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率偏高等因素影響未來農險 釋迦收入保險之挑戰與精進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黃徹源、盧奎源、陳昱仁 任職於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

臺灣東部濱臨太平洋,屬亞熱帶及熱帶氣候條件,易因季節更迭形成季風、豪雨、颱風等氣候影響,加上山脈地勢引發焚風現象,而造成農業經營損失,農民收入不穩定之現象,要如何運用農業保險政策工具,填補農民因天災或疫病蟲害、產銷失衡等損失。本文將以臺東縣主要經濟作物釋迦收入保險為主題,探討釋迦收入保險面臨之挑戰與精進。

開辦釋迦收入保險背景及保單介紹

民國105年7月2日尼伯特強烈颱風,造成臺東縣農業受損嚴重,災損金額高達新臺幣12.8億元,占全臺災損總額30.8億元的41.56%,其中主要受損作物釋迦的損失高達6億元,釋迦幾乎全部毀損。為保障釋迦果農經營成果,政府積極推動釋迦保險,在105年開發釋迦收入保險,於106年由農業部核准試辦,至113年已歷經8年,過程不斷精進保單內容,本章節將以112年釋迦收入保險保單內容分析。

釋迦產業發展主要受颱風影響與外銷市場的考驗

(一)釋迦為臺東縣主要經濟作物

臺灣生產的番荔枝俗稱為釋迦,栽培品種主要為大目釋迦及番荔枝雜交種(市場稱為鳳梨釋迦),果實不耐儲運且加工不易,故以鮮食為主。

釋迦符合可保危險的重要特質,包含多數同質的危險單位及損失必須為明確且可衡量的。依據112年農業部農業統計資料顯示,全臺釋迦種植面積為5,205公頃,總產量為19,442公噸,產值約10.5億元,為臺灣重要經濟作物之一,而臺東縣種植面積為4,999公頃即占96%。因臺東縣地形因素,容易受颱風等天災影響,且釋迦外銷集中於單一市場,若通路市場改變易受影響,容易造成農友損失及收入不穩,因此推動釋迦收入保險保障農民種植所得,減少因氣候條件及市場變化之收入損害,是釋迦收入保險主要核心價值。

(二)近年颱風對釋迦產業的影響

臺東縣過往經常遭受到颱風、焚風、低溫、豪雨、乾旱等異常氣候影響,而造成主要災害的原因多以颱風為主,以臺東縣農業歷年損失金額來看,92年至105年間,受到颱風影響的災損金額高達32.72億元,釋迦產業亦受到影響,以果樹倒伏、樹枝斷折及落果損失最為嚴重。另外,臺東縣近年重大的災損,發生於112年的海葵颱風侵臺,造成臺東地區災損達18.5億元,釋迦產業損失8.6億元,占臺東縣總損失46.49%,觀察近年颱風對釋迦災損情形(如表1),可見颱風對釋迦產業風險極高。

資料來源:農業部農業統計資料、本文整理

(三)外銷市場因素

鳳梨釋迦的外銷市場在近年表現波動較大。105年到110年期間,外銷量和產值的變動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儘管106年外銷量降至6,594公噸,產值也減少到約5.2億元,但隨後市場迅速回升,110年外銷量達到16,392公噸,產值達到15.54億元的新高,顯然已成為外銷導向之水果。

然而,中國大陸自110年9月20日起暫停我國釋迦輸入,導致111年外銷量急劇下降至4,180公噸,產值縮減至2.76億元(如表2)。此急遽變化使得農民收入大幅減少,對我國釋迦產業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註:統計年間1 月至1 2 月。
資料來源:農業部農業統計資料、本文整理
註:統計年間1 月至1 2 月。
資料來源:農業部農業統計資料、本文整理

釋迦收入保險保單內容簡介

釋迦收入保險銷售期間約為每年7月至8月,保險期間為1年,當被保險人於契約有效期間內,因氣候條件或市場變化,致被保險釋迦遭遇收入減損達一定程度時,即會啟動理賠,減少營農損失。

