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出於農】原來農業沒有那麼浪漫——那羅有機青農經驗談

內容提供/ 《鄉間小路》 文、攝影/ 徐清銘

打卡上班,是公司派任務;從事農業,出考題的卻是大自然。這可不像仁慈、寬厚的老闆,大自然提出的難題一籮筐,農業新鮮人若缺少心理建設,下定決心接受挑戰,很容易就跟這產業說再見。從農3度寒暑,徐榮偉對此有深刻體認,面對大自然無時無刻派出的功課,他說:「還能怎麼辦?就是做啊!」

3年時間,規模大10倍

徐榮偉的話中,帶些「過河卒子」只能往前衝的忐忑,但其實更多的是信心與意志。3年前返鄉創辦「雅葳農莊」,從2分地起步,在短短時間之內,農莊已經擴張將近2甲;倍數成長的成績,顯示徐榮偉已通過大自然的入學考。

徐榮偉出生於新竹縣尖石鄉那羅部落,卻是個在臺北都會長大、求學、工作,十足的都市人。原本的他對於農業相當陌生,返鄉扛起鋤頭時,還因不知道鋤頭的泰雅族母語為「軋那」,而被親友消遣一番。

回顧從農的心路歷程,徐榮偉以「因緣俱足」形容。他原在臺北從事系統櫃設計丈量、下料施工等工作,過了多年打卡上班的刻板日子,漸漸浮現自創事業的念頭。這時,父母剛好從職場退休,搬回故鄉那羅,享受山居的恬靜生活。徐榮偉設想,故鄉天地遼闊,從事農耕大有可為,而且也可以就近照顧父母,一想定,便立即付諸行動。

那羅山清水秀,景緻秀麗。

從農初體驗,慘澹收場

雖是農業新手,徐榮偉一上路就挑戰有機路線,而且腳步迅捷。2014年4月,他報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農業基礎課程,接著到一家溫網室蔬菜農場實習;9月,他揮別生活了30多年的繁華都會,回到出生地那羅部落創辦「雅葳農莊」,開始農耕生涯。

從有機切入,毫不考慮慣行,一來是認同有機理念,其次是看好其發展性。徐榮偉表示,他有位堂兄在五峰鄉種植有機蔬菜,廣受歡迎,有機商店一上架就被掃空是常有的事。有了範本可循,他更加堅定方向,但雖然他有備而來,起步仍然滿地荊棘。

徐榮偉從荒蕪已久的2分大祖傳農地開跑,偕同父親披荊斬棘整地復耕,從8公里外接引山泉水灌溉,播種高麗菜。兩人勞心勞力,足足忙了6個月,但營收卻只有2萬出頭,平均每人月入不到2千元。

察看高麗菜生長態勢是徐榮偉的例行工作。

大自然考驗接力來襲

下一回合,他分2批種了1萬5千株包心白菜,沒想到猿葉蟲肆虐,前批7千株被吃光光,後批雖因氣溫轉涼、蟲害收斂,但種下8千株,收穫也不過10個菜籃。

從農初體驗,成績慘澹,徐榮偉切身感受大自然給的嚴峻考驗,除了各式各樣的蛾蝶蟲菌之外,喜怒無常的天氣更令人難以消受,即便後來栽培管理越來越上手,大自然的戲弄也從不罷手。

去年初的「霸王級」寒流,讓那羅降下大雪,積雪5天才消融,蔬菜凍得奄奄一息。接下來,颱風接二連三報到,徐榮偉種了3回高麗菜,無一倖免;從7月至11月,他耕鋤重來一遍又一遍,每個月進帳不到1萬5千元,即使不算自己及父母的勞力付出,苗種、有機肥料、防治資材、外聘工資、貸款利息可一個錢也不能少。

他坦言當時壓力很大,一而再的考驗接踵而至,若是決心不夠,很可能就與農業從此道別了。

徐榮偉的父母、親友是他在從農路上的堅強後盾。

作物輪作,對應在地環境

面對大自然一連串的考題,「還能怎麼辦?就是做啊!」停頓發愁、哀聲抱怨,都無濟於事;唯有鬆土插苗、揮汗再戰、從做中學,終究才能有收成。

目前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徐榮偉借助蘇力菌、黑殭菌等有機資材,降低蟲蛾數量,為患不致太嚴重,尚有不錯收成。另外,輪作亦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雅葳農莊的輪作安排,以高麗菜、玉米,還有高麗菜、南瓜兩相輪種,對應在地環境調整。

