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制後預算受各界監督,讓水利會運作透明化

企劃製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農委會規劃將農田水利會改制為公務機關,引發不同評價,掌握南臺灣灌溉水重責大任的嘉南農田水利會則大表贊成,會長楊明風表示,嘉南農田水利會長期以來經費不足,必須運用剩餘款或清查土地變賣或出租,想辦法多角化經營,但外界對此不了解,質疑水利會賣水給工業,改制後可以檢視政府施政成果,受民意機關監督,讓財務更透明公開,解開大眾疑惑。

灌溉面積廣大,必須自籌人事費4

1975年政府為健全「農田水利會實施要點」的施行,在有效運用水資源與兼顧營運便利的考量下,以水系為主,將以濁幹線灌溉系統為主的雲林縣,從以烏山頭水庫與曾文水庫為主要水源的嘉南水利會劃分出去,自此嘉南水利會的管轄範圍則涵蓋了北至北港溪、南至二仁溪,灌溉面積有7萬5千公頃。

若以灌溉面積以及會員總數約有28萬人來看,嘉南水利會可說是全臺最大的水利會,為了讓水公平分配,嘉南水利會基層有一批掌水工,目前人數有1,300名,但一直以來,囿於經費,掌水工做著無分日夜要出來巡水路、協助維護管理田間末端水路並調配日常用水的工作,卻只能支領每日850元的日薪。

水利會的主要收入是依靠會費,目前雖是由政府代農民繳會費,但僅代繳4億6千多萬,以水利會現有的編制內600多位員工再加上編制外的掌水工的薪資,一年人事成本就要9億,將近4億元的缺口,水利會要自己想辦法補足。此外,水利設施的整修與維護也需要錢。維護經費中的40%~45%是由政府補助用來維護改善大型工程(如水庫),其餘的是用來圳路的更新改善、防漏減漏工程的進行,而這就需由水利會自籌。

放水門是應付緊急狀態時,將過多的水量引入大排,此與一般用於灌溉用的給水門不同。

楊明風表示,為了湊到這麼大筆的自籌款,水利會只能吃老本,運用剩餘款或清查土地變賣或出租,並想辦法多角化經營,如利用現有的水力發電與未來在水庫架設太陽能板賣電給台電,工廠排水會搭借水利會的排水路,即可收取搭排費,以及根據水利法,在不影響農民用水的前提下,調度農業用水予工業用水時收取補償金等。

對於有環保團體質疑補償金的用途,他表示,嘉南水利會大大小小的水路加總起來有1萬8千公里,足以繞地球一圈半,這筆補償金悉數用在圳路的改善上,而且水利會的預、決算一直以來都會送到農委會報備。

他進而提到,這也是為什麼他支持水利會改制,「改制後,可以檢視政府施政的成效,且在更具有民意的機關監督之下,財務更透明化、公開化,水利會當然很樂意來做這些事,讓大家的存疑能夠解開。」

嘉南農田水利會長楊明風認為,改制後可檢視政府施政成效。

掌水工要保留,改制後要增進員工福利

另一方面,因為經費有限,一直存在現有員工退休金提撥不足的狀況,楊明風原本憂心員工會領不到退休金,將來改制後,相信由政府來負擔最後的撥補責任,員工會更有保障。

許俊明擔任嘉南農田水利會朴子區竹村工作站馬稠後水利小組長已有40餘年,他也認為,水利會改制是件好事,但政府要照顧到水利會員工的權益,若改制後反而將水利小組的編置取消,那麼若無人在基層協助管理水圳與配水,農民將有不知何時可用水、哪裡有水用的問題。

1936年出生的顏瑞雲,不只擔任朴子區樹林工作站下溪洲水利小組掌達40餘年,更身兼掌水工36年。他表示,掌水工作辛苦,因一旦分區輪到灌溉水,水是24小時流動,縱使半夜也得拿著手電筒行走在田間小路中,去巡水路,更不用說遇到颱風來襲,豪大雨中也得去觀看水路是否需要開閘門排水,而這樣的工作狀態是年紀愈大風險愈高。

雜糧農顏瑞雲擔任水利會小組長並兼任掌水工,高齡81歲的他,每日都要踩上數階來控制水門。

顏瑞雲憂心,農村聘請雇工的日薪都已達千多元,若仍以日薪850元找人掌水,恐怕難找到人接手,呼龥政府在改制過程中要重視水利會員工的權益,並提升掌水工薪資,也希望改制後政府能提撥更多經費到各個基層工作站,儘快促成各大小水路的改善工程,減少農民在用水上的抱怨與投訴狀況。

此外,楊明風表示,尤其現在氣候變遷下,缺水頻率更高,更要加強圳路的更新改善與防漏減漏工程,這都需要龐大的人力物力,「若政府能全面介入與負責,對農民來講,是正面的,我一直強調這是好的,政府的力量一定是比水利會更大。」以往遇到偷排放汙水時,水利會僅能向警方或環保局檢舉,跑完流程,汙水早已不知去向,而錯失能在第一時間取締的機會,未來改制,水利會即可擁有公權力即刻取締。

稻農許俊明表示位於水(路)尾(端)的農地亦有無水可用的問題。

水利會資產處置,籲納入農民推派代表

有些水利會憂心改制後水利會原屬於全體會員所有的自有資產,不知被如何運用,楊明風提出個人建議,既然農委會已承諾會成立專款專用的基金會來管理,何不也納入農民推派的代表或專家學長共同參與監督,減少疑慮。

對於農田水利會建議,出身臺南市基層民意代表的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強調,原本的工作站都會保留,水利會現有資產在成立基金會時,會邀集水利會和專家學者討論如何管理。

李退之說,自己是出身曾文溪以北的市議員,和嘉南農田水利會淵源深,知道水利會的辛苦,許多農民早期捐助給水利會的資產,具有公共性,水利會會員長期以來也受益於灌溉服務,未來改制後,會專款專用,將這些資產運用在水利事業。

他強調,隨著臺灣都市化,水利一定要一體化,現在臺灣水不夠用,必須讓水資源運用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