(一)保險期間

釋迦收入保險之保險期間為1年。但主管機關得依政策需求,公告調整之。以112年為例,保險期間為112年5月1日至113年4月30日。

(二)保險範圍

被保險人於契約有效期間內,因氣候條件或市場變化,致被保險釋迦遭遇收入減損時;或因颱風、焚風、寒害、乾旱等天然災害,導致被保險釋迦樹體倒伏、死亡而必須全部重新種植時,保險人依保險契約第15條及第16條之約定,負賠償責任。

(三)承保標的

投保標的為大目釋迦及鳳梨釋迦,保障收入作為保險核心,依農民自身需求做選擇。以112年釋迦收入保險投保資格為例:

1.土地坐落臺東縣。

2.釋迦樹齡超過3年。

3.耕作面積達0.1公頃,並依兩品項特性分別設計:

(1)大目釋迦保障程度80%、85%、90%。

(2)鳳梨釋迦保障程度70%、80%、90%。

(四)保費補助

農民於農業部農糧署公告保險費補助受理期間(以下簡稱公告期間),至承保農會投保釋迦收入保險時,同時填具釋迦收入保險保險費補助申請書,由承保農會受理其申請,後續由臺東縣政府及農糧署各區分署分別進行初審作業及複審作業。

以112年釋迦收入保險為例,耕作土地符合政府法令規定者都有補助,不符合者仍可自費投保。除選擇鳳梨釋迦保障程度70%者,農業部補助70%(每公頃補助上限3萬元)外,其餘保障程度,農業部補助50%(每公頃補助上限3萬元)、臺東縣政府補助10%。

(五)理賠計算

當實際收入低於基準收入時,即會啟動理賠,減少營農損失。理賠計算公式如下:

1.理賠金額=(每公頃基準收入-每公頃實際收入)×投保面積×投保比例

2.每公頃基準收入=基準價格×每公頃基準產量×收入保障程度

3.每公頃實際收入=實際價格×每公頃實際產量

4.投保面積:被保險人實際耕種釋迦之面積

釋迦為臺東縣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全臺約96%。(攝影/黃徹源)
釋迦為臺東縣主要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占全臺約96%。(攝影/黃徹源)

釋迦收入保險面臨問題分析

釋迦收入保險自106年開辦至今已8年,過程經歷許多挑戰,例如初期投保率低於5%,經過相關單位持續推廣,雖112年已提升至近40%,仍有半數以上農民未投保。又112年理賠金額達到5.36億元,但是保費調整的幅度未及理賠金額增加的幅度,導致損失率持續上升。另外,除了受到天然災害影響外,田間管理上的道德危險,也可能導致理賠公平性受到衝擊。本章節整理現況分析如下:

一、投保率仍待提升

釋迦收入保險開辦初期,因農民對農業保險的了解有限,導致前4年(106年至109年)投保率皆不到5%,顯示農業保險觀念略顯不足,導致初期推動不易。

然而,近年來因颱風侵襲等天災事件頻繁,對釋迦生產帶來巨大挑戰。釋迦收入保險發揮了風險轉嫁的功能,讓農民了解釋迦收入保險的重要性。觀察112年統計資料,釋迦收入保險投保率已經顯著提升至近40%,共投保1,675件保單,投保面積達到1,921公頃。

雖投保率已有所上升,但仍有60%左右的釋迦種植面積尚未投保,這反映農業保險推廣工作仍應持續努力。此外,保費對於部分農民仍是一個負擔,尤其是小農可能認為保費支出過高,即使政府提供補助,仍無法完全解決保費對農民實質負擔。

