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屆模範農民】林旺山:父子聯手,打造宜蘭南瓜王國

林旺山善用 A 字型爬藤架、滴灌養液種植技術等,積極改善瓜果種植方式,並蒐集全臺最多的南瓜品種,於宜蘭建立「南瓜王國」。他結合在地農村文化、瓜果生態等農業知識,加入食農教育,農場搖身一變成為產業教育農場,每年可吸引將近 7 萬名遊客參訪遊玩,也讓自家南瓜從一級產業升級至六級產業,成功推動在地觀光經濟,並吸引青年返鄉就業。

宜蘭有座「旺山休閒農場」,其名號便是來自主人林旺山。林旺山出身清寒,父親患肺癆,全靠母親辛苦賺錢養家,年僅13歲的他便拿起鋤頭耕作。現在,他在自家農場打造一片南瓜樂園,其南瓜品種居全臺之冠。除了從農,他也樂於做善事,期待代代相傳這份精神。

林旺山長年種植哈密瓜,他發現,南部種瓜都用A字型爬藤架,而宜蘭仍讓藤蔓爬行在地上。因此,他主動申請成為農業處示範點,大力將A字型爬藤架推廣給壯圍鄉的瓜農,也成為該鄉特色。後來,他也試著讓南瓜藤爬到A字架上生長,打造全臺第一個觀賞型南瓜隧道,吸引不少人潮。

然而,南瓜隧道雖有名氣,但南瓜觀賞期只有半年,不足以養家活口,剩下半年得到海邊抓鰻苗維生。有年,颱風將棚架全吹垮,林旺山的腿還被水閘門撞到,種種不順遂讓他萌生退休念頭。

林旺山將「旺山休閒農場」打造成一片南瓜樂園,其南瓜品種數量居全臺之冠。

新技術相助,南瓜果園全年新鮮

當時宜蘭縣政府農業處聽說他可能退休的消息,趕忙鼓勵他繼續做下去,直說不能中斷宜蘭的南瓜觀光產業。此時小兒子林致頡和大兒子林智凱為了減輕父親辛勞,便相繼回鄉接手家業,成為農場一大轉機。

兒子返鄉的首要任務是辦理貸款以建造溫室,其次便是設法讓南瓜觀賞期延長成1年,讓父親不必再冒險捕魚苗。於是父子3人參考國內外案例,嘗試引進技術,而「滴灌養液種植」就是其中之一。此方式以軟管提供營養給植物的根、莖、葉、花與果實,並適時給予滴灌,不但能節省水量,同時加快成果速度。

此外,「籃耕栽培」也是新武器,將南瓜放在籃子裡離地栽培,不僅減少病害傳播並克服連作障礙,更因籃中土壤介質鬆、養分多,可加快成長速度。因此,當園區的「南瓜隧道」出現空缺時,便可有瓜果遞補上場。

「籃耕栽培」搭配「滴灌養液種植」,再加上父子蒐集的各國南瓜品種,讓旺山休閒農場成為全臺唯一可整年觀賞的南瓜果園,高達450種的品種也居全臺之冠。

旺山休閒農場從國外引進許多品種的觀賞型南瓜。

林家兄弟聯手,拓展產業面向

林家兩兄弟分工合作,哥哥林智凱負責開發南瓜產品、寫企畫案;弟弟林致頡則專注於栽培管理及場內解說,回鄉不久便獲選為「全國百大青農」,而園區也在去年得到「全國關鍵報告農場省工大作戰」季軍的肯定。此外,他們不僅陸續開發出南瓜粉、蒜粉等食材,更結合在地作物,做出具地方特色的產品,如南瓜蒜薄餅、炸彈南瓜、融合宜蘭5種作物的五行捲餅等點心,逐步朝六級化產業發展。

感恩在心頭 用行動回饋社會

兒子如此賣力,林旺山其實可以輕鬆度日,但他依舊沒有閒著。除了是園區大總管,他還忙著四處做善事,不但在壯圍國小成立顧問團,召集大家定期捐款資助清寒學童,也每年固定捐款給大湖國小及義消。另外,旺山休閒農場也定期舉辦公益活動,讓弱勢孩子開心過節。

其實當初林旺山為了蓋鋼骨溫室,直到現在都還在償還貸款,但他資助他人卻不吝嗇,這與其成長背景有很大關聯。林旺山小時候沒錢讀書、買鞋,老師卻自掏腰包幫他買外套,鄰人也常拿白米讓他們應急,「其實當時的人自己也不好過呢,卻仍不忘分我一杯羹!」

抱持感恩的心,林旺山不吝於伸出雙手,在農業領域也同樣義不容辭,「只要有青農來請教,我就願意傳授、絕不藏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農業代代相傳下去啊!」

(文、攝影/趙仁瑾,相關報導請詳見《豐年雜誌》2017年01 · 02月號