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吉採收一機到底,80倍效率力抗缺工

文、攝影/ 林宜潔

甘藷收穫不再追工,收成新機初亮相

「以前人力充足,你要收成(地瓜)的時候到廟口廣播,哇,一下子就來了幾百人。現在,要找幾十個人都很困難。」負責此次新機研發的桃園農改場副研究員邱銀珍如是說。

農村勞動力不足是近年臺灣農業發展的熱門議題,尤其是正值採收季節,需投入大量人力的作物——地瓜,缺工問題更加明顯。前天一早,數十位新竹竹東附近的地瓜農紛紛聚集到產銷班,就是要看看由邱銀珍帶來的年度新禮「曳引機附掛甘藷去藤收穫一貫作業機」,實際下田展示,到底運作效果如何。

新作業機體積不大,能直接附掛在曳引機後方,農友使用上十分方便。

去藤挖掘一機到底,比人工快80倍

目前採收地瓜雖有機械輔助,但採收必須要分段,先去藤,再挖地瓜,桃改場投入一年研發,將去藤跟收穫二合一,事半功倍,最快運作速度1小時約可收穫2分地,是人工收穫的80倍。收穫一分地成本約400元,人工需6千元。如普遍使用,不僅能解決結構上的缺工問題,也大幅降低採收時間與經濟成本。

竹東鎮雜糧產銷班長莊正燈目前採用舊型分段式的機械採收,第一段先以去藤機斬斷地瓜藤葉,第二段再開挖掘機進場將地瓜翻至地面,最後再以人工進場撿拾。機器分段來往費時不說,操作也十分耗神,最忙時兩天收一次,一次約收0.05公頃地。

新機器不僅省時又省力,前天在莊正燈田裡舉辦觀摩會時,獲得現場數十位農民大好評。「很好啊!很方便又很快!」許多人恨不得機器開到自己田裡,開玩笑說,「先給我用用看啊,需要改的部分我會馬上回報,讓邱博士這邊有機會能調整。」從看到機器運作實況後,莊正燈笑容沒停過,農友們也紛紛表示,希望產銷班以後有機會買一臺,成員們就可以輪流用。

新型作業機結合了去藤與收穫兩種功能,此為前端的提藤切刀組。

外觀不破皮,賣價不打折

先前曾有將地瓜翻出地面後,透過輸送帶集袋,省去人工進場撿拾的甘藷收穫機。然而,輸送過程中免不了碰撞,地瓜外皮一破,價格也跟著掉。

為了保持外觀完整度,此番設計捨棄運輸鏈集袋機制。由機器完成去藤與挖掘作業後,仍以人工進場收集。此來可以減少甘藷相互摩擦的機會,維護出貨品質,降低農民採收過程的損失,也能提高商品價值。

收穫的地瓜外觀完整無破皮,農民才能賣個相對的好價錢。

造價親民,推廣有望

對比目前去藤機一臺約十幾萬,挖掘機三十多萬的成本,此作業機目前初估造價約在二十多萬,如能成功量產,售價可望再往下調降。

不僅價格親民,這臺新機的體積不大,長150公分,寬116公分,高120公分,操作使用上皆十分靈活,適合小農使用。

新機下田,農民們紛紛圍上來看,桃改場邱銀珍副研究員為農民解說作業機運作原理。

此次示範,因連日下雨造成土壤過於濕軟,土塊在採收過程容易堆黏在犁板上,造成操作時有些微不順。留意採收時的土壤狀況,或將是此作業機的一小限制。

邱銀珍表示,作業機專利核定已於上個月送出申請,預計明年初就能辦理技轉,目前已有廠商上門表達生產意願,相信能成功讓這台機器進到農民田裡,發揮它最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