二、近3年理賠金額過高,國際再保不易

查106年至112年大目釋迦及鳳梨釋迦收入保險投保理賠情形,110年投保件數急遽增加,理賠金額也大幅提升(如圖1、圖2),且111年及112年投保農民均有獲得理賠,111年理賠金額約4.79億元,112年理賠金額約5.36億元(如表3),連2年大幅增加,引起國際再保人強烈關注,並要求部分品項如香蕉、釋迦理賠限制之不利條件,影響我國農業保險國際再保險安排。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資料來源:本文整理

三、高損失率與保障程度過高的困境

損失率係指保險人需支付的理賠金額與實收保險費金額之間的比例,根據近年釋迦收入保險的數據顯示,近3年損失率皆高達200%以上,導致保費無法充分覆蓋理賠金額,凸顯現行的保單設計在面對天然災害和市場風險時仍有改善的空間。

以112年的釋迦收入保險保單為例,提供了高達90%的保障程度,反映農民僅遭受輕微損失,即可獲得相當比例的理賠金。某些情況可能導致保險人無法有效應對賠付需求。

農業保險自110年分出國際再保市場,釋迦收入保險於110年至112連續3年皆有損失率過高、超賠等問題,引起國際再保人認為收入型保險致災因子範圍過大,同時存在價格及產量兩項變數,另包含天災、疫病蟲害、產銷等因素均無法克服,國際再保人MS Amlin AG、Trans Re、Aspen及Allianz Re紛紛選擇暫時退出臺灣農險市場,埋下未來國際再保險安排的變數。

四、基差風險、逆選擇與道德危險的挑戰

(一)基差風險

以釋迦收入保險為例,基差風險係指當個別農民實際產量,與區域基準產量存在差異時的現象。現行釋迦收入保險以農業部農糧署之農情調查資料為基準,因該保單以鄉鎮市區為保費計算及理賠單位,當部分農民遭受損失較大,但整體區域產量平均後,該區域未達理賠標準,導致個別農民無法獲得理賠,容易因產量調查與個別農民收穫差異引發農民紛爭。

(二)逆選擇

所謂逆選擇係指投保人比保險人更清楚風險發生機率大小,如果保險人對所有投保人收取相同保費,則保險市場會因僅有高風險者投保而導致保險人虧損。

栽培釋迦果樹從施肥、剪枝、授粉、套袋到採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及成本,才能有好的收成,經營管理較好的農民由於有信心因應種植過程中的風險,認為繳納保險費參加保險並不划算,故不選擇投保;相反,經營管理不善的農民,將來減產欠收機率高,則會選擇投保以獲得保障。保險的目的在於分散風險,但當存在逆選擇現象,風險便無法有效分散,這現象在收入型農業保險中容易發生,因為農民對於自身種植情形有較好的掌握度,保險逆選擇的風險應予避免或降低。

釋迦果園植株規劃整齊,有利於田間管理。(攝影/黃徹源)
釋迦果園植株規劃整齊,有利於田間管理。(攝影/黃徹源)
釋迦果樹疏枝是田間管理重要一環。(攝影/黃徹源)
釋迦果樹疏枝是田間管理重要一環。(攝影/黃徹源)

(三)道德危險

危險發生之前提要件是必須出於偶然,若利用保險制度,故意促成保險事故的發生或擴大,此種危險即稱作「道德危險」。

因中國大陸暫停我國釋迦輸入,在外銷受阻、市場價格預期不佳的情況下,觀察經常可見的載運肥料大卡車變得寥寥可數,顯示農民減少投入成本,甚至如疏枝、授粉與套袋等田間管理減弱,意圖使整體產量下降,以獲得保險理賠。因產量結果攸關各區域理賠與否,此舉將會失去保險的公平性,並引發道德危險。

釋迦收入保險精進建議

在當前釋迦收入保險的推動過程中,投保率的提升與損失率的控制儼然已成為關鍵課題。為了加強農民對於農業保險的認知及風險管理意識,積極推動宣導活動及考量國際再保險安排適度調整保單內容,確保農業保險永續發展,必然是改善釋迦收入保險機制重要的一環。希望透過調整保單結構,健全農業保險發展、保障農民的利益、提高農民投保意願,並提升整體釋迦產業的穩定性。

