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遠洋漁業
海洋大學團隊所開發的「新世代海洋資訊系統─Deep Sea 9(DS9)」,可24小時全天候提供即時漁船船位、航跡、捕撈地點等數據,甚至透過智慧型演算法,分析出可能的海上違法魚貨交易行為,深獲歐盟肯定,獲得第1屆「國家農業科學獎」出類拔萃獎表揚。
綠色和平組織日前公布「海上奴役」調查報告內容,指出3艘臺灣遠洋漁船有苛扣薪資、扣押護照等不當對待,其中遭指控的福滿88號船主對此大表不滿,也透過臺灣鮪繩釣協會澄清並無此事。綠色和平表示,相關事證已提交給印尼政府調查,靜待調查結果。至於疑似有不當對待的臺灣漁船,漁業署回應,只要收到事證就會啟動調查,絕不會輕放。
會不會太委屈?臺灣遠洋漁業被歐盟高舉黃牌至今,除名晚於泰國,速度更被南韓拋諸腦後!被舉黃牌後,行政及立法部門均積極回應歐盟要求,漁業三法快速立法通過,也嚴格執法,甚至已有漁船遭罰千萬,但黃牌除名卻只聞樓梯響?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透露,他這次有信心,只是現在還不能說,一有好消息就會立刻告訴大家,他強調,擺脫這張黃牌不只是對遠洋漁業的4百億產值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國家的聲譽」。
我國籍穩鵬號鮪釣漁船在臺灣時間2月20日1點44分在印度洋公海發生菲律賓籍船員械鬥喋血案。漁業署接獲通報後,立即請國家搜救指揮中心及外交部等單位,請案發海域附近國家搜救單位協助救援,並已協調鄰近漁船鴻福88號前往救援。
2015年臺灣被歐盟列入黃牌警告名單後,政府修訂遠洋漁業相關條例,也針對保障境外船員權利訂定《境外僱用非我國籍船員許可及管理辦法》,將薪資、保險、休息時間等制度化。但法規上路後,仍發生多起境外船員被苛扣薪資、休息時間不足等情況,甚至被聘僱外籍船員因語言隔閡簽下有瑕疵的勞務契約,讓自身權益受到損失。
遠洋漁業是指漁船在200浬經濟海域外從事漁撈作業,漁獲物以鮪魚、鰹魚、魷魚及秋刀魚等為主。我國鮪延繩釣漁船包括超低溫鮪釣及傳統延繩釣兩種,其作業漁場遍布三大洋之公海漁場,鰹鮪圍網集中在中西太平洋海域;而魷釣漁船則多在西南大西洋(阿根廷外海)、北太平洋及紐西蘭漁場作業。
目前鮪延繩釣大致可分為以國內漁港(東港為主)為基地,在國內卸魚銷售;以及長期在海外基地作業,漁獲物也在海外基地轉運銷售的方式;另外還有介於前兩者之間,漁船在海外基地作業幾個航次後,返回國內卸魚、補給、休息的作業方式。一般而言遠洋漁船多為100噸以上的鐵殼船。
部分屏東小琉球漁民今(6)日清晨4點起床坐船到東港與其他漁民會合,近50輛遊覽車從東港發車,另有近10輛遊覽車從全臺各地出發,北上到農委會與立法院陳情,希望政府政府執行漁業三法的同時,也讓漁民可以有飯吃。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在現場接下漁民代表的陳情書,署長黃鴻燕則與漁民代表至立院進行細部討論。
漁業三法從2017年1月20日上路以來,總開罰金額達1億元以上,某些漁民反映法規罰鍰過高、政府執法未考量現場作業困難,宣稱要在11月6日上街頭抗議。身兼國內漁業管理及執法機關的農委會漁業署強調,當初漁業三法修法時已考量漁民現場作業情境,罰單開出前也有給漁民申訴的機會,會持續與漁民溝通。
農委會漁業署今(13)日在高雄小港漁港針對太平洋小釣船「金昌6號」進行全程卸魚檢查,共計查獲禁捕鯊種「平滑白眼鮫」(俗稱黑鯊)逾30噸,為2014年禁捕黑鯊、2017年《遠洋漁業條例》實施後,所查獲最大宗的非法捕撈禁捕魚種案,目前漁業署正在釐清相關事證,將依《遠洋漁業條例》處200萬以上罰鍰、沒收漁業證照,及合併相關法規,最嚴重可撤照,呼籲漁民切勿以身試法。
社團法人臺灣鮪延繩釣協會秘書長何世杰認為,政府不應將未填寫卸魚預報的船隻直接判定為重大違規,應調查漁民是否有洗魚犯意、卸魚地點等資訊,作為裁罰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