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小路

鄉間小路 image
  • 1955 文章
《媽媽的人生食譜》劇照

【影吃相談室】遺忘之後,至少料理滋味還在

如果有一天,我們喜愛或是在乎的人終將消逝,該用什麼方法去留住記憶,或者說,該用什麼方法讓人們不致於遺忘得太快,太過絕情。

【私的讀書單】書讓人得以看到自己的所在座標。

看了手帳上的格狀式月曆,突然發現跟朋友F約飯局,討論創作計畫已經是一個半月以前的事。過這麼久了嗎?記得上次好像約定好,12月會再針對一些參考資料,更深入討論細節,集中想要發展的路線。但事實上這段日子彼此一次也沒有聯絡過對方。

白煮蛋

【朝食部】白煮蛋

雖然在這世界裡,花枝招展的早餐好多,但大部分的早晨,我只想吃一顆白煮蛋。「熱熱的,鹹鹹的,然後一點點飽的就好」,當早起的胃口冒出這些願望,我就會去煮蛋。

虱目魚

【魚婦養成筆記】虱目魚全身都能吃也太威啦!

身為臺南人,最熟悉的魚,應該就是虱目魚了。在下身為一個不會吃魚的廢物級主婦,我跟任何魚都不熟啊啊啊。生平第一次到臺南最貴、海鮮最有名的水仙宮市場買魚,讓我深受震撼的,不是價格比其他菜市場高尚三成,而是我發現,虱目魚的賣法和其他魚,不一樣!

【農食部】來,喝湯

從來不覺得我們Kazalisiyan的湯有什麼特別。直到婚後,從東部搬來的先生──小民,跟我分享他的喝湯經驗,我才開始注意排灣人處理一鍋湯的特色與智慧。

海南雞飯

【南洋庶物學】沒有醬料,就不是完整的海南雞飯

走在新加坡的街上,總覺得這裡好像真空的世界,路邊沒有垃圾、沒有噪音,也沒有氣味。只有熟食中心(Hawker Center)不一樣,雖然是開放的空間,但所有聲音和味道都被鎖在裡面,人群的汗臭、火炒的菜香、魚露蝦膏的腥味……,這些氣味層疊交纏,構成我在新加坡日常的嗅覺記憶。

毛奇插畫

【西大陸食旅】值得讓人告別溫暖季節的菌菇

最近住在德國柏林,這是稍微偏北的城市,北緯52度,相當於黑龍江的緯度。初來此地,凡事都是新的,沒有前例,等待摸索。比如,當我看見一片黃葉,一樹黃葉,接著一地黃葉,卻沒有辦法馬上明白,這裡的秋天與冬日,會來得如何湍急。

火鍋

【餐桌通信】異鄉的靈魂食物

敦子老師你好:

傍晚氣溫會驟降到零度左右的早冬,我住在北海道十勝深山裡的湖畔邊,與日本、臺灣室友一起在可以望著湖水的宿舍生活,彼此輪流負責料理伙食。放假的人為了能讓上班的人,一下班就吃到熱呼呼的晚餐,算準時間,穿著休假的睡衣備料煮飯。

草花

【時與光】時移草花入室

時輾轉光,光吞吐時,一季與一季,之間,接續的動能,是萬物生滅看似無形,卻隱隱有序的默契。

紅磚屋

【自然自足】村野間共學的一日

「早安太陽、早安大地,謝謝一天的開始。早安太陽、早安大地,讓喜悅帶著我們工作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