一、強化農民保險觀念

(一)辦理農業保險宣導說明會

初期釋迦收入保險開辦時,投保率皆不到5%,農民對於農業保險觀念不足,為提升農民對釋迦收入保險的觀念,相關單位積極推動宣導說明會,近2年(111年至112年)在主要產區農會舉辦13場次釋迦收入保險說明會,共邀請852人次釋迦農友參與,說明會上除介紹釋迦收入保險保單內容外,亦提供保險費試算及理賠模擬等說明,幫助農民了解農業保險投保與理賠方式。農民透過說明會了解保單內容,選擇適合的保障程度投保。經過努力推廣,至112年釋迦收入保險投保率已達38%,顯示農民已提高對釋迦收入保險的認同感。

(二)增進農民風險管理意識

釋迦收入保險的核心理念,即當產量或收入減少達到一定標準時,保險將依據保單條件提供相應的理賠金額,為農民提供經濟上的保障,進而提升農業經營的穩定性,促進農業的永續發展。

隨著農民對保險觀念的深入理解,可提高農民風險管理意識,將釋迦收入保險視為營農過程的重要風險管理工具,使農民在面對天災發生和市場波動時,作為損失填補的最佳策略。

二、調整保險金額

因目前釋迦收入保險損失率偏高,為求保險損益兩平永續經營,可以透過損失率法,分析過去的理賠經驗檢討釐訂保費,以適足的費率支應未來可能的損失。然而,提高保費亦造成政府財政負擔及農民自付保費大幅增加,為了避免上述不利因素影響投保意願,建議透過調降保險金額,採不足額保險方式,有效控制損失率,同時可降低每公頃總保費,除有利於縣市政府緩解財政支出外,也可減輕農民自付保費與理賠金額維持損益平衡。

三、調整保障程度

以112年釋迦收入保險為例,提供農民高達90%保障程度的選項,表示農民當年收入低於基準收入的90%時,即可申請理賠,過高的保障程度會導致道德危險增加,也會造成農民所需負擔的保費過高。

瑞士再保險公司(Swiss Re)曾表示,釋迦收入保險存在保障程度過高問題;另怡安保險經紀人(Aon)於113年9月辦理國際研討會時,與會相關再保人皆關切釋迦收入保險損率過高。又查日本共濟及韓國收入保險規定,保障程度最高均不超過80%,以免保障程度過高容易啟動理賠,考量國際再保險人均關切釋迦收入保險保障程度過高問題,並參考日韓農業保險做法,建議適度調降釋迦收入保險之保障程度。

112年度釋迦收入保險宣導說明會,釋迦農友出席踴躍。(攝影/盧奎源)
112年度釋迦收入保險宣導說明會,釋迦農友出席踴躍。(攝影/盧奎源)
農業部農金署、臺東農改場、臺東地區農會及專家學者出席112年度釋迦收入保險宣導說明會指導。(攝影/盧奎源)
農業部農金署、臺東農改場、臺東地區農會及專家學者出席112年度釋迦收入保險宣導說明會指導。(攝影/盧奎源)

四、評估釋迦收入保險轉型為氣象參數型

釋迦收入保險保單設計皆係以各鄉鎮市區域農情調查資料,作為費率及理賠計算之基礎,因部分鄉鎮市種植面積甚小,未符大數法則且易引發道德危險之疑慮,因此建議評估透過調整釋迦保單結構,永續農業保險健全發展。

保單開發須符合簡明可行原則,並且盡量減少基差風險、逆選擇及道德危險問題。現行國際農業保險以參數型為主流,就目前推動經驗及國際再保人回饋意見,建議將釋迦收入型保單轉型為氣象參數型,分析如下:

