死亡保險強制投保及保險費補助辦法簡介

隨農業保險法於110年1月1日施行上路,又為加強防範非洲豬瘟疫情傳播,訂定發布豬隻死亡保險強制投保及保險費補助辦法自同年5月施行,透過法規制定、保險制度調整及提高保費補助,推動豬隻死亡保險全面納保,為我國第一個全面投保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迄今覆蓋率已達百分之百,有效引導農民妥適處理斃死豬隻,普獲各地養豬農民支持。

(圖片來源/豐年社資料照;攝影/林韋言)
農觀點
從豬隻死亡保險看政策性強制投保之效益

豬隻死亡保險、豬隻運輸死亡保險及乳牛死亡保險三種家畜保險,是我國農業保險開辦最久的險種,開辦目的是為了安定農民收入、穩定農村社會、促進農業資源之充分利用,並兼顧國人食肉衛生安全。就開辦的效果而言,豬隻死亡保險的投保方式,不同於豬隻運輸死亡保險及乳牛死亡保險的自願投保,是否能有效達到開辦的政策目的,值得加以探討。

圖1-梨山農民權益促進會(劉振祥攝)
新聞
【農的N次方】臺灣農村發展的N種可能

從歷史脈絡來說,臺灣農業與農村發展課題,以及農民的主體性建構,是在一次次面對國內外局勢變動的過程中,經由抵抗與調適的雙重策略,不斷回應持續而來的挑戰。未來如何讓有心扎根於農村生活的跨世代居民共同合作,建構吸引人的農村環境和生活品質,都仍有待我們發揮智慧,一起探索農村未來的N種可能性。

新聞
農業保險覆蓋率偏低 農業部:保單設計加強天災連結型 精進理賠依據基礎資料

農業保險自106年擴大推動至今,不計入強制納保的水稻、豬隻保險,覆蓋率僅6%至8%。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29)日表示,依據國外推動農業保險經驗,初期覆蓋率確實成長緩慢,未來保單設計將加強天災連結型,與天然災害現金救助互補,並精進保險理賠所依據的作物產量等基礎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