除此之外,作物栽培時程也很重要。雅葳農莊栽培品項以喜歡涼冷氣候的高麗菜為大宗,然而比起花蓮的秀巒、司馬庫斯多在1千公尺以上,雅葳農莊所處海拔約700公尺,

處於尷尬位置,夏季栽培難度更高,口感也沒有花蓮軟;冬季生產,則得「強碰」中南部平原的高麗菜大軍,價格沒得跟人家比拚。

有機栽培的菜葉,坑坑洞洞在所難免。

菜價低賤,農人心酸酸

但反向思考,夏季期間,雅葳農莊生產的高麗菜比平地更有品質優勢;冬季,花蓮的有機高麗菜田原則上休耕,以避開平地大軍。

妥善安排栽培時程,讓不高不低、尷尬的海拔高度,有時反而左右逢源、冬夏通吃。當然,這是以樂觀角度看待,為了提升競爭力,徐榮偉將設置冷藏庫列為今年首要計畫,一旦冷藏設施就位,產銷多了彈性空間,就不必與平地高麗菜硬碰,栽培安排以品質優先,便可以挑選最合適的時節。

暖冬效應影響,邁入4月,高麗菜價格仍然在低谷徘徊。面對滿園蒼翠、飽滿的高麗菜,徐榮偉不免發愁,即便是有機好菜,遇上「菜土」之際,照樣難過。

4月初,他參加一場農產展售會,主辦廠商打出消費滿300元就送高麗菜的促銷,他深感攤架上的高麗菜品質再好、再有機,也拚不過「免錢」的,只好摸摸鼻子、早些下架。不過,相對於起跑時,全然不知市場在哪裡的窘境,當前的失衡狀況還算是「小兒科」。

雅葳農莊會以玉米與高麗菜輪作,蟲害不致太猖獗。

政府使力,小農市集助益大

行銷向來是有機農業的重要課題,剛起跑時,徐榮偉不知道通路在哪裡,只好土法煉鋼,白天就在菜園忙碌,晚上載著高麗菜到尖石鄉溫泉區入口,1顆、2顆地叫賣。直到第1屆「竹縣青農」成立,徐榮偉與新竹縣農會接上線,助力源源湧入,也有了展售據點,就位在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的小農市集,並一步步輻射出行銷網絡。

如今,行銷大致無需煩憂,徐榮偉得助於新竹縣農會甚多,他特別感謝供銷部主任吳芳玲,雖然屆臨退休,仍然傾盡全力協助青農布建銷售點,包括台積電廠區、希望廣場等地都一一跨進,也即時傳遞各項產銷活動、情報,讓青農隨時掌握最新資訊。徐榮偉以「竹青之母」尊稱,禮讚吳芳玲對於青農的熱忱與協助。

徐榮偉觀察,新竹地區的農產直銷系統發展快速,北埔、關西、新埔等地皆有直銷站,對小農幫助相當大,不妨善加運用。

過來人經驗談,紮穩基本功

回顧3年來時路,酸甜苦樂一言難盡,徐榮偉的感想是:「從農,不要有當員工的想法。」想都別想準時上、下班,因為菜、蟲可都沒有一例一休;田裡忙到三更半夜,天還沒亮,又得撐著睡眼起床送菜,這種生活不是偶一為之,而是平素常態。從農是獨立創業,一切疑難困境都得自己承擔解決。

對於有意踏入農業的新人,徐榮偉忠言,想法不要過於天真浪漫,科技一日千里,農業未來發展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但生計就在眼前,種出的東西得先能換得預設的收入、填飽肚子才行;若是換不出來,下一批苗種、肥料、資材都在伸手討錢,才不管你口袋空空。紮穩基本功,先把養活自己的東西種出來,才有餘裕想像天邊的彩虹。

坊間常見百萬青農的報導,他認為各行各業必然是成功的在前面衝,因此不要只看到臺前的光鮮亮麗,青年從農必須仔細評估規劃,謀定而動。若是全然的門外漢想踏進農業,上課學習、打好基礎絕對不能少,且農業改良場、農會系統,豐厚的資源可提供很多幫助。

露地栽培,與大自然共舞

徐榮偉慶幸,轉進農業獲得外界諸多助力,父母、阿姨、舅舅等更是他的堅強後盾。從花花都會回歸恬靜原鄉,正值青春壯盛之年的他,並不覺得不適應,反而吃慣了原鄉蔬果的天然清淨,有時到臺北訪友聚餐,餐廳中味道濃重的蔬果沙拉,常讓他難以下嚥。他形容,味覺的感受已經「回不去了」。

從2分地到近2甲地,雅葳農莊成長快速,徐榮偉不打算放慢擴張的腳步,但並無興建溫網室的計畫,將繼續與大自然共舞。跨進農業領域,徐榮偉顯然已通過入學考,但要說前景一片平坦,當然言之過早。大自然的考題從不停止,徐榮偉秉持著「就是做啊!」的積極態度面對,他相信在他的田地裡,沒有解不開的考題。


青農簡歷

青農姓名:徐榮偉

從農時間:4年

有機驗證機構:寶島有機農業發展協會

特殊事蹟:第3屆百大青農

代表作物:高麗菜、短期葉菜


相關資訊

雅葳農莊 

地址:新竹縣尖石鄉錦屏村那羅229-1號

電話:0937-142-757

(本文轉載自《鄉間小路》2017年7月號,原文標題為〈農業新手挑戰有機耕作——雅葳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