(一)避免產量所造成之基差風險

收入型保險承保風險包括天災、疫病蟲害及市場波動等因素,且理賠係以鄉鎮市區域為基礎,存在基差風險問題難以克服,建議將釋迦收入型保單轉型為氣象參數型,開辦初期可擇定單一主要致災因子,如風速做為理賠標準,後續依實際需求再逐步擴增其他承保事故,如雨量、溫度等,亦可提供農民較完善的保障範圍,並透過增設氣象站或利用氣象網格技術,減少基差風險。

(二)避免逆選擇現象發生

因投保人比保險人更清楚風險發生機率大小,如持續以收入型保單辦理,自身種植情形不佳的農民,會選擇投保釋迦收入保險預期獲得理賠。以氣象參數型保險設計保單,因理賠標準是以氣象署氣象站數據資料作為依據,公正客觀,與個別農民收穫量無關,可避免逆選擇。

(三)避免道德危險發生

危險係指因不可預料或不可抗力之事故所可能產生之損失。當釋迦市場價格低迷時,容易誘使農民利用對釋迦果樹的田間管理,故意促成保險事故的發生或擴大,如施肥、疏枝、授粉、套袋等不作為,導致產量減少,以獲得保險理賠。以氣象參數型開發釋迦保單,係利用氣象署公布氣象資料做為理賠標準簡明可行,可規避道德危險情事發生。

目前國內多數商業型果樹保單均為氣象參數型,例如:梨、木瓜、柑橘、蓮霧及番石榴等品項,特色為災害發生後可即時理賠,農民較有感,且無須派員實地勘災,氣象資料具有公正客觀性,相關行政管理成本低,實際上較為可行。

結語

釋迦作為臺東縣主要經濟作物,面臨了天然災害和市場波動的雙重風險。為保障農民收入,農業部推動釋迦收入保險,作為農民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另近年受天災頻繁及市場波動因素影響,理賠金額及損失率大幅升高,且存在無法有效克服的基差風險與道德危險之挑戰,亟待持續提高農民風險管理意識,優化保險架構。

釋迦收入保險係以各鄉鎮市區為基礎及農情調查資料,作為費率及理賠計算,因部分鄉鎮市種植面積甚小,未符大數法則。考量國際再保險人意見、收入型保險存在基差風險、逆選擇與道德危險之不可控因素,因此建議評估透過調整保單結構,改以氣象參數型保險提供農民投保,以利農業保險健全發展。

最後,釋迦收入保險近幾年在穩定農民收入及釋迦產業發展方面,提供重要支柱,但也造成損失率偏高及國際再保人退出國內農險市場等問題,主管機關已逐年調整保單內容,期望使保費長期能達到收支平衡目標,讓保險制度永續發展,另外將透過精進保單更貼近農民需求,來增加農民投保意願,並與農友、農會以及相關主管機關共同努力,持續推廣釋迦保險,協助農友們穩定營農所得!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參考文獻

  • 中華民國財政部關稅署(2024)。海關進出口統計。取自web.customs.gov.tw
  • 王正敏、莊惟安(2024)。考察韓國農業保險制度及發展概況。財團法人業保險基金。
  • 江淑雯(2024)。臺灣釋迦產銷概況、面臨挑戰與未來展望。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
  • 林耀東、李貞妤(2023)。考察日本農業保險制度及發展概況。財團法人業保險基金。
  • 楊明憲(2023)。臺灣實施作物收入保險之回顧與發展-各項作物收入保險簡介。
  • 農業部(2024)。農業統計資料查詢。取自https://agrstat.moa.gov.tw/sdweb/public/inquiry/InquireAdvance.aspx
  • 農業部(2024)。農業統計年報。取自agrstat.moa.gov.tw/sdweb/public/book/Book.aspx
  • 農業部農糧署(2023)。112年海葵颱風農業災情報告。
  • 農業部農糧署(2024)。農情報告資源網。取自agr.af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