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農傳媒 第 296 頁
友善海洋經濟,漁電共生建立新養殖模式
全球高度重視潔淨、環保的綠色能源,政府於去年啟動國家能源轉型,主力發展太陽光電、離岸風電,預計在2025年達成太陽光電20GW、離岸風電3GW的設置目標。
整合產業專長,循環農業延伸新農業價值
碾完米剩下的稻殼、修剪後不要的果樹枝條與竹子、取出果肉的菱角殼等廢棄資材,看似無用,但經過低氧環境燃燒後,形成多孔隙的生物炭,能發揮封存炭素、改良土壤、除臭、提升炭匯儲存量等多樣功能。
【動物主場我來挺】公民科學力量大,大數據讓路殺成為大家的事(下)
因應2017挺挺動物生活節主題專區規劃,動物當代思潮特與農傳媒、挺挺網絡社會企業合作,開闢【動物主場我來挺】系列專題,包含金門、小琉球、龜山島等地的野生動物救援行動,以及里山龍貓森林計畫、動物的路殺大調查、友善石虎農作等發生在農村與郊野的動物議題,歡迎持續鎖定。
【動物主場我來挺】公民科學力量大,大數據讓路殺成為大家的事(上)
豬糞變綠金,沼氣發電達成循環經濟
在農作物的生命週期與農事運作過程裡,藏著循環商機。政府正計畫導入臺灣產業已有的專長,發展綠電、將廢棄物再生為資源,創造農副產品新價值、建立友善地球的經濟模式,讓農業成為循環經濟的典範。
用App找到與你速配的流浪狗,4Pet贏得農創松最大獎
這周末兩(9日、10日)天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臺北創新實驗室舉辦長達33個小時「2017農業創新黑客松」,以「今日不挖土,我們挖資料」為口號,吸引來自臺灣各地的參賽者組隊報名
朝陽中的紅寶石,大專生用創意行銷玉井芒果
洄游,是生命為了尋找更好的養分而進行的一種遷移現象。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已連續7年舉辦「大專生洄游農村競賽」,為的就是讓青年活力走進農村,發掘更多永續經營及未來發展的潛力。
【飽讀好書】當水母佔據海洋
我們推薦這本書,因為—— 當海洋中只剩下水母這種神祕生物時,牠們的出現與大爆發,代表接著是生態系的崩潰。水母的故事是海洋的故事,告訴我們海洋的歷史和未來。
【有毒植物】撞臉百合花,大花曼陀羅全身是毒別亂摘
新聞曾報導,高雄地區有對老夫婦因相信坊間偏方,摘取大花曼陀羅的葉片燉煮成藥湯飲用,差點送命而緊急送醫。
【農百科】冬令進補,老中青三「薑」來報到
氣溫下降,菜市場成堆的老薑熱鬧上市,街邊薑母鴨店的紅燈籠也一間間亮起。臺灣日常飲食裡不可或缺的薑,你了解多少呢?趁著低溫來襲,窩在家裡喝杯薑茶,順道看看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