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得合格,加工場所要規格:陳稼莊果園以「農業聚落」聰明協力

陳稼莊果園位於高雄市鳳山區的自有食品加工廠中,工人從冷凍庫取出一大袋桑椹傾倒入鍋,與不漂白冰糖一起熬煮,仔細控制火候以確保風味。趁著沸騰,趕忙移至包裝區,一勺勺舀進已殺菌的玻璃瓶中,瓶裡冒著熱氣,工人得立刻封上瓶蓋。此時鍋下仍以溫火緩緩加熱,使桑椹醬處於沸騰狀態。

業務經理陳柏璋解釋,這就是不添加防腐劑,卻也可以常溫保存2年的「熱充填技術」。加工廠生產的果汁、果醬,得以最新鮮的狀態運至國內各大有機商店,並出口至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少量運至美國、加拿大、澳洲、日本及中國等地。

家庭式工廠再升級,資源、專業、通路到位有基礎陳稼莊果園由陳柏璋的父親陳坤生於1989年成立,果園成立前,陳坤生經營的養雞場被地主刻意漲租而收回土地,因而回到故鄉臺南市鹽水區坔頭港,改以自然農法種植桑椹。當時沒有農會、盤商會來收購桑椹,但他並不以為意,早已打算用於加工,只是當時探詢的數家果汁加工廠僅使用進口濃縮果汁還原加工,考量加工廠設備無法滿足所需,眼看隔年第一批桑椹就要採收,只好硬著頭皮自行加工。

部分產品須以人工貼標,先貼瓶蓋至瓶身的黃標,再圍著瓶身貼標,確保未經開封。

後來由太太洪秀淑精心調製成桑椹果汁,送予親友品嚐後備受稱讚,但另一個回饋則是:「太容易發霉了。」常溫保存不易,是農民自製農產加工品最常遇到的問題,若要產品化,這問題非得克服不可,陳坤生不斷地思索,靈機一動想到「熱充填」,將常溫保存期限從 1週延長為至少3個月。也因此有信心拓展客源,從既有人脈著手,一路獲得關注環境的主婦社團下單,並開始鋪貨到各大有機商店上架販售。

陳柏璋畢業後立刻回家協助經營加工廠,他感念地說,與其他經營品牌且想打入通路的農民相比,約30年前父親已創立品牌並打入各大有機通路,使他能站在這個基礎再往上升級。

然而,當時經營的只是家庭式工廠,員工多是自家附近的鄰居阿姨們。在法規與食品安全要求尚無今日如此嚴格,沒有工廠登記還不是問題,但時代已變,加工食品上架販售或出口外銷,工廠登記已變成基本條件。因此,當他提出貸款購置廠房的構想,不與銀行打交道的父親強烈反對,但只用「現金」是不可能在寸土寸金的合法工業區買到廠房,他形容這是一場「家庭革命」,而最終父親還是點頭同意了。

加工單打獨鬥不傻, 分段合作更有力

考量空間適中、不能與易製造汙染的工廠為鄰、為了讓現任員工就近工作,花了3年才找到合適廠房。隨後,陳柏璋發現經營成本立刻向上拉高,工業區電費、水費計價比家庭式工廠來得貴,且設備愈多,這兩項基本支出就愈多,接著還有地價稅、房屋稅、廠房折舊保養費等支出。雖說如此,他仍慶幸當時下了決心跨出這一步,否則以當前工業區土地的上漲幅度,他絕對買不下去。

陳稼莊果園維持傳統,以人工熱煮桑椹,較容易控制火候確保風味。

食品加工真的不簡單,陳柏璋語重心長。單以容器而言,果汁、醋的加工品就要選用耐酸、耐鹼、耐熱的玻璃瓶,但也較貴;玻璃瓶上的回收標章須支付規費才能印於標籤;營養標示規範常變動,少一格或多一個點就違法;只是當個農民不用繳稅,若有營業則有營業稅。

承擔更多成本、應付法規、開始繳稅,這些林林總總加起來的困難,的確會讓有意朝農產加工發展的農民卻步。但陳柏璋認為,生鮮農產品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從 事二級農產加工有助於延續銷售。他也觀 察到並不是每個農民都有能力或精力處理加工,因此他提出「農業聚落」概念,採行分工合作,耕作歸耕作,加工歸加工。

以農業聚落為概念,陳柏璋曾與種植玉荷苞、橙蜜香番茄的農民合作,由他協助加工開發果汁、果醬。他建議農民,先充分了解自家農產品是否適合加工,加工過程若加熱,風味是否大幅改變?是否添加配料增添口感?另外,也要先做好削皮、切塊、冷凍等前置作業,再交予加工廠,若是已通過農藥殘留或有機驗證更好,越多檢驗證明,越能表示自己準備好了,而通路也會更放心和信任。

本文轉載自《豐年雜誌》2017年12月號封面故事,《豐年雜誌》電子書平台,請參考:udn讀書吧TAAZE 讀冊生活HyReadZinio華藝線上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