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880 文章

【大人的植物課】樹木的生之頌

樹是土地的原住民,在人類之前已然聳立。時光倒回三百多年前,拓墾的先民初次踏上這塊土地時,蓊鬱的樹林映入眼簾,臺灣許多地名便取自當時最茂盛的植物景觀,如桃園、楊梅、芎林等。經過長時間的開發,平地的原始樹林大多已被砍伐殆盡,稀有的老樹,加上後來傳入的樹種,構成現今的植物景觀。

【土地與人】嘉義竹崎的幸福果

二十多年前,嘉義竹崎傑出農友沈清德開始種植並推廣酪梨,是目前當地果樹產銷班第49班班長。竹崎也是現今臺灣主要酪梨產區之一,而原為鍋爐及蒸汽設備製作師傅的兒子沈世政六年多前返鄉從農,創立「阿波卡樂」品牌,傳承家中酪梨產業,協助在地產業升級。

最初的心願──編織一方無憂綠毯

世間所有療癒之物,就像個不多話的引路人,為你拂去生活中的雜枝亂葉,填補坑疤創口,回歸單純本心。陳盈儒與黃凱新的童年都在山林或鄉間度過,現在在城市討生活的兩人,不約而同在水泥叢林營造一方綠意

人與動物,是共同生活的生物

「毛小孩」,一個代表家中寵物的常見暱稱,說明著某些動物與人的關係已經進展到如至親般緊密。從古至今,動物與人類有時是食物與掠食者、有時是共同求生的夥伴,有時是毛小孩與無微不至的鏟屎官。

從野化過程中,尋找創作的源頭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玩陶的經驗,捏塑土團成為陶器的過程,著實平靜且療癒。但若回頭探問陶土從何而來、如何而來?多數人都只能搖頭。

擁有多少,你才能夠花時間

「尤加利,松,廣藿,白千層……」默念著植物名字,姚以清緩緩將精油滴入量杯。在熟悉的蔬果原料和手工皂成品之間,這是她最喜歡的細節。芬芳的魔術不需要複雜手法,也沒有華麗裝飾

【散步提案】雨都基隆的魔幻夏夜:感受生猛迷幻的海派夜生活

出生於基隆的張惠媛是「雨都漫步」的成員之一,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因著對家鄉的認同,紛紛投身在地文史的導覽行列。張惠媛眼中的基隆夏夜,除了最具代表性的崁仔頂漁市拍賣、盛夏中元祭的放水燈,還有基隆特有的一股閒適自得的氣氛。

【天然療癒力】雙世代水草玩家的相遇:徐志雄V.S.魏志閔

來到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的「勝洋水草休閒農場」,盡地主之誼的是從小在魚池旁長大,爾後帶領家族轉型做水草事業的徐志雄,另一位則是在新竹開設「墨耘水草造景」的新生代水草玩家魏志閔。眼前的五年級大叔與七年級生,兩人除了是供應商與客戶的關係,也在今昔截然不同的發展背景下,展開了跨世代的對話。

【生命流浪記】簡子倫:每一回的遠遊,都是一趟保種的旅程

初夏,一輛電動三輪車嘎噠嘎噠地駛進花東縱谷村莊。騎行者頂著豔陽奮力踩踏,一方面讓車子前進、幫單車蓄電池充電;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車上滿載書和種子,有點重、跑不快。這輛攤車是簡子倫與他的「種子野台」,上路時他的理想很簡單,就是用自己動手打造的移動野台,把保存種子的概念帶往每個角落。

【看不見的人】都會近郊的菱角田

以前念書在臺南市官田鄉大崎村住了一段時間,學校附近有許多菱角田,每到秋冬就是菱角採收的季節,省道上也有許多現炊菱角的攤販,假日偶爾會買幾包帶回老家,品嘗官田菱角的滋味,當時我就很好奇帶著斗笠與包巾的農婦們是如何栽種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