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傳媒

農傳媒 image
  • 4081 文章

「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全面啟動,獎勵農友種好糧、顧好田

為鼓勵農友轉作進口替代作物,同時提供稻農繳交公糧以外更多元的選擇,農糧署 2018年開始全面推動「對地綠色環境給付計畫」。

新型紙箱技術研發,創蝴蝶蘭海運外銷佳績

蝴蝶蘭多年來一直是臺灣最大宗外銷花卉,其年出口值占總外銷花卉55%以上。外銷蝴蝶蘭以貨櫃海運為主要運輸方式,有時甚至需要在無光線的黑暗貨櫃中貯運超過1個月,如何降低損耗率便成了重要課題。

取經橄欖油,品評苦茶油

黑心油風暴後,民眾紛紛注意起油品安全,苦茶油因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加上冒煙點高,適合臺灣人習慣高溫的烹調方式而受到矚目,更有「東方橄欖油」的美稱。

placeholder-light

【2017十大神農】陳添麒:生命力與作物齊發,峰迴路轉的薑黃伯人生

臺東樂山,有片依山勢種植的薑黃田,滿園翠綠生機,而這也是陳添麒生命的轉捩點。他的人生從 50歲那年,開始峰迴路轉——無意間發現薑黃神奇的生命力,讓 70歲的他仍朝氣勃勃地投入種植與研究,一點也不輸給年輕人。陳添麒有了「薑黃伯」的暱稱,也改變了他人生的下半場。

全臺擴大減塑,麵包咖啡店全入列

環保署自 107年 1月 1日起擴大限制7大行業使用購物用塑膠袋,期望以法令引導店家提供環境友善的產品,養成民眾自備購物袋的習慣,達到垃圾減量。

【發現臺灣農業競爭力】堅持有機,種出觀音好筍

穿越觀音山蜿蜒的山徑,一路竹林蓊鬱,風光盡展於藍天綠地間。行到盡頭處,觀音足下,五股區蔬菜產銷班第 10班 21位班員在此安居樂業。

placeholder-light

【2017十大神農】歐陵合:養鴨王的金牌功夫,成就高品質好蛋

一句「我養鴨,鴨養我。」道盡了屏東鴨農歐陵合的一生。從民國87年接手浤良蛋行,他一步步,將一家傳統的家庭式工廠,轉型成擁有多項國際認證的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placeholder-light

【2017十大神農】鄧國權:英雄十年磨一劍,礪得美人茶飄香

東方美人茶的茶菁取自不噴農藥的茶樹,嫩芽經茶小綠葉蟬吸食叮咬(即茶農所說的「著涎」),因而長不大、萎縮捲曲成黃褐色葉片;其茶色呈琥珀色,有獨特蜂蜜甜香及熟果味。而在臺灣,苗栗頭份茶農鄧國權是能將這獨特風味發揮得淋漓盡致的茶農之一。

【飽讀好書】樹之歌: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的哲學思索

我們推薦這本書,因為——

相傳距今1,500年前某一日,日本福井地區的岡太川上,出現一名女子,教授了當地窮困村民造紙的方法,此後這裡變成了有名的「越前和紙」產地,而「川上御前」成了人們信奉的紙神。

placeholder-light

【優秀農業人員】胡凱康:活用分子標誌技術,從基因解密臺灣米滋味

吃飯皇帝大!米飯是臺灣人的重要主食,我們感謝辛勤的農民揮汗照料田間的稻作,但其實在稻農背後,還有一群研發育種改良的幕後功臣。專家各司其職,費神地育出新品種、鑑定好品種,守護臺灣專屬的米飯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