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者 鄉間小路 第 159 頁
【行舟地】靜夜無爭的初航地
我第一次划獨木舟出海,是深夜。從那一晚的鹽寮海岸出發,卻划出那麼多趟明亮航程,路上晒滿燙金陽光,琉璃般的海水。
【動物輕寓言】氣象預報師:台北樹蛙
「嗝—嗝—嗝—」當你走在山邊,聽到這低沉的叫聲,其實是大自然的氣象預報專家,正在告訴你再過幾天可能會下雨,記得隨身帶著雨具,也是換季的時節到了。牠是台北樹蛙,一身青春氣息的碧綠,總是靜靜地趴在樹葉上睡覺,懶洋洋地,一副什麼事都得等我睡飽了再說!
【採集人散冊】冬季限定的白色地景
隨著溫度下降,自然景觀也開始轉變顏色,翠綠的山巒嵌插一些銘黃、銅紅或是橙橘的斑斕,這些敏感的樹種悄悄轉色落葉。在北回歸線橫跨的臺灣,我們很不易見到溫帶絢麗的秋景,除非爬上海拔上千的山岳才有眼福
【農婦心底話】頒給小農的勳章
「黑豆的草除完了嗎?」晚餐後我問。「除完了。」你說。「除了多久?」我問。「很多很多天。」你答。
用菜子,度量時代
小小的種子,是狩獵採集邁入農業時代、食物供應穩定的根源。農人播下種子悉心照顧,盼能豐收讓全家溫飽。
空心菜蔓裡的菜子產業
節氣白露後,嘉義縣的田間盛放一朵朵形似牽牛花的白色小喇叭,正悠悠吐露一曲地方栽培菜子的故事。近年來,這片雪白花海常引人朝聖、成為地方打卡熱點;不過,許多人來了才知道,這其實是栽培空心菜種子的農田─整片空心菜花晒著南部和煦的冬陽,逐漸凋萎、結實,熟成一顆顆小種子;又經連串翻晒及篩選,才成為空心菜農手中的一把菜子。
在陸與陸、海與海之間的種子
種子店裡數不盡的一顆顆小種子,它們有些是在臺土生土長的父母到異國繁衍出的子孫,過了鹹水又回到臺灣農民的手中;也有的是徹頭徹尾的外國種
從臺灣走向世界的種子
種子落入土壤,是希望也是力量。主營花椰菜種子的慶農種苗公司,60年來透過育種,讓這源自地中海的蔬菜口感更豐富多元,並能順應不同地區與氣候生長。
傾一世代,走一小段種子存續的路
種原保存,是無法立見成效,卻能傳承後代、延續未來,打造諾亞方舟的重要工作。魏趨開與黃永光都在這項少人觸及的專業上,累積了35年以上的資歷。這天晴朗的午後,兩人相約在臺中霧峰的作物種原中心展開對談,他們雖分屬不同單位,卻長期相互支援,難怪一見面就顯得熟稔友好。對於種子,兩人又有什麼異同的看法呢?
採集飲食文化的種子
新竹竹北的「新社農藥種子行」成立於1970年,彼時竹北為蔬菜專業區,供應臺灣北部的小葉類蔬菜,種子農藥行應運而生。1990年後竹北因人口老化,專業區逐漸移至桃園,種子行的銷售型態也從零售轉為批發。不同於多數種子行專注大宗蔬菜品種,第二代經營者陳奇峯蒐集許多竹北地方品種,不僅支撐了當地的飲食文化,也吸引食材文化研究者前來探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