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臺灣文旦上市!各地風味大不同,「柚」惑你365天

文旦在臺灣栽培歷史超過300年,因產期與中秋節重疊而成為最佳應景水果,農委會今(2)日在臺北希望廣場舉辦文旦行銷推廣活動,全臺各地文旦來報到,不僅有大名鼎鼎的麻豆文旦,還有蜂蜜香味的西湖文旦、口感Q彈的八里文旦等。現場還邀請專家分享挑選文旦三撇步,並展出柚香皂、柚子果醬、柚子蔘…等多種加工品,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有柚子產品可享用。

人物
【天然療癒力】雙世代水草玩家的相遇:徐志雄V.S.魏志閔

來到位於宜蘭縣員山鄉的「勝洋水草休閒農場」,盡地主之誼的是從小在魚池旁長大,爾後帶領家族轉型做水草事業的徐志雄,另一位則是在新竹開設「墨耘水草造景」的新生代水草玩家魏志閔。眼前的五年級大叔與七年級生,兩人除了是供應商與客戶的關係,也在今昔截然不同的發展背景下,展開了跨世代的對話。

新聞
宜蘭在地「甜心芭樂」、「紅心芭樂」怎麼挑有撇步,口感軟嫩進入盛產期,創造市場差異化

時序更迭,宜蘭地區的番石榴也開始進入盛產期。有別於一般市面上,多以口感清脆的主流品種,宜蘭當地所盛產的芭樂,反倒是以果肉軟Q作為主打特色,藉此創造市場差異化。而為推廣在地特色農產品,並進一步提升品質,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積(以下稱花改場)也積極推廣相關管理技術,盼可藉此推升在地番石榴的產業發展。

新聞
屏東農機支援蘭陽,復耕宜蘭黑豆找回記憶豆油味非夢事

去年宜蘭開始有農民集結復耕宜蘭老種黑豆後,農委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隨即投入選育研究。花改場作物改良課助理研究員陳正昇說,過去曾有農民猜測宜蘭老種可能是來自屏東滿州的在地黑豆,但今年研究室採收後進行比較發現,兩者單是外觀表現就不太一樣。

封面故事
大自然親子食農課!深溝國小,傳承古法的農村學校

位於宜蘭員山的深溝國小,四周除了零星聚落,一眼望去盡是稻田,開闊的校園有老樹挺拔、有天然湧泉自地底冒出,外圍溝渠則有水生植物與魚蝦螺蚌暗藏其間。這座農村小學的孩子,從學齡前就開始接觸泥土抓蟲種菜,上小學後融合鄉土教育,一路銜接至中高年級的種稻學習。以育秧起始,晒穀為末,熟悉餐桌上的米菜從何而來。

新聞
【舞春的食農科普】古漁法的啟示——不用三腳虎的南方澳這樣捕魚

大伯和爺爺是世居宜蘭南方澳的討海人,是當地有名的鏢手。雖然作者並非常住於南方澳,卻因年夜飯、熟悉的魚市場和童年記憶,而對南方澳有一份熟悉情感。

新聞
【廚房小情歌】有香魚吃是幸福的:從日本皇室餐桌專寵到庶民美食

今天在超市為街頭的貓咪們買了三條秋刀魚,回家以後我把女兒喚進廚房,跟她細部解說如何在流動的水下方清洗魚身、並讓她握著刀,去感受銳利刀鋒連魚骨都可輕輕切斷、提醒她在粘板下墊一塊棉布可提高穩固度,作業起來就會更安全⋯⋯女兒很驚訝秋刀魚的身體沒有鱗且觸感如此光滑,聽到她的驚嘆,我這才想到,應該盡可能讓孩子有機會去接觸日常餐桌上各種不同的魚,讓他們親自體驗不同海鮮的感官刺激。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這個鄉鎮不燒稻草,每年還用稻草種出最貴的蔥

搶救空污大作戰,農委會與環保署預計投入千萬,補助農民在稻子收割後使用腐化菌有機肥,不要直接燒稻草,但農民仍得負擔一公頃約1,000元有機肥費用,接受度有待考驗。

placeholder-light
新聞
【第30屆模範農民】林旺山:父子聯手,打造宜蘭南瓜王國

林旺山善用 A 字型爬藤架、滴灌養液種植技術等,積極改善瓜果種植方式,並蒐集全臺最多的南瓜品種,於宜蘭建立「南瓜王國」。他結合在地農村文化、瓜果生態等農業知識,加入食農教育,農場搖身一變成為產業教育農場,每年可吸引將近 7 萬名遊客參訪遊玩,也讓自家南瓜從一級產業升級至六級產業,成功推動在地觀光經濟,並吸引青年返鄉就業。

新聞
從種苗到採收,都「蔥」明管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4月26日到三星地區農會及宜蘭市農會辦理「健康管理齊用心,產地做起更安心」講習會,讓農友從種苗到採收都可「蔥」明管理,吸引眾多蔥農到場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